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 45 页~46 页,正比例。本节
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
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
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
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
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
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
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
念。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正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在具体
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
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
有局限性。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
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
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
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
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四、说教学过程
1.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装水的高度和相应体积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底面积。我这节课是用多媒体
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彩带的总价和数量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
间的变化规律,以观察试验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一句,通过刚才的
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一下打开话匣
子,为开课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
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
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实验数据报告单,让学生观察表格,研究变量,
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引导学生研究
定量,出示表格 2,让学生计算杯子的地面积,让学生体会到体积和高度的比值相等。感受
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总价和数量这两
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
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增加、数量也增加;数量减少、总价减少,但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
一定的。并用“总价:数量=单价”来表示“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
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体积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
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
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如果说例 1 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
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学生能够
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
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
用字母式 =k(一定)和正比例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让学生继续体会,当学生真正建立
起正比例的概念,进行了对比练习后,再接着让学生来说。
五、说教学评价
由于学生有折线统计图和数对的相关知识经验,所以在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做简单介绍后,放
手让学生自己多少制作正比例图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
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
x
y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