《溶液》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某温度下把15克物质A溶于5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 )
A. 30克/100克水B. 15克/100克水
C. 70克/100克水D. 35克/100克水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3.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
B.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
C. 75%的医用酒精中,C2H5OH与H2O的质量比为3∶1
D.在25 ℃时,KNO3溶液蒸发5 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 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4.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B.蔗糖C.面粉D.食盐
5.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4 g食盐和100 g水配制溶液
A. 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6.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12
A.甲:水,①:食盐;乙:水,②:蔗糖
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7.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8.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D. 100 g水中含有20 g氯化钠
9.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剂一定是水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10.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
11.下图是KNO3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2
A. 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 ,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KNO3
C.t2℃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的溶解度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1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0 ℃时,将2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 g
C.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D.在t1℃时,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2
C. 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D.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
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二、填空题
16.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烟台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_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高压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___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
(2)制盐:①制粗盐。从卤水中提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__。②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a过滤;b加过量的Ba(OH)2溶液;c加适量的盐酸;d加过量的Na2CO3溶液;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3)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 )”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制镁:工业上一般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金属镁,若以卤水(含有硫酸镁、氯化钠和氯化钙)为起始原料来制取金属镁,请画出制镁的流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 ℃时,分别向盛有10 g水的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 ℃时,__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________(填“M”或“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要使B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答一种方法即可)。
(4)将10 ℃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假设水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
18.实验室有一瓶浓硫酸,瓶上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用500 mL浓硫酸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________g;
(2)利用刚配制好的硫酸测定某二价金属(M)的纯度,取6 g该不纯金属粉未(所含有的杂质不与酸和水反应);再取刚配好的溶液98 g,混合至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粉末状固体质量为24.0 g。
①金属M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反应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
③金属M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④该金属的纯度为________;
⑤若反应后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141.6 g水,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简要列出计算过程)。
三、计算题
19.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20.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
12
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2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
某温度时,15克物质A溶于5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该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15 g=30 g。
2.【答案】D
【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项,P点时a、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项,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 g,得到75 g a的饱和溶液,错误。
3.【答案】C
【解析】A项,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正确;B项,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溶液温度下降,正确;C项,75%的医用酒精,3∶1是指体积比,故说法错误;D项,在25 ℃时,KNO3溶液蒸发5 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 g水,又析出bg晶体,这里的温度没有变化,但没说明最初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a和b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A项,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项,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项,面粉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正确;D项,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导致溶解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水的体积因此而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④用4 g食盐和100 g水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6.【答案】C
12
【解析】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说明瓶内的压强变大,所以可能是温度升高或者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说明是温度又降低,因此甲和①接触要放热,因此排除了A、B;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说明生成了气体,因此选C。
7.【答案】B
【解析】A项,在室温(20 ℃)时某种物质溶解度在10 g以上,一般可以称其为易溶物质,NH4Cl在0 ℃下溶解度为29 g,在常温下,易溶于水;B项,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状态是否是饱和。在饱和状态下,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项,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着温度上升,即溶解度增大。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8.【答案】D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现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即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D不正确。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一定是无色的是错误的叙述,有些溶液显颜色,如硫酸铜溶液;B项,溶剂一定是水是错误的叙述,可作溶剂的还有酒精等物质;C项,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项,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是正确的叙述。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项,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考虑,错误;B项,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符合乳化作用的特点,属于乳化作用,正确;C项,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错误;D项,用水洗去手上的泥灰是利用溶解原理洗去可溶性污物,利用悬浊液形成的原理洗去不溶性污物,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但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错误;B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t1℃时,KNO3的溶解度是20 g,表示的是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0 g,而不是100 g KNO3饱和溶液,错误;C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2℃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D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 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A项,已经潮解的NaOH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相同质量的样品含NaOH的物质的量减少,
12
根据公式n偏小,c偏小,错误;B项,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的体积,n不变,V偏小,c偏大,正确;C项,摇匀后,因为瓶颈刻度线以上瓶壁及活塞沾有溶液所以液面下降,此时对结果物影响,再加水至刻度线,使得溶液的体积V偏大,n不变,所以c偏小,错误;D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得溶液的体积偏大,n不变,V偏大,则c偏小,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A正确;0 ℃时,甲的溶解度是30 g,将2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65 g 所以B错误,C项,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丙的溶解度降低所以有晶体析出;D项,在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故选B。
14.【答案】C
【解析】A项,根据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正确;B项,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为,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溶解度最大的是乙,所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正确;C项,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P点表示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g,错误;D项,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Q点是甲的不饱和溶液,所以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使处于Q点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应采取降温的方法,故正确。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项,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B项,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项,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错误;D项,要比较溶质的多少,溶液的量必须固定,饱和溶液含溶质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错误。
16.【答案】(1)沸点 颗粒大小 (2)蒸发结晶 bdace(过滤可重复使用)
(3)①NH3 ②CO2 ③加热(或热解)
(4)
【解析】(1)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沸点比较高,水的沸点比较低进行分离的;高压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颗粒大小不同,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其他离子不会通过。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采用蒸发溶剂法结晶;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可以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镁,加过量的Na2CO3
12
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试剂氢氧化钡,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通过蒸发除去盐酸。
(3)根据题中所给生成物进行分析,要制备饱和氨盐水肯定是将氨水通入食盐水中,由饱和的氨水食盐溶液制备碳酸氢钠,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守恒知应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变为碳酸钠。
(4)首先必须将卤水中镁进行富集,加入石灰乳(比较经济,不能用氢氧化钠),变为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制备氯化镁,再经过蒸发干燥制备无水氯化镁,最后经过通电可制得镁。
17.【答案】(1)B (2)N (3)升高温度 (4)不变
【解析】(1)B试管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20 ℃时,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2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所以图2中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B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水或升高温度。(4)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10 ℃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假设水不蒸发),不会析出晶体,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8.【答案】(1)1840 (2)M+H2SO4===MSO4+H2↑ 98∶2=(98 g×20%)∶x Mg 8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解析】(1)利用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结合标签,根据浓硫酸的质量及质量分数计算稀释后溶液的质量;
(2)分析反应的反应过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硫酸的质量,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反应消耗金属M的质量及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并使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金属元素;最后由生成硫酸盐的质量计算加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1)设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质量为x
500 mL×1.84 g·cm-3×40%=x×20%
解之得x=1840 g;
(2)①金属M呈+2价,所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的化学式为MSO4;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2SO4===MSO4+H2↑;
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硫酸的质量可求得生成氢气的质量;
12
解之得x=0.4 g
③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98 g×20%××100%=19.2 g
则反应后所得粉末状固体盐中金属M的质量与硫酸根的质量比=(24.0 g-19.2 g)∶19.2 g=24∶96
则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可判断金属M为镁;
④该金属的纯度=×100%=80%。
19.【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1)x=13 g,W=×100%=65%
(2)y=32.2 g,W′=×100%=40%
(3)z=19.6 g,W′=×100%≈28.87%
20.【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2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