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3.《论语》十二章
一、通假字
1.不亦乎(同“悦”,愉快)
2.吾十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吾日省吾身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吾三省吾身(每天)
(2)学而习之(按时)
2.名词活用为动词
疏食,饮水(吃)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温而知(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动词活用为名词
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之者(以……为快乐)
四、一词多义
知
五、重点实词
1.子(说)
2.人不知而不(生气,恼怒)
3.吾日三吾(自我检查、反省;自己)
4.为人而不乎(谋划;竭尽自己的心力)
5.与朋友而不(交往;诚信)
6.三十而(能所有成就)
7.四十而不(迷惑,疑惑)
8.心所欲(顺从)
9.不(越过;法度)
10.学而不思则(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
11.思而不学则(疑惑)
12.人不其忧(能忍受)
13.曲而枕之(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14.择其而之(好的方面,优点;听从,采纳)
15.子在上曰(河流)
16.者如夫(往、离去;代词,这,指河水)
17.不昼夜(舍弃)
18.可帅也(指军队;改变)
19.不可夺志也(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0.博学而志(坚定)
六、虚词意义及用法
1.而
2.之
3.其
4.于
5.为
七、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动词“择”)
2.可以为师矣
(省略“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八、重点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问和事业,拥有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
九、问题探究
3
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示例: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净化自己的思想,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
2.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结合文中孔子的语录,说说后世敬仰孔子的原因。
因为孔子讲述了很多良好的学习方法、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大度宽厚的胸怀,所以后世很敬仰他。
3.(课后习题)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态度上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017·德州)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为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