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试卷(共36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训练试卷(共36套)》 共有 3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仪器中,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的质量为 12.35 g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 20.00 mL C.用 pH 试纸测量次氯酸钠溶液的 pH 为 11.5 D.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aOH 溶液应该稍过量 3.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下列操作与“渍” 和“绞”原理相近的是 A.煮沸、研碎 B.浸泡、过滤 C.萃取、剪断 D.蒸馏、捣碎 4.下列物质可以在乘车、船或飞机时较大量随身携带的是 A.浓硫酸 B.高锰酸钾 C.硝酸铵 D.食盐 5.如图是制取、洗涤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利用此装置进行表中所列实验,能达 到实验目的是 6.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乙烯前,对气体进行验纯 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浓硫酸沿试管壁缓缓加入乙醇中 C.蒸馏时,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 D.将少量钠保存在乙醇中,置于阴凉处 7.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 Na2CO3 溶液和 CH3COOC2H5,选④ B.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C.用 CCl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D.用 FeCl2 溶液吸收 Cl2,选⑤ 8.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2-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一定有 SO2-4 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2-3 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A.制氨气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B.制二氧化氮时,用水吸收尾气 C.制氯气时,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净化气体 D.制氧气时,用 Na2O2 或 H2O2 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 10.下列操作及其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液体) b(固体) c(液体) A 稀盐酸 锌粒 浓 H2SO4 B 浓盐酸 MnO2 浓 H2SO4 C 稀硫酸 CaCO3 浓 H2SO4 D 浓氨水 生石灰 浓 H2SO42 A.①为萃取时的振荡操作,振荡过程中应打开活塞放气 B.②为酸式滴定管排气操作,排气后记录初始读数 C.③为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无论有毒无毒都不能将鼻孔凑近瓶口 D.④为配制溶液过程中摇匀的操作,摇匀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也不能再加水 11.六价铬有毒,而 Cr3+相对安全。工业含铬(CrO3)废渣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之一是干法解毒, 用煤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CO 还原 CrO3。在实验室中模拟这一过程的装置如下: CO 由甲酸脱水制得:实验结束时熄灭酒精灯的顺序是 A.Ⅲ、Ⅰ、Ⅳ   B.Ⅰ、Ⅲ、Ⅳ C.Ⅲ、Ⅳ、Ⅰ   D.Ⅰ、Ⅳ、Ⅲ 12.下列关于实验误差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第一次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第二次读数时气泡消失,所读液体体积偏小 C.测定中和热时,将盐酸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测中和热数值偏小 D.用润湿的 pH 试纸测稀硫酸溶液的 pH,测定值偏低 13.某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为了提纯氯化钾,先将样品 溶于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再将滤液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起始滤液的 pH=7 B.试剂Ⅰ为 Ba(NO3)2 溶液 C.步骤②中加入试剂Ⅱ的目的是除去 Ba2+ D.图示的步骤中必须要经过 2 次过滤操作 14.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与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不纯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Mg(Al) NaOH 溶液 过滤 B 乙烷(乙烯) 溴水 洗气 C CuCl2(FeCl3) 单质铜 过滤 D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15.以 CO2 和 Na2O2 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 O2,实验装置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 NaOH 溶液 B.装置③的作用是干燥 O2 C.收集氧气应选择装置 a D.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16.Na2SO3 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 Na2SO4 而变质,现有 Na2SO3 样品 a g,为了测定其中 Na2SO3 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将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全部气体依次全部通过盛有饱和 NaHSO3 溶液的洗气 瓶、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Ⅰ、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Ⅱ,测得干燥管Ⅰ增重 b g B.