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21.核舟记
一、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奇(同“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2.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3.左手倚一木(同“横”)
4.盖桃核修狭者为之(同“拣”,挑选)
二、古今异义
1.其两膝相者
2.高二黍许
3.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4.而计其长不盈寸
三、词类活用
1.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名词活用为动词,涂染)
3.中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活用为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右膝,诎右臂支船,而其左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动词的
使动用法,使……竖立,竖起)
5.居右者仰面(名词活用为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四、一词多义
1.可
2.奇
3.为
4.端
5.木
6.曰
7.扇
8.启
9.盖
五、重点实词
1.罔不势形(顺着、就着;模拟,这里指雕刻)
2
2.尝余核舟一(赠)
3.中峨冠而多者为东坡(胡须)
4.佛印绝弥勒(像)
5.听茶声(“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6.其船背稍(平)
7.而计其长曾不寸(满)
8.盖简桃核者之(长而窄;做)
六、重点句子翻译
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指头,像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
七、问题探究
1.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东坡是中心人物。
2.“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紧扣“泛赤壁”的内容,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
3.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