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4 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
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
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
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
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
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
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但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物候差
异较大,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 频,
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鼓励
学生模仿课文中简单的短语和句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2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秋天 2
1
.
认识 38 个生字、9 个偏旁和 1 个多音字;会写 14
个
字和 5 个笔画。
小小的船 2 2
. 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感受四季之美,激发
课文 江南 2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
. 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带叠词的“的”字短语;
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四季 2
4. 背诵《小小的船》《江南》《四季》。
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并能引起话题 。知道与人交
口语
我们做朋友 1 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基本的交际原则和
交际
交际礼仪。
识字加油站
1
.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2 个字和 1 个笔画,初步建
立反
义词的概念。
字词句运用 2
. 拓展积累词语,能运用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语文 展示台
3
. 学会制作自己的姓名卡片,能从卡片上认识同学
3
园地四 的名字。
日积月累 4
. 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懂得要珍惜时间。
和大人
5
. 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
一起读 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合计 123
1 秋天
教材解析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
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全文有3个自然段,每一段观察角度、观察的对象各不相同。第一自然段以天气转凉、
黄叶飘飞写出秋天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出天空的蓝和高,以及雁阵的 飞行
方向和队形变化。第三自然段用感叹句充分表达作者面对秋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秋季景色优美,作者所选的景象都很具有代表性。课文有两幅插图,其中“落叶、雁
群”与课文描述情景对应。“成熟的庄稼”“捧着松果的小松鼠”揭示了秋天更多样的特
点,留给读者对于秋天美好的遐想。
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
等 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 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 3 个偏旁,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偏旁,偏旁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
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的3个偏旁,都是以前学过的字变化而来的。
可以再现以前学过的“木、口、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字变成偏旁后的差
136 4
别,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偏旁表义的特点建立偏旁和字义之
间的联系。
要注重渗透多种识字方法,降低难度。如“秋、叶、 会”
等合体字可以在学会新偏旁的基础上采用熟字加一加 的方法;
有的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记忆,如“飞”就做张开双臂
飞翔的动作;“片、个”都是量词,有能力的 学生可以说说“一
片( )、一个( )”,让学生在 具体的语境中加深对字的印
象;有的可以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如“树叶、秋天”;有
的可以对比着认一认,如“大”可以结合“小”字来识记,让
学生初步知道有些字词
偏旁
偏旁是从造字构
形的角度定义的。从
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
“偏”,右方为“旁”;
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
部分统称为“偏旁”。
有相反的意思。教师在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常用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充
分交流,力求做到一字多法,一法多用。
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巩固识字,扩展词汇。如“秋天、天气、大树、树
叶、纸片、个子、飞鸟、飞走”。
2. 写字。 在巩固撇、捺写法的基础上,本课要学写新笔画横撇。教师在范写过程中,
引导学生
边说笔画名称边学写。本课要写的 4 个生字中,“了”和“子”、“人”和“大”有一定
的 联系,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加以区别,指导学生在写好“了、人”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
较,自主练写“子、大”。
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2 画,独体字。
了
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3 画,独体字。
子
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2 画,独体字。
人 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捺脚与撇尖持平。
3 画,独体字。
大 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
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
教师示范横撇:
从左到右,起笔
时稍重, 折时顿笔,
轻轻往左下方撇。
第四单元
1375
本课要写的 4 个生字,可以组成一些新词,如“日子、大人、大雨、大山”。学有余
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正确朗读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注轻声的读法。以第一自然段为例,
建议教师通
过范读,学生跟读,感受“凉了、黄了、叶子、来了”这几个词语中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
化。也可以边读边配以轻重变化的击掌声或呈现词语时前后两个字字体大小、颜色深浅不
同,提示轻声词语的读法。
关注词语连读,不唱读。在读好轻声词语的基础上,将词语放入短语中,如“天气凉
了”“树叶黄了”“秋天来了”。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等方式适
当体会这一类短语的节
奏感。困难较大的还可以采用在短语下画线的方式提示注意
连读。
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如“一片片、一群大雁、
一会儿、排成‘一’字”,可以采用对比读的方式,分别读
不变调和变调的一串词语,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变调带来的 音
韵美。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或引导
学生想象课文中美丽的秋景,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对秋天的
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文的内容理解、生活体
验,再现图片、抓关键词等方式引导学生背诵。背诵在课
堂上进行。
2. 理解运用。
导入部分建议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尤其是四季如春的地区
更需要提供图,以便于学生建立秋天天气转凉,树叶变黄等直观感知。
大多数地区的学生对秋天树叶黄了、落了的景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大雁南飞的情 景,
可能不熟悉,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片、复述生活经验等直观手段,增进学生的 了解,
引领学生走进秋天的情境。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从“天气、树叶、天空、大雁”这几个方面来写秋天
的特征,可以通过表演、视频等方式,体验和感受景物的变化,体味秋天的情趣。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可通过把“那么”换成“非常、很”等,帮助学生理解“那
么”表示程度深,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个句子的教学,教师可以 借
助插图,或者提供大雁南飞时两种不同队形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
儿……”表示变化快,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用、用在词句末尾或
作为序数“第一”的
省略时,读阴平。在
去声前念阳平,在其
余声调前念去声。
“一”的变调规律:
“ 一 ” 在单独使6
课文中出现的“那么……那么……”“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有的老师希望能
138 7
用其中的句式指导孩子们进行说话练习。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说,这个要求放在一年级
上册是不适宜的。老师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目标意识,不要随意添加教学要求,以免增加
学生的负担。
三、问题提示
★“一”不是多音字,为什么在课文中会有三种不同的读音?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在注音的时候做了变通的处 理,
直接注“一”变调后的读音,如“一片片”“一会儿”(二声)、“一群”(四声),是
为了避免讲授规则,而是让学生直接在大量的语言现象中体会“一”的不同读音。
在教学的时候,不需要讲变调规则,也不要过度拓展,只需要让学生了解有这个现 象,
并且借助注音在课文中读准这几个词语就可以了。
★“一会儿”的“儿”字上面为什么没有注音?