将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 为 d g C.向样品中加入足量 H2O2 溶液,再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为 c g D.将样品配制成溶液 V1 L,取其中 25.00 mL 用标准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消耗标准酸性 KMnO4 溶液 V2 mL 二、非选择题(共 6 小题,52 分) 17.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试回答以下问题: (1)在仪器:a.分液漏斗 b.试剂瓶 c.集气瓶 d.滴定管 e.容量瓶 f.量筒 g.托盘 天平中,标有“0”刻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蒸发皿的使用: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再把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 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里的液体较少时,则应_________,利用余3 热,使剩余溶剂挥发。 (3)用装置甲、乙、丙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可用于制取并收集 NH3 或 HCl 气 体。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固体试剂任选)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丙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中的试剂 A 与分液漏斗中的试剂 B 均 为无色液体,则试剂 A 为__________________,制取该气体利用了 B 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丙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乙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甲中应 加 入 的 固 体 试 剂 A 为 ____________ ; 若 在 乙 中 收 集 氨 气 , 气 体 流 经 装 置 的 顺 序 是 a→________→________→d(填接口标号)。 18.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 3 ===== △ 4NO2↑+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伸入三颈烧瓶中,并塞 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C 中盛有足量 Ba(OH)2 溶液,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后可观察到 C 中出现白色沉淀, 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 D 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 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 O2。下列对该气体 的检验方法不合适的是________。 A.向装置 D 中通入 O2,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19.工业品 MnCl2 溶液中含有杂质,利用锰粉、草酸、硫酸锰分别依次除去 Pb2+、Ca2+、Mg2+制 得纯净的 MnCl2。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草酸为二元弱酸,其钠盐、钾盐易溶于水,钙盐难溶于水。 ②硫酸镁晶体、硫酸锰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加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弃渣Ⅰ、Ⅱ、Ⅲ的主要成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的离子方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加热搅拌、静置过滤时,所选择的温度的范围是______。 a.0~20℃ b.20~40℃ c.40~60℃ d.80~90℃ (5) ④ 加 入 氯 化 钡 溶 液 主 要 是 为 了 除 去 ________ , 检 验 该 离 子 是 否 除 尽 的 方 法 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 MnCl2 溶液呈弱酸性,操作 X 为________(填字母)。 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萃取分液    d.蒸馏 20.已知硫酸铜加热分解生成 CuO、O2、SO2 和 SO3(g)。通过测定产生的三种气体的量可确定该 反应的方程式。实验用到的仪器如下图所示。 4 有关操作和结果如下(已知:H++HSO-3 ===SO2↑+H2O)。 ①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无水 CuSO4 固体充分加热到完全分解。 ②实验后测得装置 F 总质量比实验前减少了 0.96 g(忽略水蒸气的损失和 SO2 的溶解)。 ③干燥管 C 在实验后质量增加 3.84 g。 ④由量筒中水的体积,折算出标准状况下相应气体的体积为 224 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 F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使用上图所给仪器装置(可重复使用),按从左到右的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①→⑨⑩ →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填序号) (3)装置 F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1.某同学将铁铝合金样品溶解后取样 25.00mL,分离并测定 Fe3+的浓度,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已 知:乙醚[(C2H5)2O]沸点为 34.5℃,易挥发、易燃,不纯时点燃易发生爆炸,微溶于水,密度比水 小。