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泥土 B.冰块 C.高锰酸钾 D.白糖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碘酒的溶剂是乙醇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欲将30℃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来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B.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增加
C.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4.下表是KCl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A.KCl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80℃时,KCl固体的溶解度是51.1g
C.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
D.2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0%
5.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铜和稀硫酸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5
A.向一定质量的 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
B.两份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别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
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B
区别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
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水样,灼烧,观察有无固体析出。
D
比较20℃时固体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大小
20℃时,各取100mL水,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钠和蔗糖,搅拌,直至不再溶解,比较两者最终溶解的质量大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9.下列对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A.3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0~30℃时,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甲大
C.18℃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10.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变化的是( )
A.A B.B C.C D.D
5
二、填空题
11.商丘市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
(2)t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
12.5%的葡萄糖溶液可用于医疗救护。现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______ g。
13.分析处理图表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53.2
(1)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 ℃时,在100 g的水中加入30 g碳酸钠,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 ℃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___。
三、实验题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盐酸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当他用手接触烧杯壁时,感觉到烧杯“发热”。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了解这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请完成小题。
14.他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理的假设。
假设①:溶质为NaCl、CaCl2
假设②:溶质为NaCl、CaCl2、NaOH、Ca(OH)2
请你再补充一种合理的假设。
5
假设③:溶质为。
15.)如果假设③成立,请你根据下表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 论
假设③成立
16.比较三种假设,能说明该同学作出假设的理由是。
四、推断题
17.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 是_____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固体A中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请问操作2是________。
18.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五、计算题
19.1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克水,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
(3)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克10%食盐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称量该样品15.4g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的物质质量为111g。试计算:
(1)碳酸钠中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化为最简比)
(2)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_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5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泥土不溶于水得到悬浊液,错误;B、冰块溶于水形成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C、高锰酸钾能够溶于水,得到溶液,但有颜色为紫红色,错误;D、白糖能够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无色溶液,正确。故选D。
点睛: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溶于液体的液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溶液与悬浊液和乳浊液的相同点是都是混合物,不同点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B
【解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B、据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酒的溶剂是乙醇(俗称酒精),正确;C、溶质不一定是固体,也可能是液体或气体,错误;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故选B。
3.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降低温度使30℃时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不变,A错B错C对D错。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4.D
5.C
【解析】
A、氯化钠和水不反应,不能使A瓶中的压强增大,故此项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A瓶气压减小,此项错误.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快速释放出氧气,增加气压,使B瓶导管口产生“喷泉”.
D、铜的活动性比较弱,不与稀硫酸反应,故此项错误.
故选C
6.A
【解析】A、NaCl +AgNO3=NaNO3+ AgCl↓,加入硝酸银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正确;B、催
5
化剂只是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错误;C、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适量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碱性逐渐减弱,无限加水,趋向于中性,不可能变成酸性,错误。故选A。
【点睛】熟知图像表示的化学信息。
7.B
【解析】
试题分析:鉴别不同的物质应抓住物质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分,A、区别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粉末,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加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的为铁粉,正确,B、区别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由于两者都不具有助燃性,故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无法区分,应根据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带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错误,C、区别食盐水与蒸馏水,由于蒸馏水纯净物,故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水样,灼烧,观察有无固体析出,有固体析出的为食盐水,正确,D、比较20℃时固体氯化钠和蔗糖的溶解度大小,20℃时,各取100mL水,分别逐渐加入氯化钠和蔗糖,搅拌,直至不再溶解,比较两者最终溶解的质量大小,正确,故选B
考点:物质的鉴别
8.D
【解析】A、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错误;B、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吸热或放热现象,温度几乎不变,错误;D、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的污染,正确。故选D。
9.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所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大,故B错误;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18℃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溶解度
5
相等,故C正确;
D、温度小于18℃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A、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开始上升,消耗氧气,气压减少,直到反应停止,正确;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时,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锰元素质量不变,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正确;D、饱和NaCl溶液恒温蒸发水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因此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D。
11.氯化钠、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图示,在t1℃时氯化钠中溶解度更大;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碳酸钠溶液由饱和变不饱和,溶度不变。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考点:物质的溶解度。
12.25
【解析】
【详解】
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500g×5%=25g。
13.36.6 增大饱和溶液23.1%碳酸钠饱和溶液
【解析】
根据表格中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来分析解答。
解:由表格可知:(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碳酸钠21.8g,此时加入30g不能完全溶解,形成了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39.7g,完全溶解了,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10000≈23.1%;
(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溶解度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小,故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碳酸钠饱和溶液。
5
14.NaCl、CaCl2、HCl
15.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Zn(或Fe、Mg等) 有气泡产生
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2CO3(或NaHCO3、CaCO3等) 有气泡产生
16.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HCl与NaOH、Ca(OH)2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分析:(1)酸和碱反应时有可能酸碱恰好完全中和,也可能碱过量或酸过量,当恰好完全中和时假设①正确,当碱过量时假设②正确,所以假设③应该是酸过量时的情况.
(2)假设③的特征是溶液显酸性,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
(3)做出假设①的理由是酸碱有可能恰好中和.
解答:解:(1)假设①为酸碱恰好中和后的生成物,假设②是碱过量时的情况,所以提出的假设③应该是酸过量时的情况,也就是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和剩余的盐酸.
故答案为:NaCl、CaCl2、HCl;
(2)因溶液显酸性,所以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进行检验.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3)当酸和碱恰好中和时,生成物中只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故答案为:当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就只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红色
假设③成立
17. 过滤 Fe Fe + CuSO4=Cu + FeSO4 Cu、Fe Fe + H2SO4 =FeSO4 + H2↑ 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解析】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操作1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1是过滤;
(2)为除去废液中的Cu2+需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进行置换,要得到较为纯净FeSO4的溶液,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只有硫酸亚铁,加入其它金属溶液中又混有其它溶质,加入过量铁粉是为了将铜离子全部置换出来。金属X 是Fe,铁加入废水后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Cu + FeSO4;加入的铁是过量的,固体A中含有Cu、Fe。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
5
铁与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H2SO4 =FeSO4 + H2↑。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蒸发(或者蒸发浓缩)。操作2是蒸发(或者蒸发浓缩)。
18.Zn(NO3)2Fe(NO3)2AgFeAg、Fe、小于
【解析】
【详解】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果锌不足,则铁再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可能含有锌,溶液中的硝酸银完全参加了反应。①滤液里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可能含有Zn;(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说明了铁未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Fe;(3)由于每65分质量锌能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每56分质量的铁能反应生成216分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9.12%,16.1%,14%
【解析】
【详解】
(1)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克水,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0g×15%400g+100g ×100%=12%;
(2)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0g×15%+5g400g+5g×100%=16.1%;
(3)在400克1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00克10%食盐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0g×15%+100×10%400g+100g×100%=14%。
20.23:6:24。。4.4;14.9%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其中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23×2:12×1:16×3=23:6:24;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气
5
体的质量=15.4g+100g-111g=4.4 g;
(3)
假设样品中碳酸钠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则有:
106x=2×58.5y=444.4g解得x=10.6g,y=11.7g
故样品中氯化钠质量=15.4g-10.6g=4.8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其总质量=4.8g+11.7g=16.5g,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5g111g×100%≈14.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