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以文学著称,颇有辩才。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其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作品
代表作《陈情表》
评价
西晋散文家。苏轼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也。”
(二)人物轶事
孝子李密的故事
说起李密,真不是徒有虚名,那是出了名的大孝子。李密出生只有六个月,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又改嫁,孤苦伶仃,唯一的依靠就是祖母,祖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祖母就是他的一切。当他接到诏书的时候,祖母刘氏已然九十六岁,病入膏肓,朝不保夕。李密不分昼夜,衣不解带,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口尝过然后进献。拿到诏书李密左右为难,一边是祖母病体奄奄,一边是郡县逼迫,忠孝不能两全,如何处之。李密选择的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于是李密向司马炎上表,陈诉种种。这就是传世后人的著名的《陈情表》。司马炎看罢,感慨万千。为李密一片孝心所感,赞叹他说“不空有名也”。不仅准许他推迟应诏,还赏赐他两名丫鬟伺候,并让地方官府提供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祖母刘氏驾鹤西去,李密服丧期满,果然应诏为官。但是司马炎感动之余并没有因为李密的纯孝而重用他。司马炎的招贤纳士的诚心是做给天下人看的,而李密的孝却纯粹是为了祖母。
- 16 -
(一)背景链接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中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的方针。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名节”,从而招来杀身之祸。无奈之下,李密写了这篇《陈 情表》。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表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书。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Ⅱ.文化常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刺史:官职。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
- 16 -
秀才:别称“茂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后来“秀才”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3.死当结草
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一个故事,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武子的爱妾杀了殉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出去了。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绊倒,杜回因此被擒。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的。后世遂用结草代指报恩。
- 16 -
eq \b\lc\[\rc\](\a\vs4\al\co1(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指晋朝。,沐浴:这里指蒙受。清化:清明的教化。))
- 16 -
- 16 -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
2.把握作者人生坎坷遭遇,理解作者的“忠”和“孝”。
3.辨别筛选文中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夙遭闵凶 闵:
凶:
2.慈父见背 见背:
3.舅夺母志 夺:
志:
4.零丁孤苦 零丁:
5.至于成立 成立:
6.臣少多疾病 疾病:
7.九岁不行 不行:
8.门衰祚薄 祚:
- 16 -
9.而刘夙婴疾病 婴:
10.常在床蓐 蓐:
11.躬亲抚养 躬亲:
12.翻译下列句子。
(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
(2)而刘夙婴疾病。
译文:
明确:1.通“悯” 形容词用作名词,不幸 2.弃我而死去 3.改变 心愿 4.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5.古今异义词,成人自立 6.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古今异义词,不能行走 8.福分 9古今异义词,绕 10.通“褥” 11.亲自 12.(1)孤孤单单,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2)而祖母刘氏早就被疾病缠身。
环节二:把握文意
13.下列五个句子,全都直接表现作者“坎坷命运”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③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④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⑤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解析:选A ④⑤表述的对象是“刘氏”,即祖母。
1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先写明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当时的书信亦如此。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落笔酸楚,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C.从“出生”写到“成立”的历史,以“夙遭闵凶”总提,依次写父、母、本人,最后写祖母。
D.“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象地刻画出其寂寞、清贫、孤独、悲怆、凄苦无依的惨境,进一步表现祖母对他的矜悯、关爱,突出了祖孙二人的相依为命。
解析:选C C项,应为“依次写父、母、祖母,最后写本人”。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
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微贱:
- 16 -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
6.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
7.则刘病日笃 日:
8.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
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进退:
10.翻译下列句子。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译文:
(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
明确:1.古今异义词,优秀人才 2.授官 3.古今异义词,授予官职 4.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5.名词作状语,向上 6.使动用法,使……闻 7.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的 8.古今异义词,申诉 9.动词用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1)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2)(当时)我(把自己的苦衷)详尽地写在表上呈报,使(皇上)知道,表示辞谢,不能到任。(3)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