在盐酸浓度较高时,Fe3+与 HCl、乙醚形成化合物[(CH3)OH][FeCl]而溶于乙醚;当盐酸浓度降 低时,该化合物解离。请回答: (1)操作 A 得到溶液Ⅰ,具体操作是:静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操作 A 后,为判断 Fe3+是否有残留,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 (3)蒸馏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为了减少滴定误差,滴定管、锥形瓶均需用待装液润洗 B.标准 KMnO4 溶液应该装在酸式滴定管中 C.开始滴定前,滴定管标准液内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了,则测得 Fe3+的浓度偏低 D.三次平行测定时,每次需将滴定管中的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附近位置 (5)用 0.1000mol·L-1 KMnO 4 溶液进行滴定,平行 实验三次,达到终点时,平均消耗 KMnO4 溶 液 6.00mL(滴定前先除去溶液中溶解的 HCl)。根据该实验数据,试样 X 中 c(Fe3+)为_________ 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B) 第一单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答 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答案】B 【解析】A 项,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B 项,坩埚能直接加热;C 项,容量瓶不能加热;D 项, 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 2.【答案】D 【解析】A 项,托盘天平只能读到 0.1 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量 12.35 g 食盐,错误;B 项,高 锰酸钾溶液能够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错误;C 项,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 氧化性,能够漂白 pH 试纸,可选用 pH 计,错误;D 项,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酸被完全 中和,所用 NaOH 溶液要稍过量,正确。 3.【答案】B 【解析】以水二升渍,可知加水溶解,绞取汁,可知过滤分离出液体,则与“渍”和“绞”原 理相近的操作是浸泡、过滤。 4.【答案】D 【解析】A 项,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非常危险,因此不能随身携 带乘车、船或飞机;B 项,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很危险,因此不能随身携带乘车、船或飞机;C 项,硝酸铵易爆炸,因此不能随身携带乘车、船或飞机;D 项,食盐没有腐蚀性或者是易燃易爆等 的性质,比较安全,因此可以适量的随身携带乘车、船或飞机。 5.【答案】A 【解析】A 项,H2 可用浓硫酸干燥,并能用排水法收集,正确;B 项,浓盐酸和 MnO2 反应需要 加热,且 Cl2 微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C 项,不能用稀硫酸和 CaCO3 反应制备 CO2,生 成 CaSO4 微溶会覆盖在 CaCO3 表面,使反应停止,且 CO2 微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 项, NH3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6.【答案】D 【解析】A 项,乙烯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对气体进行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正确;B 项, 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且密度比乙醇和乙酸的大,为防止酸液飞溅,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 量的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振荡,待冷却后再加入醋酸,正确;C 项,蒸馏时,向蒸馏 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可以防止液体暴沸,正确;D 项,钠能与乙醇反应,也易与空气中的氧气、 水等反应,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可保存在煤油中,置于阴凉处,错误。 7.【答案】A 【解析】A 项,Na2CO3 溶液和 CH3COOC2H5 分层,应选择装置③,不能利用蒸馏分离,错误;B 项, 粗盐提纯,可溶解后过滤、蒸发,则选择装置①和②,正确;C 项,用 CCl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择 萃取装置,即装置③,正确;D 项,用 FeCl2 溶液吸收 Cl2,选择洗气装置,即装置⑤,导管长进短 出,正确。 8.【答案】C 【解析】碳酸钡和碳酸钙等沉淀都可溶于盐酸,可能含有 Ca2+,A 错误;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生成的沉淀也可能为 AgCl,若检验 SO2-4 ,应先加入盐酸酸化, 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生成沉淀则可说明含有 SO2-4 ,B 错误,C 正确;加入稀盐酸产生 无色气体,说明含有 HCO -3 或 CO 2-3 或 HSO -3 或 SO2-3 ,D 错误。 9.【答案】B 【解析】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 A 正确;B.NO2 与水反应 生成 HNO3 和 NO,NO 难溶于水,仍会造成环境污染,应用 NaOH 溶液吸收,所以 B 错误;C.制备 Cl2 时,Cl2 中含有 HCl 和 H2O 杂质,HCl 应用饱和 NaCl 溶液除去,水蒸气可用浓 H2SO4 干燥,所以 C 正 确;D.用 Na2O2 和 H2O 反应制备 O2 与用 H2O2 和 MnO2 制备 O2 均可选择“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 所以 D 正确。故选 B。 10.【答案】B 【解析】A. 萃取时应避免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振荡后,应打开活塞放气,所以 A 选项是正确 的;B. 