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特色专题全套(含解析共34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特色专题全套(含解析共34套)》 共有 3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21 推导证明类问题 证明推导题就是结合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用数学的方法,导出一个要得到的等式。在证明过程中需 要用到物理规律,所以灵活理解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是物理证明推导题的精神所致。光用数学办法得 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初中阶段在证明题问题中,经常用到平衡力思想、光的反射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重力与质量关系等,应用数学知识经常用到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 数等。有时能正确做出图形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证明推导题在安徽省、天津市中考常出现,在河南省、 河北省、以及湖北、山东等虽然没有直接要求证明推导,但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里要用到推导的办 法。所以这类问题也要十分关注。 【例题 1】如图有两平面镜夹角为 θ,有一束光线从 C 点射人经过两次反射从 F 点射出,证明其出射角 γ=2θ. 【答案】见解析。 【解析】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γ=∠FED+∠CDE 平角等于 180° 所以∠FED=180°-2∠DEO ∠CDE=180°-2∠EDO 所以 γ=∠FED+∠CDE =(180°-2∠DEO)+(180°-2∠EDO) =360°-2(∠DEO +∠DEO) 在△EDO 中,∠DEO +∠DEO=180°-θ2 所以, γ=360°-2(∠DEO +∠DEO)=360°-2(180°-θ)=2θ 所以 γ=2θ. 【例题 2】如图,用弹簧测力计称物体重力时,吊着物体在空中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物体的重力.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推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即弹簧所受 A 的拉力)就等于物 体 A 的重力 G,即 F′=G. 【答案】见解析。 【解析】先根据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分析物体 A 在水平方向所受的 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然后再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分析弹簧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与物 体 A 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平衡力大小的特点、相互作用力大小的特点以及利用等 效替代法进行证明. 证明:因为物体 A 处于静止状态,物体 A 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 计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即 F=G; 而测力计对物体 A 的拉力 F 与物体 A 对测力计拉力 F′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F= F′,所以 F′=G. 【例题 3】“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若图甲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的效果与图乙 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请你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推导出 R 与 R1、R2 的关系 式. 【答案】见解析。3 【解析】本题先利用欧姆定律得出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然后将各电阻上的电流值,代入并联电路 的电流关系式中,结合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即可导出 R 与 R1、R2 的关系式.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并联电路中两个电阻上的电流分别为: I1= ;I2= ;一个电阻 R 上的电流为:I= ;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 I=I1+I2 得: = + ; 又因为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U=U1=U2; 所以 = + . 1.试根据压强是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的定义,推导出密度为ρ 的液体,在液面下深度为 h 处液体产生的压强 P 的表达式。(已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g,要求用 ρ、h、g 表示 P)。 【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想液面下 h 深处有一面积为 S 的水平圆面,则水平圆面受到的压力: F=G=mg=ρVg=ρShg, 则在液面下深度为 h 处液体产生的压强: p= = =ρgh。 2.如图,AB 两地相距 4km,MN 是与 AB 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 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 3km,小军要从 A 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 B 处,他先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 D 点取水然后再沿 DB 到 B 处。若小军的速度 大小恒为 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想要的总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路线(即从 A 到河岸和从河岸到 B 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 MN 看成一个平面镜,从 A 点作出一条光线经 MN 反射后恰能通过 B 点,请你证明入射点 O 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4 (1)1.6h; (2)如解析所述,入射点 O 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解析】(1)如下图所示,小军通过的路程是 AD+DB, 此时,AB=4km,AD=3k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DB=5km, 故小军通过的路程 s=AD+DB=3km+5km=8km, ∵v=st ∴所需的时间: t=sv=8km5km/h=1.6h; (2)作出发光点 A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 A′,连接 A′、B 点交平面镜于点 O,沿 OB 画出反射光线, 连接 AO 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图中 O 就是入射点; ①由图可知,A′B 的连线是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此时 A′B 之间的距离(A′O+OB)最短;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 AD=A′D,且 Rt△ADO 与 Rt△A′DO 有一条公共边 DO,故可知 Rt△ADO≌ Rt△A′DO,即 AO=A′O; 故 AO+OB=A′O+OB; 即此时 O 点是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平面镜 MN 前有一直立人体 AB,人眼可通过平面镜观测到自己的像,试结合平面镜成 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原理推证:平面镜所需最小长度为人体长度的一半时,人眼即可观看到全身像.(设人眼5 在 A 点,不考虑成像宽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像A′B′,分别连接 AA′、AB′交平面镜于 O′、O,人眼能看到像是因 为物体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人眼,再连接 BO,可知人体最下端 B 发出的光可经 O 点反射到人眼,同样 人体最上端 A 发出的光可经 O′反射到人眼.