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度》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
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
新课
复习提问: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           上,用镊子将         拨至标尺左端
的         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
(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      盘,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        
向      盘里按            的顺序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        的总
质量加上         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 桌上),      
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
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
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
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
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 :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P116-118 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一)实验探究:1 cm3 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_____的仪器,利用_________法也可以间接地
测量固体的体积,其测量单位是        。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
要求:
1、先独立
思考
2、组内交
流讨论,补
充完善2
位是            符号是      
(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① 看清楚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量筒一般采用的单位是_________; 
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_________; 
③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或凸液面,视线应
与                                                         。       
④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          
(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明同学测出了三个铝块和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1)同
种
物
质,
体
积
不
同,质量        ;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 1 和铝块 1) ,质量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二)密度的概念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
物质的这种特性。 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的改
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定义:物体的        与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 
用字母ρ(读作“rou”)来表示
3、密度的公式是           ,
两个变形公式①             ,用来求质 量;②            ,用来求体积
其中:m 表示          ,单位是            ; 
 V 表示          ,单位是            ;
ρ表示          ,单位是            。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 1 27 10
铝块 2 54 20
铝块 3 81 30
铁块 1 79 10
铁块 2 158 20
铁块 3 237 30
3、三分钟
后 小 组 展
示。
同 学 们 完
成 后 小 组
代表展示,
其 他 小 组
质疑,老师
完善,评价
激励
 3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1g/cm3=          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18 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 不同物质的密度                   .
2. 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        ;
3.通常,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密度       .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它只与                     有关,    与
它的质量和体积        .
5.水的密度是                   ,读作                      
表示:                                                。
[及时练习]1.学了密度公式ρ=m/V 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
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   )
A.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B.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C.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定(即:密度是一定的)。
盘点
收获
绘制
思维
导图
学生小结,
然后绘制
思维导图。
思 维 导 图
可 以 多 种
多样
用 不 同 颜
色的笔等。
达标
检测
1.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1 铝块 54 20 2.7
要求:
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
手回答。让4
(1)将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
积成________.
(3)比较第 2、3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
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
(4)比较 1、4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酒精的密度是 0.8×103Kg/ m3,表示的意义是                  
                                                          
4.将一块质量为 m,密度为ρ的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         ,密
度为           。
5.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6.对于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7.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3︰4,密度之比为 2︰1,则体积之比为     
2 铝块 108 2.7
3 松木 108 216
4 松木 10 20 0.5
思 路 方 法
不 一 致 同
学 介 绍 自
己 的 解 题
情况,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开 展
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 2 节内容5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 2 节《密度》(2)
: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
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
新课
复习提问:
1.密度的公式是           ,
两个变形公式①            ,用来求质量;②            ,用来求体积
其中:m 表示          ,单位是            ; 
 V 表示          ,单位是            ;
ρ表示          ,单位是            。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1g/cm3=          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
习密度的应用。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知识点二: 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P118 页内容及图 6-2-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
        和           ,利用密度的公式                       去计算物体的 密度,
然后对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物质了。
2.利用密度选择材料 ①飞机材料应选择密度较             的物质,以减轻质量,
便于起飞和运输;②拍摄影视剧中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 用密度
较            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3.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①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                             可以计算质量,如要知道人民英
雄纪念碑的质量,不可能用秤去测量,但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去测量纪念碑的
长、宽、高,算出体积,然后再用公式计 算出质量;
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                            可以计算体积,例如要想知道自己
的体积,不可能直接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地测出自己的质量,根据人的密度和
要求:
1、先独立
思考
2、组内交
流讨论,
补充完善
3、五分钟
后小组展
示。
同学们完
成后小组
代表展示,
其他小组
装                      
订                      
线6
水的密度基本相同,然后由公式代入计算就可以了。
③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及时练习]1.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
说法是(    )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2.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 16.1g,体积为 1.8cm3  ,请判断这
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
质疑,老
师完善,
评价激励
 
