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第2课时 仰角、俯角问题
知|识|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了解仰角、俯角的定义,并能利用仰角、俯角的定义计算物体的高度.
目标 会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仰角、俯角问题
例1 [教材补充例题][2017·南通改编]热气球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A看一栋楼顶部B的仰角α为45°,看这栋楼底部C的俯角β为60°,热气球与楼的水平距离为100 m.按照下列步骤,求这栋楼的高度(计算结果保留根号).
图23-3-4
(1)由题意可知,在Rt△ABD中,∠BAD=________,AD=________m,则BD=________m;
(2)在Rt△ACD中,∠CAD=________.根据正切的定义,tan∠DAC=,则CD=AD·tan∠DAC=________m,∴BC=BD+CD=________m.
综上所述,这栋楼的高度为________m.
例2 [高频考题][2017·荆门金桥]学校“科技体艺节”期间,八年级数学活动小组的任务是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如图23-2-5,他们在旗杆正前方台阶上的点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45°,朝着旗杆的方向走到台阶下的点F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角为60°.已知升旗台的高度BE为1米,点C距地面的高度CD为3米,台阶的坡角为30°,且点E,F,D在同一直线上.求旗杆AB的高.(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1.73)
图23-2-5
【归纳总结】视线、水平线、物体的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已知仰角(俯角)和测量点到物体的水平距离,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高度.
4
知识点一 俯角和仰角的概念
在进行高度测量过程中,视线与水平线会形成一个夹角,当视线在水平线______时这个夹角叫做仰角; 当视线在水平线______时这个夹角叫做俯角.
如图23-2-6所示,∠1是仰角,∠2是俯角.
图23-2-6
[点拨] (1)仰角和俯角必须是视线与水平线所夹的角,而不是与铅垂线所夹的角;(2)仰角和俯角都是锐角.
知识点二 解直角三角形——俯角、仰角问题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仰角和俯角的实际问题,通常借助视线、水平线、铅垂线构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解答.
如图23-2-7所示,直升机在大桥AB上方的点P处,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为a m,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PO⊥AB于点O,测得点A的俯角为α,点B的俯角为β,求大桥AB的长度.
图23-2-7
解:在Rt△POA中,∵∠APO=α,tan∠APO=,∴OA=OP·tanα.在Rt△POB中,∵∠BPO=β,tan∠BPO=,∴OB=OP·tanβ,∴AB=OA-OB=OP(tanα-tanβ)=a(tanα-tanβ)m.
上面的解答过程正确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4
教师详解详析
【目标突破】
例1 (1)45° 100 100 (2)60° 100 100(1+) 100(1+)
例2 [解析] 设AM=x.过点C作CM⊥AB于点M,则MC=AM.在Rt△AEF中,用含x的式子表示EF.在Rt△CFD中,求出FD,从而根据ED=MC列方程求出x,由此可求出AB的长.
解:如图,过点C作CM⊥AB于点M,则四边形CMED是矩形,且△A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AM=x,则ED=MC=AM=x,AE=AM+ME=AM+CD=x+3.
在Rt△AEF中,EF==.
在Rt△CFD中,FD==3 .
∵ED=MC,
∴+3 =x.
解得x=6 +6,
∴AB=AM+ME-BE=6 +6+3-1=6 +8≈6×1.73+8≈18.4(米).
答:旗杆AB的高约为18.4米.
【总结反思】
[小结] 知识点一 上方 下方
[反思] 不正确.本题错在把从点P观测点A的俯角误认为是∠APO,从点P观测点B的俯角误认为是∠BPO,只有弄清俯角的定义才能避免这类错误.
正解:根据题意,得∠CPA=α,∠BPC=β,
∴∠PAO=α,∠PBO=β.
在Rt△POA中,∵tan∠PAO=,
∴OA== m.
4
在Rt△POB中,∵tan∠PBO=,
∴OB== m,
∴AB=OA-OB=(-)m.
课堂反馈(三十三)
1.7tanα
2.1200 [解析] 由题意可知∠BAC=60°,则BC=AC·tan∠BAC=1200×=1200 (m).
3.3(-1) [解析] 由题意可知,△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AB=3 m.在Rt△ACD中,AC=AD·tan∠CDA=3×tan60°=3 (m),∴BC=AC-AB=3 -3=3(-1)m.
4.解:过点C作CE⊥AB于点E.在Rt△BCE中,∠BCE=30°,BE=CD=5 m,∴∠CBE=60°.根据正切的定义,得CE=BE·tan∠CBE=5 m.
由题意可知,△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CE=5 m,∴AB=AE+BE=5(+1)m.故大树的高度为5(+1)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