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
24.虽有嘉肴
一、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yuè,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二、古今异义
1.不知其也
2.教知困
3.知困,然后能也
三、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处)
四、一词多义
学
五、重点实词
1.有(即使;美味的菜)
2.虽有道(达到极点,最好的)
3.教然后知(困惑)
4.然后能也(自我反思)
5.教学相也(促进,推动)
6.其此之乎(说)
六、虚词意义及用法
其
七、特殊句式
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此”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八、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理解的地方。
九、问题探究
1.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
3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比喻论证)”,其优点是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2.文章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语句有何作用?
这是引用论证,引用古人的话(学学半),证明“教学相长”的道理。
3.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教然后知困”的理解。
我们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导别人的时候,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引发思考,进而激励我们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完善自己,获得更大的提升。
4.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2018·恩施改编)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2)然后能自反也 反:反思,反省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喜欢,喜爱
(4)舍问,其奚决焉 舍:放弃,舍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正好学。
3.【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4.【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②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