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堂实录及说课多份打包(共18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堂实录及说课多份打包(共18份)》 共有 1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鸽巢问题 【教学准备】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大家想看吗?这个魔术需要一名同学来配合,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这是一副扑克牌,取出大王、小王,还剩多少张?请你任意从中抽 取 5 张牌。我敢肯定地说:你手中的 5 张至少有两张是同一花色。同学们,你们相信吗?好,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打开牌让大家看) 神奇吧!再给你们表演一个,这回请你任意抽出 14 张,我很确信的说,现在你手里的 14 张 牌中至少有一对儿! (理解“至少”的意思) 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因为这个魔术中蕴含了一个数学原理,大家有兴趣研究 吗? 【设计意图】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在课前进行的情景激趣、游戏激趣,一使教师和学生进行 自然的沟通交流;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探究的愿望;三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笔。 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 1 师:同学们都带稿纸了吗?请用“︱”代表一支铅笔,用“○”代表笔筒,现在我们就开始 研究吧!。板书:铅笔 笔筒 4 3 师:将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可能会有怎样的结果?大家在稿纸上画画看。 (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然后指名上黑板展示,师引导学生共同将可能的几种结果 订正并完善。)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将实际物件抽象为符号代替来进行操作探究, 从而化繁为简,有利于学生操作、观察、理解,更能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黑板上同学们呈现的四种情况,它们都不一样是吧?(是)但它们却有 一个共同的特点,谁来说说? 生 1:—— 生 2:—— 生 3:它们总有一个笔筒里装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铅笔。师:你真了不起,一语道破了天机,请同学们重复一下他说的话! 生重复: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不管怎么放”是什么意思? 师:“总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定存在。 师:“至少”有 2 支什么意思? 生:不少于两只,可能是 2 支,也可能是多于 2 支。 师:你能在 3 个笔筒中的一个笔筒里摆放出比 2 支更少的情况吗?(生:不能) 师:让我们再重复一遍我们发现的这个结论吧。 生: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研究中。同时,加强学生对“不管怎么 放”、“总有”、“至少”几个词的理解,并初步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师: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这是我们 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枚举的方法发现了这个结论。(板书:枚举法)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 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呢?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师:哪一组同学能把你们的想法汇报一下? 组 1 生:我们发现如果每个笔筒里放 1 支铅笔,最多放 3 支,剩下的 1 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笔 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你能结合操作给大家演示一遍吗?(学生操作演示) 师:你们组太聪明了!大家给他们点掌声!同位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师: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 生众:平均分。 师:为什么要先平均分?(组织学生讨论) 生 1:要想发现存在着“总有一个笔筒里一定至少有 2 支”,先平均分,余下 1 支,不管放在 那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一定至少有 2 支”。 生 2: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笔了。 师:哦,这个方法真妙。你们听明白了吗?我也听明白了。就是先假设在每个笔筒里放一只 铅笔,3 个笔筒里就放了 3 只铅笔,还剩下 1 支,放入任意一个笔筒,那么这个笔筒中就有 2 支铅笔了。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那么,用“假设法”研究这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先平均分) 师:其他小组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补充数的分解法并板书)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来在探究解决问题时,通常都存在几种不同的方法策略。在我们刚才 展示的三种方法中,你们认为最佳的方法是那一种?为什么?大家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生 1:我认为假设法最方便,因为假设法只需平均分一次就知道至少是多少。 师:我也这样认为。那么,让我们用这种最佳的方法来进行后面的研究,好不好?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应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培养 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从而简单地渗透“方法论”的哲学思想。 师: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把 5 支笔饭放进 4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几支铅笔?为什么?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5 支铅笔放在 4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因为如果每个盒子里放 1 支铅笔,最多放 3 支,剩下的 1 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把 6 支笔放进 5 个盒子里呢? 生:6 支铅笔放在 5 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把 10 支笔放进 9 个盒子里呢? 把 100 支笔放进 99 个盒子里呢?……(板书类推数字)你发现什么? 生 1:笔的支数比盒子数多 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如果我们把“99 个盒子”用“n 个抽屉”来代替,把 “100 支铅笔”用“n+1 个物体”来代替,那么该怎样归纳这个发现呢? 生 1:将 n+1 个物体放在 n 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 2 个物体。 师:你们同意吗?(同意)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 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 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 少 2 个物体。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 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师:你太了不起了!如果你早出生 200 年,数学史将因你而改写!那也没关系,今天你却是 第一个吃到螃蟹的人,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 【课件】抽屉原理的来历师:这个发现最早是由 19 世纪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从平凡的 事情中发现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又把它叫做“抽屉 原理”,还把它叫做“鸽笼原理”。而我们今天正是利用抽屉原理来解决的这类问题,我们也 把它叫做“鸽巢问题”(板书课题:鸽巢问题)在我们刚才的探究中,“4 支铅笔”就是“4 个要分放的物体”,“3 个笔筒”就是“3 个抽屉”,这个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来描述就 是:4 只鸽子要飞进 3 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要飞进 2 只鸽子。 【设计意图】介绍抽屉原理的由来,以增加数学文化的气息。同时教育学生学习数学家的观 察生活的态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2.解决问题。 师;我们刚才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出了抽屉原理 1,知道了抽屉原理的来历。抽屉原理也 叫“鸽笼原理”。瞧,鸽子来了。 【课件】出示抽屉原理 1。(生齐读) 【课件】5 只鸽子飞回 3 个鸽笼,至少有 2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 师:你们能用三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方法来说理吗?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说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或者你是怎么想的? 生 1:如果一个鸽笼里飞进一只鸽子,最多飞进 3 只鸽子,还剩 2 只,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 笼里或两个鸽笼。不管怎么飞,至少有 2 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 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把这位同学说的算式写下来,(板书:5÷3=1……2) 师:同位之间再说一说,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中的鸽巢问题,使学生可以利用例题中的方法进行迁移类推, 对从余数 1 到余数 2 在思维层次上进一步提升。 【尝试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鸽巢问题,咱们现在就赶紧测验一下吧。老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 自主解答。 【总结收获】 师:今天上课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那你学会了什么? 生回答。 教师总结。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