由图可知,带有橡胶管和玻璃球的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故 B 错误;C. 因气体性质不明,如 需嗅闻气体的气味,无论有毒无毒都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D. 定容摇匀后,由于部分溶液留在容量瓶刻度线上方,所以液面低于刻度线,属于 正常现象,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否则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所以 D 选项是正 确的。答案选 B。 11.【答案】A 【解析】首先熄灭Ⅲ处酒精灯,其次熄灭Ⅰ处酒精灯,可使还原产物在还原性气氛中得到冷却, 最后熄灭Ⅳ处酒精灯,可使尾气 CO 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污染。 12.【答案】C 【解析】A 项,俯视刻度线导致所加水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 A 项错误;B 项,溶液读数 偏大,所测体积偏大,故 B 项错误;C 项,将盐酸慢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导致热量损失较多,所 测温度值偏小,故 C 项正确;D 项,湿润的 pH 试纸使得酸液被稀释,pH 值偏大,故 D 项错误。答案 选 C。 13.【答案】C2 【解析】结合流程图可知,实验过程中先将样品溶于水,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Ⅰ(BaCl2 溶液),使 SO2-4 、CO 2-3 分别生成 BaSO4、BaCO3 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Ⅱ(K2CO3 溶液),以 除去引入的 Ba2+,过滤掉生成的 BaCO3 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试剂Ⅲ(盐酸),以除去引入的 CO2-3 , 最后加热蒸干 Q 可得纯净的 KCl 晶体。起始时滤液中含有 K2CO3,由于 CO 2-3 水解而使滤液显碱性,A 项错误;试剂Ⅰ不能为 Ba(NO3)2 溶液,否则会引入难以除去的 NO-3 ,B 项错误;图示中的 2 次过滤 操作可以合并为 1 次,D 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A.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铝可以,因此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中的铝,A 正 确;B.乙烷与溴水不反应,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可以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B 正确; C.铜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不能用铜除去氯化铜中的氯化铁,C 错误;D.乙酸乙 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而乙酸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 酸乙酯中的乙酸,D 正确。答案选 C。 15.【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通过 U 型管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和没有反应的二氧化碳通入碱液 洗气瓶除二氧化碳,可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在通过盛有浓硫酸的 洗气瓶干燥氧气,最后收集;A. 装置②中试剂可以是 NaOH 溶液,用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故不选 A;B. 装置③中盛有浓硫酸,作用是干燥 O2,故不选 B;C. 由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选择装置 b,故 选 C;D. 装置②、③之间应增加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除尽,故不选 D;答案: C。 16.【答案】B 【解析】A 项、将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被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Ⅰ 完全吸收,干燥管Ⅰ增重的量就是二氧化硫的量,依据二氧化硫的量可以计算样品中亚硫酸钠的量, 故 A 正确;B 项、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硫酸根的量增加,无法依据称重所得质量 计算样品中硫酸钠的量,故 B 错误;C 项、H2O2 将 Na2SO3 全部氧化成硫酸钠,可以根据依据样品的质 量和测得硫酸钡的质量列方程式求算硫酸钠和亚硫酸钠的量,故 C 正确;D 项、混合物中的 Na2SO3 与 KMnO4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消耗标准 KMnO4 的物质的量,运用得失电子守恒计算亚硫 酸钠的量,故 D 正确。故选 B。 二、非选择题(共 5 小题,52 分) 17.【答案】(1)dg (2)液体飞溅 停止加热 (3)①浓盐酸 吸水性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②NaOH(或 CaO 或碱石灰) c b 【解析】(1)标有“0”刻度的仪器有温度计、滴定管、托盘天平。(2)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液体飞溅。当蒸发皿里的液体较少时,则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剩余溶 剂挥发。(3)①酸或酸性物质可使石蕊溶液变红,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制取的是氯化氢气体, 可以用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来制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的性质特点。②氨气 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 NaOH 或 CaO 或碱石灰中来制取。氨气密度比空气 的小,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导气管要短进长出,最后尾气处理,则流经装置的顺序是 a→c→b→d。 18.