盘点
收获
绘制
思维
导图
 
达标
检测
1.有一种装氧气的钢瓶,里面装有密度为 3kg/m3 的氧气,一次气焊用去 1/3,
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
A、3 kg/m3;       B、 1 kg/m3;      C、2kg/m3;     D、 无法确定。
2. 一体积为 0.2 m3、密度为 2.7×103kg/m3 的铝块,它的质量是多少?
3. 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 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0.7kg,用此瓶装某种液体,最多能装 0.45kg。求:(1)玻璃瓶的容积、
(2)液体的密度。
要求:
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
做完后,
举手回答。
让思路方
法不一致
同学介绍
自己的解
题情况,
教师引导
学生开展
质疑评价。7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 2 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 2 节《密度》(1)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樊秋莲  吕玲艳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
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
新课
复习提问:
托盘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
(1)调水平:把天平放在  水平台  上,把游码放在标尺  左  端的 零刻度
线   处。
(2)调平衡:调节横梁两端的 平衡螺母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中线  处
(3)称量:把被测的物体放在  左 盘里,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用 镊子   
向  右  盘里按  由大到小 的顺序加(或减)砝码,并调节 游码在标尺上
的位置 ,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天平平衡时,左盘被测物体的质量 等于右盘中所有   砝码   的
总质量加上  游码   在标尺上所对的刻 度值。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
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
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
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
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
学生思考:从颜色、气味、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
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
装                      
订                      
线8
趁机引入新课:好,我们今天就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知识点一 : 认识密度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P116-118 页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
(三)实验探究:1 cm3 物体质量的含义
1.量筒的使用方法
(1)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  体积  的仪器,利用  排水  法也可以间接地测
量固体的体积,其测量单位是   毫升  。符号是  ml  。体积的国际单位
是    立方米   符号是  m3   
(2)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① 看清楚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量筒一般采用的单位是  ml (cm3); 
② 测量时应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水平台  ; 
③ 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  相平 ,如果液面是凹液面或凸液面,视线应与
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       
④ 量筒和量杯中, 量筒  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 上密下疏 
(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
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小明同学测出了三个铝块和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填入表中,然后分析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3)同
种
物
质,
体
积
不
同,质量 不同  ;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     
(4)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如铁块 1 和铝块 1) ,质量 不同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不同  
(四)密度 的概念
1、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物理学中用  密度   来表示物
质的这种特性。 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的改变
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铝块 1 27 10 2.7
铝块 2 54 20 2.7
铝块 3 81 30 2.7
铁块 1 79 10 7.9
铁块 2 158 20 7.9
铁块 3 237 30 7.9
要求:
1、先独立
思考
2、组内交
流讨论,补
充完善
3、三分钟
后 小 组 展
示。
同 学 们 完
成 后 小 组
代表展示,
其 他 小 组
质疑,老师
完善,评价
激励
 9
2、定义:物体的  质量    与     体积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  。
用字母 ρ(读作“rou”)来表示
3、密度的公式是  ρ =m/V,
两个变形公式①  m= ρV  ,用来求质量;②   V= m/ρ  ,用来求体积。
其中:m 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 
 V 表示  体积   ,单位是  m3   ;
ρ表示  密度   ,单位是 kg/ m3 。
4、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kg/m3   ,常用单位还有   g/cm3     
 1g/cm3=  103  kg/ m3
(三)密度表及其意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18 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
1.不同物质的密度   一般不同  .
2.同种物质在不同物态下,其密度一般  不同  ;
3.通常,固体的密度    最大  ,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密度 最小  .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它只与   物质的种类     有关, 与它的质量
和体积  无关    .
5.水的密度是 1.00×103 kg/m3  ,读作 1.00×103 千克每立方米
表示:1 立方米水的质量是 1.00×103 千克。
[及时练习]1.学了密度公式ρ=m/V 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
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 C )
A.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 大; 
B.密度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C.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决定: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定(即:密度是一定的) 。
盘点
收获
绘制
思维
导图
学生小结,
然后绘制
思维导图。
思 维 导 图
可 以 多 种
多样
用 不 同 颜
色的笔等。10
达标
检测
1.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1)将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第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
积成  正比 .
(3)比较第 2、3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
不相同  ;(相同、不相同)
(4)比较 1、4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  A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酒精的密度是 0.8×103Kg/ m3,表示的意义是      1 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
0.8×103 千克
4.将一块质量为 m,密度为ρ的金属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质量为1/2  m   ,密
度为   ρ 。
5.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A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6.对于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实验次数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1 铝块 54 20 2.7
2 铝块 108 2.7
3 松木 108 216
4 松木 10 20 0.5
要求:
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
做完后,举
手回答。让
思 路 方 法
不 一 致 同
学 介 绍 自
己 的 解 题
情况,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开 展
质疑评价。11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7.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3︰4,密度之比为 2︰1,则体积之比为 3︰8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 2 节内容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 2 节《密度》(2)
设计人:李广山       合作人: 樊秋莲  吕玲艳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 规则
与评价
教 学
(学习)
目 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
新课
复习提问:
1.密度的公式是  ρ =m/V,
两个变形公式①  m= ρV  ,用来求质量;②   V= m/ρ  ,用来求体积
其中:m 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 
 V 表示  体积   ,单位是  m3   ;
ρ表示  密度   ,单位是 kg/ m3 。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kg/m3   ,常用单位还有   g/cm3     
 1g/cm3=  103  kg/ m3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
习密度的应用。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知识点二: 密度的应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P118 页内容及图 6-2-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4.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当我们不能判断物质的种类时,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
 质量  和   体积  ,利用密度的公式  ρ =m/V 去计算物体的 密度,然后对
照密度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物质了。
2.利用密度选择材料 ①飞机材料应选择密度较  小 的物质,以减轻质量,便于
起飞和运输;②拍摄影视剧中房屋倒塌砸伤人的特技镜头时,常选 用密度较            
的泡沫塑料做道具;
3.利用密度公式去计算密度、质量和体积
要求:
1、先独立
思考
2、组内交
流讨论,
补充完善
3、五分钟
后小组展
示。
装                      
订                      
线12
 ①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  m= ρV   可以计算质量,如要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质量,不可能用秤去测量,但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去测量纪念碑的长、宽、
高,算出体积,然后再用公式计 算出质量;
②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  V= m/ρ  可以计算体积,例如要想知道自己的体积,
不可能直接测量,但是我们可以地测出自己的质量,根据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
基本相同,然后由公式代入计算就可以了。
③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及时练习]1.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对剩下的半块砖,正确
说法是(   B  )
A、质量减少一半,密 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2.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 16.1g,体积为 1.8cm3  ,请判断这
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成的?
解:纪念币的密度:
ρ=m/V = 16.1g/1.8cm3 ≈ 8.9g/cm3=8.9×103kg/m3< 19.3×103kg/m3; 
故不是金制成的.
同学们完
成后小组
代表展示,
其他小组
质疑,老
师完善,
评价激励
 