环节二:把握文意
11.下列五个句子,都能表现“沐浴清化”的一组是( )
①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⑤除臣洗马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选A ①是说自己不去就职;②是说对于去就职还是在家尽孝道,自己进退两难;③太守推举李密为“孝廉”,是对他德行的肯定;④刺史荐举李密为“秀才”,是对他才能的认可;⑤“除臣洗马”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对他的信任。
1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开头称颂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谀之词博取晋武帝的好感,既舒缓了晋武帝的敏感之心,又自然过渡到“陈情”上来。
B.从“诏书切峻”写到“急于星火”,语势连贯,行云流水,渲染出逼人的紧张气势。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紧张矛盾、进退两难的处境,让人不由得生出同情之心。
C.以“供养无主”说明祖母生病、无人照料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孝心,以此获取晋武帝感情上的支持,进一步从孝行方面打动晋武帝。
- 16 -
D.“奔驰”显示了作者急切赴京为朝廷效劳的焦急心情;“日笃”又准确地显示了苦情日深的心理。
解析:选C C项,应为“解释先前没能赴命的原因,说明此次辞命,并非托辞,借以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伏惟:
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故老:
3.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
4.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终:
5.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
远:
6.翻译下列句子。
(1)且臣少事伪朝。
译文: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译文: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
(4)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译文:
明确:1.俯伏思量 2.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3.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 5.古今异义词,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6.(1)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2)现在我是蜀国的卑贱的俘虏,最渺小最鄙陋。(3)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像太阳接近西山,呼吸短促而微弱,生命垂危活不长久,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4)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不能度过剩下的岁月。
环节二:把握文意
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朝以“孝”作为治国的纲领,凡年老有功德的人,都要被很好地赡养。
B.“我”作为亡蜀降臣,受到了过分的提拔,理应效力,但要奉养祖母,所以进退
两难。
C.本段以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没有不事二主之心,有力地消除了晋武帝的疑虑,取得认同。
- 16 -
D.本段作者在“忠情”字上大做文章,既有对祖母的拳拳孝顺之情,又有对朝廷的绵绵感激之情,更有对皇帝的耿耿尽忠之情。
解析:选D D项,“本段作者在‘忠情’字上大做文章”错,本段中重点突出了一个“孝”字。
四、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
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
2.臣之辛苦 辛苦:
3.愿陛下矜悯愚诚 愚诚: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
6.谨拜表以闻 闻:
7.翻译下列句子。
(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3)谨拜表以闻。
译文:
明确:1.通“又” 2.古今异义词,辛酸悲苦 3.形容词用作名词,愚拙的诚心 4.使动用法,使……终 5.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6.使动用法,使……闻 7.(1)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2)(若您成全)我活着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了也应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3)恭敬地呈上表奏报陛下。
环节二:把握文意
8.下列语句能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 A项,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B项,②不能表达尽心效忠;C项,①②都是表明想报答祖母之恩。
- 16 -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热切地称颂朝廷,措辞得当,为“愿乞终养”设置根据。
B.运用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融入了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人们的同情,为下文“报养刘之日短也”埋下伏笔。
C.紧扣住“孝”做文章,从道理上进行分析,乌鸦尚且知道反哺,何况人呢?措辞委婉得体,曲折有致,让人心生同情,无法回绝。
D.“愚诚”“微志”等词语表明作者以最谦逊、最虔诚的口吻哀求武帝,进一步表明自己定会知恩图报,为祖母尽孝。
解析:选D D项,应是“进一步表明自己定会知恩图报,效忠于晋朝”。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孝道
1.从教材中积累
“百善孝为先。”李密是一个典型的孝子,晋武帝多次征召,他因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于是上书陈情,辞不赴命;侍奉床前,未曾废离,李密的孝心不仅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无数后人。孝是本能,是善良,是美德。敬老、爱老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
2.从历史中积累
望云思亲
唐朝狄仁杰,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而他马上就要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过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3.从现实中积累
13岁少年独自照顾盲人母亲四年