“一会儿”的“儿”在这里读儿化音。本套教材对儿化音注音的规则,就是“儿”字
不注音,前一个字的音节后增加“r”。如,“一会儿”中注音就是“yí huìr”。教学中
要提 示学生在读的时候自然儿化,避免读成两个音节。
注音方式的这种改变,是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儿化音,与儿歌中的“话儿”(第 43 页)
“船儿”(第 56 页)等加以区分。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注音进行朗读,不必
讲规则,而是让学生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儿化的使用范围。
★ 为什么要学习偏旁?
本册教材结合识字安排了常用偏旁的学习。学生认识一批常用的、构字率高的偏旁,
有利于感知构字规律,归类识记汉字,提高识字效率。教材中安排的所有偏旁都是可以作
为部首的偏旁,可以在今后直接应用于查字典。
偏旁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可以用来帮助分析合体字
的字形。部首是适应字典编纂的需要而产生的,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
查字依据。因此,每个字都有部首,但是只有合体字才有偏旁。这个两个概念要加以区 分,
避免在教学中误用。
★“里”字的第五笔为什么是竖不是横?
1997 年 4 月 7 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
了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的 基础上形成的,对原有的笔顺规范进行了完善。其中,有一些字的笔顺与之前相比发生
了 变化。如,“里、火”的笔顺,“忄”的笔顺。指导学生书写时,所有汉字的笔顺都以
这份 文件为标准执行。8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秋、气”等 6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子旁 2 个偏
旁;会写“了、子”2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
3. 结合生活观察,能用“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的句
式说说秋天的景物。
教学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典型场景;独体字变偏旁的变
化;几个独体字组成生字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1. 请学生朗读课题, 圈出课题中的生字“ 秋 ”, 识记
“秋”:教师一边出示卡片“禾”和“火”,一边描述:“禾姑
娘遇上了火姑娘,头碰头脚挨脚,变成了秋姑娘。”请学生自
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天、秋风、秋千”。
2. 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什么。请
学生尝试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
3. 出示需重点关注的词语,齐读: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排
成个“一”(yī)字 凉了(le) 黄了
(le) 叶子(zi)
4. 指名朗读课文,发现学生朗读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
予以正确的范读,纠正错误。
(1)出示词组“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
飞”,请朗读较好的学生带领大家齐读,注意词组连读。
(2)教师出示词组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
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
“一”字。
140 9
初 读 环 节, 不 求表达形式的多样 和内容的全面, 旨
在从课文学习起始 阶段, 培养学生整 体感知的意识。
“一”的不同读 音 是 朗 读 的 难 点, 范读和读前提示给
予正强化。连词读 是朗读的基础, 也 是增强语感的前提。10
二、对比说话,积累应用 1. 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秋
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1)请学生圈出相关内容:天气、树叶。(随机板书:天
气、树叶)
(2)认读生字“气”,给它找找朋友,组一组词。
(3)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①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些什么?(吃西瓜、吃
棒冰、游泳、吹电扇、待在空调房间里……)
②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人们(不用吃西瓜、棒冰消
暑;不敢下水游泳;不需要吹电扇……)。
(4)多媒体展示夏天和秋天不同的树,让学生说说树木的
变化。
(5)随机学习生字“片”:请学生组词,积累应用,说说
“一片( )”。 (6)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树、叶”。
教师播放课件,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
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
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出示“叶”,让学生说说发现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
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动画呈现“口”和 “十”
两个字慢慢靠近组合成了“叶”。
2. 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范
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有多少叶子从树上飘落。(2)分别
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
“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随机板书:一片片)(3)出示补
充改编的谜语诗,请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
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落到地面成一片。
(4)指名请学生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
落的树叶很多。
3.师生配合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
子(从树上落下来)。
通过和夏日情 景的对
比, 能够充 分唤醒学
生的生活 经 验, 深 入
感 受 “ 天气凉
了 ”“ 树叶 黄了”的
自然变化。
发 挥 语 言 描 述
的魅力, 引导孩子
展开合理想象, 谜
语诗的介入, 引导
学 生 在 朗 朗 上 口 的
诗韵中, 感受“ 一
片片”的意象。
第四单元 14111
4. 请学生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如
“秋天来了,小草黄了。秋天来了,菊花开了。秋天来了,小
虫躲起来了。”
5. 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板书引领,
指导学生背诵。(3)同桌互相背诵,请学生
个别班级展示。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1. 出示本课生字:“秋、了、气、片”,请学生开火车轮
读,给生字组词。
2. 请学生找出生字中的两兄弟——“了、子”,比较发现
同异:“子”比“了”多一横。
3. 指导学生书写“了”。
(1)田字格板书范写,请学生说说有几笔,学生集体书空。
(2)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反馈
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
生再练写一个字。4.“子”字的书写指导步骤同上,注意横略
长,写在横中
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