盘点
收获
绘制
思维
导图
 
达标
检测
1.有一种装氧气的钢瓶,里面装有密度为 3kg/m3 的氧气,一次气焊用去 1/3,
则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 C )
A、3 kg/m3;       B、 1 kg/m3;      C、2kg/m3;     D、 无法确定。
2.一体积为 0.2 m3、密度为 2.7×103kg/m3 的铝块,它的质量是多少?
解:由ρ=ρ =m/V 得:m=ρV, 
则铝块的质量:m  =ρV  =2.7×103kg/m3×0.2m3 = 540kg. 
答:铝块的质量是 540kg.
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 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 0.7kg,
用此瓶装某种液体,最多能装 0.45kg。求:(1)玻璃瓶的容积、
(2)液体的密度。
解:(1)瓶内装满水的质量:m 水=0.7kg-0.2kg=0.5kg
要求:
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
做完后,
举手回答。
让思路方
法不一致
同学介绍
自己的解
题情况,13
由 ρ=m/V 得,玻璃瓶的容积:V=V 水=m 水/ρ水=0.5kg/1×103kg/m3=5×10-4m3
(2)植物油的质量,:m 油=0.45kg-0.2kg=0.25kg
瓶内装满植物油的体积:V 油=V=5×10-4m3
植物油的密度:ρ油=m 油/V 油=0.25kg/5×10-4m3=0.9×103kg/m3
教师引导
学生开展
质疑评价。
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第 2 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