如答图所示.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 又有 , 所以在 中 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所以  又知  故 4.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C 水,沙子的比热容的 C 沙,一堆干沙子和质量相同的水混合成为湿沙子,试推证湿沙 子的比热为(C 水+C 沙) /2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假设湿沙子吸热后温度上升 ,那么其中所含干沙子吸收的热量为 ;所含水吸收 的热量为 ,那么湿沙子的比热容: ,从而得证. 5.汽车沿着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 (1)若汽车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1,在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V 为 υ=2υ1υ2 ∕(υ1+υ2) ''' // BAOO ''' 2 1 BAOO = ABOO 2 1' = t∆ 22 沙水水沙湿 湿 cc tm tmctmc tm Qc +=∆ ∆+∆=∆=6 (2)若汽车在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相同,则全程平均速度 V 是多少? 【答案】见解析。 【解析】(1)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 2s, 则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都是 s, ∵v=st, ∴汽车的运动时间:t1=s/v1,t2=s/v2, 总的运动时间:t=t1+t2=s//v1+s/v2= s(1/v1+1/v2)=s v1 v2/(v1+v2) 全程的平均速度:v=2s/t=2s/ sv1v2/(v1+v2) v =2v1 v2/(v1+ v2) (2)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相同, 则 t1=t2=s/v1=s/v2,则 v1=v2, 全程的运动时间:t′=2t1=2s/v1=2s/v2, 全程的平均速度:v′=2s/t′=2s/2s/v2=v1=v2 6.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 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 h1,下表面所处深度 为 h2,则长方体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 、浮力表达式为 .(液体密度ρ 液和 g 为已知量) 【答案】ρ 液 gh2S;ρ 液 g(h2﹣h1)S. 【解析】由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及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 F=pS 得: F1=p1S=ρ 液 gh1S; F2=p2S=ρ 液 gh2S, F 浮=F2﹣F1=ρ 液 gh2S﹣ρ 液 gh1S=ρ 液 g(h2﹣h1)S. 7.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力 F,把重力为 G 的物体沿着长为 L,高为 h 的斜面匀速拉到斜面顶端,这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η、F 为已知,η 为斜面的机械效率)试推导:f=F(1-η).7 【答案】见解析。 【解析】根据 η= W 有用/W 总,求出有用功大小,再根据 W 总=W 有用+W 额求出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的大小, 根据 W 额=fs 求出摩擦力大小. (1)∵η= W 有用/W 总, ∴W 有用=ηW 总=ηFs, ∵W 总=W 有用+W 额 ∴W 额=W 总- W 有用=Fs-ηFs=(1-η)Fs=fs,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1-η). 8.演绎式探究﹣探究太阳的引力系数: (1)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 F 引=G ,其中 m1、m2 分别为两个物 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常数 G=6.67×10﹣11N•m2/kg2.物体间引力和距离一定时,两个物体质量 m1、m2 分的 关系可以用如图中图线   来表示. (2)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匀速圆周运动.行星受到一个恒定的指向恒星的向心力,向心力的 大小 F 向=mω2r,其中 m 为行星质量,r 为两星之间的距离,ω 为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其大小等于单 位时间内行星与恒星连线转过的角度.行星绕恒星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用周期 T 表示,角速度 ω 与转动周 期 T 的关系为:ω= .行星所受向心力 F 向的大小等于恒星对行星的引力 F 引的大小. 每个星球对在它表面附件的物体都存在引力,引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叫作引力系数,用 g 表示,我们 学过地球的引力系数 g 地=10N/kg.对于每个星球来讲,下列公式成立:R2g=GM,其中 R 为星球半径,g 为星 球引力系数,M 为星球质量,万有引力常数 G=6.67×10﹣11N•m2/kg2. 已知地球质量为 m,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 L,太阳半径为 R,地球的公转周期为 T.请你推导出太阳的引力 系数 g 日= .8 【答案】(1)b;(2)如解析所示.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的大小 F 引=G ,分析其中已知量和不为的量和变化的量,可得两个物体质量 m1、m2 分的关系,从而确定图象;太阳为恒星,地球为太阳的行星,根据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公式和它们之 间的向心力公式,结合对于太阳来讲,R2g=GM 进行推导. (1)万有引力的大小 F 引=G ,其中 m1、m2 分别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常数: G=6.67×10﹣11N•m2/kg2.由上式可知: 物体间引力和距离一定时,两个物体质量 m1、m2 分之积为定值,为反比例函数的关系,故可以用如图中图 线 b 来表示. (2)地球为太阳的行星,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 引=G =G ﹣﹣﹣﹣﹣①, 它们之间的向心力: F 向=mω2r=m ﹣﹣﹣﹣﹣②; 因地球所受向心力 F 向的大小等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F 引的大小.由①②得: F 引=G =G =m L, 即 GM= ﹣﹣﹣﹣﹣﹣③; 又对于每个星球来讲,R2g 日=GM, g 日= ﹣﹣﹣﹣﹣④,将③代入④得: 太阳的引力系数 g 日= . 9.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密度为 的液体,我们可以设想液面下 h 深处有一面积为 sρ9 的水平圆面,它所受到的压力是其上方圆柱形的小液柱所产生的。 (1)请在图中作出小液柱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请推证:液体内部深度为 h 处的压强 。 【答案】见解析。 【解析】(1)如图 (2)小液柱的体积为:V=sh 小液柱的质量为:m=ρV=ρsh 小液柱的重力为:G=mg=ρshg 小液柱产生的压强为:p=F/s=G/s=ρshg /s=ρhg 即:液体内部深度为 h 处的压强 p=ρhg 10.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下面是某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的理论 研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完成“理论论证”。 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 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斜面的长为 L,高为 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 G 的物体,所用拉力为 F。 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h,所以 F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