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5讲义及课时训练(共34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5讲义及课时训练(共34套新人教版)》 共有 3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恨晨光之熹微     恨:痛恨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 C.时矫首而遐观 矫首:抬头 D.云无心以出岫 岫:泛指山峰 解析:选A A项,恨:遗憾(的是)。‎ ‎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A A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①拄着;②用桨划。B项,①形容词用作动词,羡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C项,①名词作状语,每天;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D项,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②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儿、儿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B B项,第一个“之”为助词,表修饰,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均为介词,把;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介词,在。‎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选C 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译文: ‎ ‎ ‎ ‎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译文: ‎ ‎ ‎ - 7 -‎ ‎(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译文: ‎ ‎ ‎ 参考答案:(1)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本领解决。(关键词:“盈”“生生”“资”)‎ ‎(2)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向远处望望。(关键词:“策”“流憩”“矫首”)‎ ‎(3)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游玩,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山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诵诗篇。(关键词:“怀”“植杖”“舒”“临”)‎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         。”‎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         ,         。”‎ ‎(3)“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的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是:“         ,         。”‎ 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以赋诗 ‎(2)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 - 7 -‎ 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精读设计]‎ ‎1.“州召主簿,不就”中“就”解释为任职。‎ ‎2.“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中“弦”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弹琴。‎ ‎3.“妻子固请种粳”中“固”解释为坚决、坚持。‎ ‎4.“日造渊明饮焉”中“造”解释为到……去。‎ ‎5.“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中“同志”是古今异义词,此处解释为志趣相投。‎ ‎6.“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中“以为”即“以(之)为”,解释为让……做/担任。‎ ‎7.“此亦人子也”是判断句,“也”字表判断。‎ 本句可翻译为:他也是别人的儿子。‎ ‎8.“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是省略句,“麾”前省略主语“陶渊明”。‎ 本句可翻译为: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陶渊明)都扔掉了。‎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 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前往,到 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 解析:选A “麾”通“挥”,甩掉,扔掉。‎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 7 -‎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解析:选C “也”在古文中是句中或句末语气词,不会出现在句首,故A错;“天下”明显构不成完整句子,B项明显错误;“奈何”为一个词,不可分,D项错误。正确的断句应为: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B.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文中指陶渊明归隐。‎ C.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丝带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文中的“绶”代陶渊明的官职非常低。‎ D.葛巾:以葛布制成的头巾,形如幍而横着,尊卑共服。古代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解析:选C C项,文中以“绶”代指官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 B.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选B B项,陶渊明的意思是: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译文: ‎ ‎ ‎ ‎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 译文: ‎ ‎ ‎ - 7 -‎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译文: ‎ ‎ ‎ 参考答案:(1)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关键词:“少”“高趣”“博”“属文”)‎ ‎(2)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关键词:“家累”“力”,“自随”宾语前置句,应为“随自”)‎ ‎(3)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关键词:“坐”“弥日”)‎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陶渊明)都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 - 7 -‎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作“靖节先生”。‎ 三、语言表达专练 ‎12.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仿写句子,注意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愉悦。 ‎ ‎ ‎ ‎ ‎ 解析:仿用句式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及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注意从我国古代诗人中选取例子,并正确引用相关诗句。‎ 参考答案: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__①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__②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__③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答:① ‎ ‎② ‎ ‎③ ‎ 参考答案: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 ‎14.王梅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王梅同学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王梅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于是,她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 - 7 -‎ 请你为王梅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她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语言要得体,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 ‎ ‎ ‎ 参考答案: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它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 7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