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35.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漏(同“缺”,缺少,缺失,不足)
2.尔来二十一年矣(同“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2.诚宜圣听
3.引喻失
4.陟罚臧
5.军事
6.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
7.臣本
8.先帝不以臣
9.自枉屈
10.由是
11.后值
12.竭驽钝
13.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临表零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耕于南阳(亲自)
(2)定中原(向北)
2.名词活用为动词
以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动词活用为名词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2)恐不效(托付之事)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
(1)贤臣,小人(使……亲近;使……疏远)
(2)苟性命于乱世(使……保全)
(3)志士之气(使……发扬,扩展)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作犯科及为者(奸邪事情;忠善的事)
(2)此皆(善良诚实的人)
(3)得所(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4)攘除(奸邪凶恶的人)
四、一词多义
1.遗
2.效
3.为
4.无
5.益
6.临
7.能
8.论
9.任
10.行
五、重点实词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死)
2.益州(人力疲困;物资缺乏)
3.不宜(随意地看轻自己)
4.失义(称引,譬喻)
5.罚否(提拔,晋升;赞扬)
6.是以先帝以遗陛下(选拔)
7.以咨之(都)
8.必能补阙漏(弥补)
9.性行(善;公正,公平)
10.此后汉所以倾也(衰败)
11.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12.三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13.感激(因为;这样)
14.遂先帝以(答应;奔走效劳)
15.后倾覆(遇到,遭遇)
16.临崩臣以大事也(所以;托付)
4
17.庶竭(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18.至于斟酌(减少;增加)
19.以其(公布;过失)
20.以咨善道,纳雅言(询问;调查)
21.深先帝遗诏(追随)
六、虚词意义及用法
1.之
2.于
3.以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诚宜开张圣听(“诚宜”前省略主语“陛下”)
(2)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前省略主语“臣”)
2.倒装句
(1)苟全性命于乱世(介词短语后置,即“于乱世苟全性命”)
(2)不求闻达于诸侯
(介词短语后置,是“不求于诸侯闻达”的倒装)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介词短语后置,是“于草庐之中三顾臣”的倒装)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短语放在谓语后作补语,即“故
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5)受任于败军之际
(介词短语后置,是“于败军之际受任”的倒装)
八、重点句子翻译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之时我接受了任命,在危难之中我受到委任。
5.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我愿)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去铲除奸诈凶恶的敌人。
4
九、问题探究
1.(2018·北京)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⑦虞:忧虑,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示例:为国尽忠在诸葛亮身上体现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为国家鞠躬尽瘁;在魏征身上体现为向唐太宗直言进谏;在岳飞身上体现为立志收复失地、迎回君主。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白帝城刘备托孤,兴复汉室。
3.(2018·兰州)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①说明出征伐魏是为了完成先帝遗诏。②情感上打动君主刘禅认同出征伐魏的决策。
4.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远佞”的用人建议,在现实生活中,这条建议对你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亲贤远佞,择其善者而从之,保持独立的人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