【答案】(1)红棕色 C+4HNO3(浓) ====△ 4NO2↑+CO2↑+2H2O  (2)BaCO3  (3)安全瓶,防倒吸 (4)B 【解析】(1)碳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CO2 和红棕色的 NO2,所以可观察到三颈烧瓶 中气体的颜色为红棕色,反应方程式为 C+4HNO3(浓) ====△ CO2↑+4NO2↑+2H2O。(2)装置 C 中盛有 足量 Ba(OH)2 溶液,CO2 通入其中,产生白色 BaCO3 沉淀。(3)根据装置图可以知道,装置 B 的作用为 安全瓶,防倒吸。(4)A 项,NO 和足量的 O2 反应生成红棕色的 NO2,正确;B 项,NO 和 O2 均不具有酸 性,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进行检验,错误;C 项,O2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 NO 不能,正 确。 19.【答案】(1)漏斗、烧杯、玻璃棒 加快反应速率 (2)铅及少量锰粉 MgSO4·7H2O 硫酸钡(或 BaSO4) Mn+Pb2+=Mn2++Pb  (3)H2C2O4+Ca2+=CaC2O4↓+2H+  (4)d  (5)SO2-4  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如无沉淀出现则说明 SO 2-4 已除尽, 反之则没有除尽  (6)b 【解析】(1)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加热搅拌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题意,结合流程图知,反应①为除 Pb2+,则弃渣Ⅰ为铅及少量锰粉;反应③除镁离子,则弃 渣Ⅱ为硫酸镁晶体;反应④为除去引入的硫酸根离子,则弃渣Ⅲ为硫酸钡。(3)草酸与 Ca2+反应生成 草酸钙沉淀,注意草酸为弱酸,不能拆写成离子。(4)根据硫酸锰与硫酸镁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在 80~90℃的范围内二者溶解度差别最大,且硫酸镁晶体的溶解度最小。(6)MnCl2 溶液呈弱酸性, 是因为 Mn2+水解,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而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降温结晶)的方法。 20.【答案】(1)吸收 SO2  吸收 SO3 (2)③④ ⑥⑤(或③④) ⑧⑦3 (3)SO3(g) +2NaHSO3===Na2SO4 +2SO2 +H2O( 或 SO3 +H2O===H2SO4 、H2SO4 +2NaHSO3===Na2SO4 + 2SO2↑+2H2O) (4)4CuSO4 ====△ 4CuO+2SO3↑+2SO2↑+O2↑ 【解析】(1)~(3)已知硫酸铜加热分解生成 CuO、O2、SO2 和 SO3,根据题中所给各仪器的特点及 所盛装的药品可知,实验过程为无水 CuSO4 固体在 A 装置中加热分解,所得混合气体中有 O2、SO2 和 SO3(g);将混合气体通过 F 装置,发生反应 SO3(g)+2NaHSO3===Na2SO4+2SO2+H2O,此时混合气体(SO2 和 O2)中会带入水蒸气,需要经过装置 D 进行干燥处理;将混合气体通过 C 装置,碱石灰吸收 SO2 后, 就得到纯净的 O2;最后利用排水法测量混合气体中 O2 的量,为减少实验误差,C 装置和 E 装置之间 要连接除水蒸气的装置(C 或 D 装置均可)。(4)设 F 装置中参加反应的 SO3 的物质的量为 xmol,则生 成的 SO2 为 2x mol,故 64×2x-80x=0.96,解得 x=0.02。干燥管 C 吸收的是分解产生的 SO2 和 F 中反应得到的 SO2,则分解产生的 SO2 的物质的量为 3.84 g-2 × 0.02 mol × 64 g·mol-1 64 g·mol-1 = 0.02mo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224mL,则分解得 到的 O2 的物质的量是 0.01mol。根据分解生成的 n(SO3)=0.02mol、n(SO2)=0.02mol、n(O2)=0.01 mol,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配平方程式为 4CuSO4 ====△ 4CuO+2SO3↑+2SO2↑+O2↑。 21.【答案】(1)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和活塞,待下层液体流尽后,关闭旋塞,将溶液Ⅰ从上 口倒出到烧杯中 (2)取少许溶液Ⅱ于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血红色,则没有 Fe3+残留 (3)明火加热(易导致爆炸) 装置密闭(易导致爆炸) (4)B、D (5)0.480mol·L-1 【解析】(1)因为 Fe3+与 HCl、乙醚形成化合物[(CH3)OH][FeCl]而溶于乙醚,而乙醚微溶于水, 所以采用分液法分离,具体操作为: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和活塞,待下层液体流尽后,关闭旋塞, 将溶液Ⅰ从上口倒出到烧杯中;本题答案为: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和活塞,待下层液体流尽后,关 闭旋塞,将溶液Ⅰ从上口倒出到烧杯中。(2)用 KSCN 检验溶液 II 中是否含有 Fe3+,具体操作为: 取少许溶液Ⅱ于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血红色,则没有 Fe3+残留;本题答案为:取少 许溶液Ⅱ于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血红色,则没有 Fe3+残留。(3)乙醚易挥发、易 燃,所以不能用明火加热,整套装置为密闭装置,乙醚沸点低易挥发,容易发生爆炸;本题答案为: 明火加热(易导致爆炸),装置密闭(易导致爆炸)。(4)A.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故 A 错误; B.标准 KMnO4 溶液应该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 B 正确;C.开始滴定前,滴定管标准液内有气泡,滴定 终点时,气泡消失了,则测得 Fe3+的浓度偏高,故 C 错误;D.三次平行测定时,每次需将滴定管中 的液面调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的附近位置,故 D 正确;本题答案为 BD。(5)设 25mL 溶液 中含 Fe2+的物质的量为 x mol,则有: MnO−4+ 8H++ 5Fe2+=Mn2++5Fe3++4H2O, 1 5 0.1 6 x 解得 x=3 mol 依据铁守恒,所以原溶液中含有 Fe3+的物质的量 n(Fe3+)=1.2 mol, c(Fe3+)=n(Fe3+)/v=1.2 mol/25 L=0.480mol·L−1;本题答案为:0.480mol·L−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