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
【教学准备】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想看吗?这个魔术需要一名同学来配合,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这是一副扑克牌,取出大王、小王,还剩多少张?请你任意从中抽
取 5 张牌。我敢肯定地说:你手中的 5 张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同学们,你们相信吗?好,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打开牌让大家看)
神奇吧!再给你们表演一个,这回请你任意抽出 14 张,我很确信的说,现在你手里的 14 张
牌中至少有一对儿!
(理解“至少”的意思)
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因为这个魔术中蕴含了一个数学原理,大家有兴趣研究
吗?
【设计意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情景激趣、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
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 1
师:同学们都带稿纸了吗?请用“︱”代表一支铅笔,用“○”代表笔筒,现在我们就开始
研究吧!。板书:铅笔 笔筒 4 3
师:将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大家在稿纸上画画看。
(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然后指名上黑板展示,师引导学生共同将可能的几种结果
订正并完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将实际物件抽象为符号代替来进行操作探究,
从而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操作、观察、理解,更能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黑板上同学们呈现的四种情况,它们都不一样是吧?(是)但它们却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谁来说说?
生 1:——
生 2:——
生 3:它们总有一个笔筒里装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铅笔。师:你真了不起,一语道破了天机,请同学们重复一下他说的话!
生重复: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不管怎么放”是什么意思?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存在。
师:“至少”有 2 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 2 支,也可能是多于 2 支。
师:你能在 3 个笔筒中的一个笔筒里摆放出比 2 支更少的情况吗?(生:不能)
师:让我们再重复一遍我们发现的这个结论吧。
生: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研究中。同时,加强学生对“不管怎么
放”、“总有”、“至少”几个词的理解,并初步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师: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这是我们
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枚举的方法发现了这个结论。(板书:枚举法)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
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 1 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笔筒里放 1 支铅笔,最多放 3 支,剩下的 1 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笔
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你们组太聪明了!大家给他们点掌声!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 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笔筒里一定至少有 2 支”,先平均分,余下 1 支,不管放在
那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一定至少有 2 支”。
生 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
师:哦,这个方法真妙。你们听明白了吗?我也听明白了。就是先假设在每个笔筒里放一只
铅笔,3 个笔筒里就放了 3 只铅笔,还剩下 1 支,放入任意一个笔筒,那么这个笔筒中就有
2 支铅笔了。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那么,用“假设法”研究这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先平均分)
师:其他小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补充数的分解法并板书)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来在探究解决问题时,通常都存在几种不同的方法策略。在我们刚才
展示的三种方法中,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法是那一种?为什么?大家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 1:我认为假设法最方便,因为假设法只需平均分一次就知道至少是多少。
师:我也这样认为。那么,让我们用这种最佳的方法来进行后面的研究,好不好?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应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培养
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从而简单地渗透“方法论”的哲学思想。
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把 5 支笔饭放进 4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几支铅笔?为什么?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 支铅笔放在 4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因为如果每个盒子里放 1 支铅笔,最多放 3 支,剩下的 1 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把 6 支笔放进 5 个盒子里呢?
生:6 支铅笔放在 5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把 10 支笔放进 9 个盒子里呢?
把 100 支笔放进 99 个盒子里呢?……(板书类推数字)你发现什么?
生 1:笔的支数比盒子数多 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如果我们把“99 个盒子”用“n 个抽屉”来代替,把
“100 支铅笔”用“n+1 个物体”来代替,那么该怎样归纳这个发现呢?
生 1:将 n+1 个物体放在 n 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 2 个物体。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
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
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
少 2 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师:你太了不起了!如果你早出生 200 年,数学史将因你而改写!那也没关系,今天你却是
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课件】抽屉原理的来历师:这个发现最早是由 19 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从平凡的
事情中发现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抽屉
原理”,还把它叫做“鸽笼原理”。而我们今天正是利用抽屉原理来解决的这类问题,我们也
把它叫做“鸽巢问题”(板书课题:鸽巢问题)在我们刚才的探究中,“4 支铅笔”就是“4
个要分放的物体”,“3 个笔筒”就是“3 个抽屉”,这个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来描述就
是:4 只鸽子要飞进 3 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要飞进 2 只鸽子。
【设计意图】介绍抽屉原理的由来,以增加数学文化的气息。同时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家的观
察生活的态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解决问题。
师;我们刚才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出了抽屉原理 1,知道了抽屉原理的来历。抽屉原理也
叫“鸽笼原理”。瞧,鸽子来了。
【课件】出示抽屉原理 1。(生齐读)
【课件】5 只鸽子飞回 3 个鸽笼,至少有 2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师:你们能用三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方法来说理吗?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说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想的?
生 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 3 只鸽子,还剩 2 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
笼里或两个鸽笼。不管怎么飞,至少有 2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3=1……2)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中的鸽巢问题,使学生可以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进行迁移类推,
对从余数 1 到余数 2 在思维层次上进一步提升。
【尝试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鸽巢问题,咱们现在就赶紧测验一下吧。老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
自主解答。
【总结收获】
师:今天上课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那你学会了什么?
生回答。
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