13岁本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但西安阎良西相村的孟凡,却担起了照顾盲人母亲的责任。他8岁那年,父母感情破裂,妈妈一时想不开喝了农药,虽说人被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可落下了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病症。就是在那时,8岁的小孟凡意识到,自己要成为支撑这个家的脊梁,开始学做饭、洗衣、打理家事。要知道,那时的他还没有案板高。
- 16 -
四年来,在厨房的烟火和伤心的眼泪之间,小孟凡一点点长大。他说,当年差点和妈妈永别,让自己更珍惜现在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自己不仅要当妈妈的眼睛,还要当好妈妈的拐杖,以后长大了,一定带着妈妈去最好的医院看眼睛。在他心里,一直有句话想对妈妈说:苦让我来扛,天让我来撑,你在家在,日子总会甜起来。
4.从名言中积累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2)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孟子》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二)这样运用素材
感恩敬孝
从羊有跪乳之恩到李密《陈情表》侍亲至孝,从鸦有反哺之孝到孔子“百善孝为先”。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领悟] 范例中的“感恩敬孝”是段落的主旨、中心,素材《陈情表》就是关于“孝”的内容,找到结合点后,就可以确立素材的选择。其次要看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叙述素材更切合文章。如果文章是从笼统概括的角度来运用素材的,就可不必展开叙述,只要说到李密“感恩敬孝”即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 16 -
“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六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生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
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己,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
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的一时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情谊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
其华。
佳作赏析
文章以“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为题,以阐明感恩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作为主要内容,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跨越时空,让诸葛亮、李密和马加爵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因为懂得感恩,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的道理。
文章十分注意过渡和照应的安排,标题和内容照应,开头和结尾照应,议论抒情的句子和叙述的内容结合也十分紧密。文章还用“幸福之花,在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这样的句子来组织全文,显得完整、缜密而从容。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文中开头由物及人,引用诗文名句,组成一个排比段落,点出本文的话题“感恩”,再用三个排比句顺势提出中心论点“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语言优美,句式整齐,令人耳目一新。
- 16 -
2.学正反对比论证
诸葛亮和李密懂得感恩,名垂青史,马加爵不懂得感恩,害人害己,正反对比更好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学段内排比
倒数第三段连举“荆轲、陈健、袁隆平”三个事例,一个事例一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极大地丰富了文章内容,更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4.学点题
在议论文写作中,特别强调“金鸡三点头”,意即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要适时地点题,保证结构的严谨和中心的集中,本文作者深谙此道,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中间部分不失时机地强调论点、突出中心。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 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明理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两个:一是说明个人在学问上的研究、探讨。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为己之学,不求自满,要懂得人外有人,做学问只有超越,没有终点,学无止境。二是说明个人道德品行的修炼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原 才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原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
译文:
(2)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 16 -
译文:
参考答案:(1)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
(2)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更迅速强劲了。
参考译文:
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罢了。百姓们中间,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两位贤能有智慧的人,大家就会拥戴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特别贤能有智慧的人,拥戴他的人就特别多。这一两个人的心倾向于仁义,众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义;这一二个人的心倾向名利,众人便和他一起奔竞名利。众人所奔赴的,就形成必然的趋势,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敢违背它,所以说:“摇撼天下万物的,没有比风来得更迅速强劲了。”社会风尚对于个人的思想来说,起初的影响很微弱,最终将是不可抗拒的。
浙江磐安县语文教师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十年前,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的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了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的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人生教益]
- 16 -
为了老年痴呆的妈妈,如山的责任、似水的柔情,不离不弃的美德、百折不挠的坚毅,“孝子”陈斌强,用真心、真情向人们诉说着月亮背着太阳走的感人故事。他,理应获得最美孝子的殊荣。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