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整式的乘法
第 1 课时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基本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法则的推理过程及运用
难点
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表示什么意义?(是乘方运算,表示 10 个 2 相乘;也可以用来表示运算的结果)
2.下列四个式子① ,② ,③ ④ 中,运算结果是 的有哪些?你
能说明理由吗?(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两个幂只有当底数相同时才可以乘起来,同时初步感
受计算的方法)
3.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米,若一年以 秒计算,那么光走一年的路程是多少米
呢?
学生列出式子 。这个式子怎样运算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两个同
底数幂相乘的一般方法,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你能计算出 吗?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102
2 52 2× 4 62 2× 3 72 3× 92 2× 102
83 10× 73 10×
8 73 10 3 10× × ×
2 4a a×那么 等于多少呢?更一般的, 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你发现运算的方法了吗?
师生共同概括归纳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用公式表示是: (m、n 都是正整数)
动脑筋
当 3 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时,怎样用公式表示运算的结果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解答,最后教师总结: (m,n,p 都是正整数)
三、典例剖析
例 1、 计算:(1) ;(2)
分析:直接运用公式计算,教师板书计算过程,强调初学时要注意弄清楚计算的步骤。
例 2 、计算:(1) ;(2)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题意在进一步训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用法则
进行计算,点评时要强调对法则的运用。
例 3、 计算:(1) ;(2)
学生解答并讨论,教师注意拓展学生对法则的运用,培养符号演算的能力,指出公式中
的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字母或式子表示的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课堂练习
基础训练:
1.计算:
(1) ;(2) ;(3) ;(4)
2.计算:
(1) ;(2) ;(3) ;(4)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批改,对学生出错比较多的地方做讲解和变式训练)
提高训练
3. 计算 ;(2)
2 ma a× m na a×
m n m na a a +× =
m n p m n pa a a a + +× × =
5 310 10× 3 4x x×
2 3 43 3 3× × 2 4y y y× ×
3( ) ( )a a− × − 1n ny y +×
6 410 10× 5 3x x× 4a a× 4 4y y×
3 52 2 2× × 2 3 4x x x× × 2 3( ) ( )a a− × − 1 1m mx x+ −×
8 73 10 3 10× × × 4( )a a− × −4.制作拉面需将长条形面团摔匀拉伸后对折,并不断重复若干次这组动作. 随着不断地对折,
面条根数不断增加. 若一碗面约有64 根面条,则面团需要对折多少次? 若一个拉面店一天能
卖出2 048 碗拉面,用底数为2的幂表示拉面的总根数。
(用以提升学生运算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五、小结
师生互相交流总结本节课上应该掌握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特征,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
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如:对法则
的理解,解决了什么问题,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探索规律的数学思想等等)
六、布置作业
2.1 整式的乘法
第 2 课时 幂的乘方
教学目标
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并能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在运用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以及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法则的运用。
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以及幂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什么意思呢?
2. 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正确读出式子并理解式子所表达的运算,指出这种式子表达的是幂的
乘方运算,怎样进行幂的乘方运算呢?
na 2 3(2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1. 思考 :
①请根据 的意义计算出它的结果,并想一想每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②你能说出 、 的意义吗?
③请你计算 、 ,并想一想每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鼓励学生站起来回答,培养学生数学表达的能力)
2.发现:
①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这几道题的运算结果有什么共同之处吗?从中你能发现运算的
方法吗?猜一猜 的结果是什么?
②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 = = (m,n 都是正整数)
用语言叙述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三、典例剖析
例 1、计算:
(1) ; (2) ;
(3) (m 是正整数); (4) (n 是正整数)
要求学生读出式子并按法则运算,提高符号演算的能力。注意(2)应读成 a 的 3 次幂的
4 次方的相反数(或者-1 乘以 a 的 3 次幂的 4 次方),强调求相反数是运算的最后一步,训
练学生在计算式子前先正确理解式子的良好习惯。
例 2、 计算:
(1) ;(2)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交流时要求学生按照先读式子,再分析式子的步骤给全班同
学讲解。重视数学的表达和交流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四、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填空:
2 3(2 )
2 3( )a 2( )ma
2 3( )a 2( )ma
( )m na
( )m na m m ma a a⋅ ⋅⋅⋅⋅⋅ ...m m ma + + + mna
5 2(10 ) 3 4( )a−
4( )mx 2 4( ) nx
4 3 3( )a a⋅ 3 2 3( ) ( )m ma a− ⋅(1) ; (2) ;
(3) ; (4)
2.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 (2)
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对于第 2 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导致错误的原因,(1)是混淆了幂的乘法运算,(2)是把两个指数理解成了 3 的 2 次方。强
调正确记忆法则,仔细分析式子里的运算。
提高训练:
3.对比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和幂的乘方法则,你有好的方法来记忆吗?
