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共35套广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共35套广西版)》 共有 3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曹刿论战 ‎33.曹刿论战 一、古今异义 ‎1.齐伐我 ‎2.肉食者 ‎3.又何焉 ‎4.衣食所 ‎5.玉帛 ‎6.弗敢也 ‎7.小大之 ‎8.不能察 ‎9.之属也 ‎10.一战 ‎11.一鼓作气,而衰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作气(击鼓)‎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神弗也(赐福,保佑)‎ 三、一词多义 ‎1.从 ‎2.信 ‎3.故 四、重点实词 ‎1.齐师我(进攻)‎ ‎2.之(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谋划)‎ ‎3.又何焉(参与)‎ ‎4.弗敢也(虚夸,夸大)‎ ‎5.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明察;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6.忠之也(类)‎ ‎7.公将之(击鼓)‎ 4‎ ‎8.齐师(大败)‎ ‎9.公将之(驱车追赶)‎ ‎10.齐师(于是;追赶、追击)‎ ‎11.鼓气(第一次;鼓起)‎ ‎12.三而[(士气)枯竭]‎ ‎13.彼竭我(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4.故之(打败)‎ ‎15.难也(推测,估计)‎ ‎16.惧有焉(埋伏)‎ ‎17.望其旗(倒下)‎ 五、虚词意义及用法 ‎1.焉 ‎2.其 ‎3.以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鼓”)‎ ‎(2)可以一战(“一”前省略代词“之”,代这个条件)‎ ‎2.倒装句 ‎(1)何以战(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是“以何战”的倒装)‎ ‎(2)战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是“于长勺战”的倒装)‎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禀告。‎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诚心以实情判断。‎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气)就枯竭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八、问题探究 ‎1.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①三思而行,不可莽撞;②判断事物要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 ‎2.(2018·绥化)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详略得当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详写战前准备、战中指挥、战后总结,略写战斗场面。好处:突出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 ‎4.(2015·河南)《曹刿论战》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曹刿论战》主要写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5.(2017·重庆A卷)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曹刿论战》)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示例: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知人善任。鲁庄公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赢得了胜利;赵王不听劝告,导致作战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6.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一下曹刿的人物形象。‎ 曹刿并非“肉食者”却在战前主动“请见”国君,可见其满腔的爱国热情;见到鲁庄公后,他对鲁庄公“取信于臣”和“取信于神”的作战理由都予以否定,而肯定了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做法——“_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见其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战场上,曹刿从容、镇定,等到“齐人三鼓”后,才下令进军,看到齐军“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他能够把握有利的战机,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2018·安徽)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战则请从。‎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释】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小惠未偏   偏:遍及,普遍 ‎(3)必以信   信:实情 ‎(4)必以情断之   之:代指案件、案情 4‎ ‎(5)智虽弗及   及:够,达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是则可矣。‎ 这就能(开)战了。‎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对话(语言)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对比。‎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①鲁庄公任人唯贤;②曹刿的远见卓识。‎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