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运算的共同点。幂的这两种运算最终都转化成了对指数的运算,其中
幂的乘法转化成了指数的加法,幂的乘方转化成了指数的乘法,初一看两个法则截然不同,
但从转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又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将原来的幂的运算降了一级,乘法变了
加法,乘方变了乘法。
4.自编两道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混合运算题,并与同学交流计算过程与结果。
学生活动后,教师选取编的好的题向全班展示,提高学生的兴趣。
5. 已知 ,求 的值。
逆向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由 ,我们不能求
出 m,n 的值,但我们可以从 入手,观察到 ,从而可以通过整体代入来
求解。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幂的运算法则,互相交流解答运算题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
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自编两道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混合运算题,并计算。
2.1 整式的乘法
第 3 课时 积的乘方
4 3(10 ) _____= 3 3( ) ______a =
3 5( ) _____x− = 2 3 2( ) ______.x x⋅ =
4 3 7( )a a= 3 2 9( )a a=
10 5,10 6m n= = 3 210 m n+
10 5,10 6m n= =
3 210 m n+ 3 310 (10 )m m=教学目标
掌握积的乘方法则,并能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会进行简单的幂的混合运算。
在推导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在运用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以及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合作、探索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法则的运用。
难点:积的乘方法则的推导以及幂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幂的乘方法则是什么?
2. 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 ,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
如何计算 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1. 思考 :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计算 吗?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写出解答过程:
2.发现:
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方法了吗?换几个数或字母试试,与你的同学交流。
通过思考、交流,得出: (n 是正整数)
要求学生完成法则的语言叙述和推导过程。
用语言叙述: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推导过程:略
3.思考: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是否也具有上面的性质?怎样用公式表示?
4a
3(4 )a
3(4 )a
3
3 3 3
(4 ) (4 ) (4 ) (4 )
(4 4 4) ( )
4 64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n n nab a b=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成果。
三、典例剖析
例 1、 计算:
(1) ; (2) ;
(3) ; (4) .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板书,强调每个因式都要乘方,符号的确定,以及运算的步骤,培
养学生细致、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例 2、 计算:
(1) ; (2)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全班讨论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
决问题的经验。此题是幂的混合运算,正确分析计算步骤,正确使用运算法则,注意符号运
算是成功的关键。
四、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计算:
(1) ; (2) ; (3) ; (4)
2.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 (2)
3.计算:
(1) ; (2)
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对于第 2 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导致错误的原因。第 3 题是混合运算,要分析运算步骤,处理好符号。
提高训练:
3.计算:
(1) ; (2) ;
3( 2 )x− 2( 4 )xy−
2 3( )xy 2 3 41( )2 xy z−
2 3 2( ) ( )a a− ⋅ − 2 2 3 3 3 22( ) 3( ) .a b a b−
31( )2 x 4( )xy− 2 3( 2 )m n− 2 3 4( 3 )ab c−
3 2 6( )ab ab= 3 3 3(2 ) 6xy x y=
2 3 3 21( 2 ) ( )2x x− ⋅ − 2 2 3 3 3 2( ) 3( ) .a b a b−
5 5 52 1( 9) ( ) ( )3 3
− × − × 2015 2014( 0.5) 2− × (3) ; (4)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幂的运算法则,交流解答运算题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
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计算:
(1) ; (2) ;
(3) ; (4)
2.1 整式的乘法
第 4 课时 单项式的乘法
教学目标
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
问题,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请用式子表示幂的三个运算法则,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光走一年的路程是: ,请计算结果并说说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3.边长为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为 ,宽为 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互相交流,之后教师指出式子 是单项式乘以单项
3 2 2 3( ) ( ) ( )a a a a− ⋅ − − ⋅ − 2 1007 2014(2 ) 2 2 .− ×
2 3( 5 )− 2 3(2 )x−
4 5 2 10 3 3 11( ) ( ) ( )a a a a+ − + − ⋅ 2 2 3( 3 ) ( 2 ) .x x x− + − ⋅
8 73 10 3 10× × ×
2a 22a b 3ab
22 3a b ab⋅式,下面我们来研究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方法。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1.怎样计算 ?你能说说每步计算的依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同底数幂的乘法)
2.你能根据上面的运算,用文字叙述一下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面的运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
通过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把要解决的单项式相乘问题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幂的运算问
题,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典例剖析
例 1. 计算:
(1) ; (2) ;
(3) (n 是正整数).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然后做点评:
(1) 单项式的乘法应遵循“符号优先”,要特别重视符号的运算;
(2) 有乘方时要先算乘方,再算乘法;
(3) 单项式乘单项式,其结果仍是单项式;
(4) 不要漏写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因式。
四、课堂练习
1.计算:
(1) ;(2) ;
(3)
2.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22 3a b ab⋅
22 3a b ab⋅ 2(2 3) ( ) ( )a a b b= × ⋅ ⋅ ⋅ ⋅
3 26a b=
3 2 2( 2 ) (3 )x y x y− ⋅ 3 2(2 ) ( 3 )a a b⋅ −
1 21(2 ) ( )4
n nx y x y+ ⋅ −
2 21(2 ) ( )4x y xy z⋅ − 2 2 2( 2 ) 4x y xy− ⋅
3 6 4(4 10 ) (5 10 ) (3 10 ).× × × × ×(1) ;(2)
3.计算(其中 n 是正整数):
(1) ; (2)
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组织学生对错误进行分析,对于第 2 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导致错误的原因。第 3 题是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步骤和符号运算。
五、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所起的作用,交流解答运算
题的经验。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进行辨析、强调与补充,学生也可以谈一
谈个人的学习感受。
六、布置作业
2 3 64 3 12x x x⋅ = 2 2 4(2 ) 2x x x− ⋅ =
1( 2 ) 3n nx x+− ⋅ 2 21( ) 4 .2
nx y 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