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何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
1. 基本模型
注意: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证明△ACD∽△BEC
2. 模型扩展
(1)锐角
相似依据:运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寻找相等的角度,得出两
个三角形相似并加以运用。
(2)钝角
注意:
(1)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要找准。
( 2 ) 熟 练 记 忆 “ 一 线 三 等 角 ” 的 基 本 模 型 , 根 据 三 角 形 相 似 可 得 :
;
(3)此模型中共有三组相似三角形,一般考查△BED∽△CDF。
例题 (历城区三模)如图,在△ABC 中,已知 AB=AC=5,BC=6,且△ABC≌△DEF,将△DEF
与△ABC 重合在一起,△ABC 不动,△DEF 运动,并满足:点 E 在边 BC 上沿 B 到 C 的方向运
~BDE CFD∆ ∆
BD DC EB CF= 2
动,且 DE 始终经过点 A,EF 与 AC 交于 M 点。
(1)若 BE=2,求 CM 的长;
(2) 探究:在△DEF 运动过程中,重叠部分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 BE 的长;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线段 AM 最短时,求重叠部分的面积。
解析:(1)由 AB=AC,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又由△ABC △DEF 与三角形外
角的性质,易证得∠CEM=∠B AE,则可证得△ABE∽△ECM,就有 ,即可以得出答
案;(2)分别从 AE=AM,AE=EM 与 AM=EM 去分析,注意利用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求解即可求得答案;(3)首先设 BE=x,由△ABE∽△EC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易得 ,继而求得 AM 的值,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
求得线段 AM 的最小值,继而求得重叠部分的面积。
答案:(1)∵AB=AC,
∴∠B=∠C,
∵△ABC≌△DEF,
∴∠AEF=∠B,
又∵∠AEF+∠CEM=∠AEC=∠B+∠BAE,
∴∠CEM=∠BAE,
∴△ABE∽△ECM;
∴ ,
∴ ,
∴ ;
(2)能。
当 AE=EM 时,则△ABE≌△ECM,
∴CE=AB=5,
∴BE=BC﹣EC=6﹣5=1,
当 AM=EM 时,则∠MAE=∠MEA,
∴∠MAE+∠BAE=∠MEA+∠CEM,即∠CAB=∠CEA,
∵∠C=∠C,
∴△CAE∽△CBA,
∴ ,
≅
BA BE
EC CM
=
( )2
26 1 935 5 5 5
xCM x x= − + = − − +
BA BE
EC CM
=
5 2
4 CM
=
8
5CM =
CE AC
AC CB
=3
∴ = ,
∴ ;
当 AE=AM 时,此时 E 点与 B 点重合,M 点与 C 点重合,即 BE=0。
∴BE=1 或 或 0。
(3)设BE=x,
又∵△ABE∽△ECM,
∴ ,即: ,
∴ ,
∴ ,
∴当 x=3 时,AM 最短为 ,
又∵当 时,
∴点 E 为 BC 的中点,
∴AE⊥BC,
∴ ,此时,EF⊥AC,
∴ , 。
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
最值问题。关键是利用“一线三等角”判断出两三角形相似。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
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函数思想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方法归纳】
1.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常作点到坐标轴的垂线,构造“一线三直角”。把点的坐标和线段
的长度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2. 矩形中的翻折问题发现“一线三等角”,常用方程的思想解决。
3. 动态几何中图形的存在性问题应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不重不漏。
例 题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一 张 矩 形 纸 片 按 图 所 示 放 置 。 已 知
, ,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 落在边 上,记作点 ,折痕与边 (含
端点)交于点 ,与边 (含端点)或其延长线交于点 。
xOy OBCD
10OB = 6BC = O CD A OD
E OB F
2ACCE CB
=
6
25
25 116 6 6BE = − =
11
6
CM CE
BE AB
= 6
5
CM x
x
−=
( )2
26 1 935 5 5 5
xCM x x= − + = − − +
( )21 165 35 5AM CM x= − = − +
16
5
13 2BE x BC= = =
2 2 4AE AB BE= − =
2 2 12
5EM CE CM= − = 1 16 12 96
2 5 5 25AEMS = × × =
4
请回答:
(1)如图,若点 的坐标为 ,直接写出点 的坐标;
(2)将矩形沿直线 折叠,求点 的坐标;
解析:(1)利用折叠的性质,可得 AE=OE=4,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线段 DA 的长;
(2)如图,根据 ,则 E 点的坐标为(0,n),F 点的坐标为(2n,0),OE=n,
OF=2n,由△AEF≌△OEF 可知 OE=AE=n,AF=OF=2n,得出△DEA∽△GAF 所以 ,由
FG=CB=6 解得 DA=3,从而求得 A 点的坐标。
答案:(1)点A 的坐标为
(2)如图,过点F 作 FG⊥DC 于 G
∵EF 的解析式为 ,
∴E 点的坐标为(0,n),
∴OE=n
∴F 点的坐标为(2n,0),
∴OF=2n
∵△AEF 与△OEF 全等,
∴OE=AE=n,AF=OF=2n
∵点 A 在 DC 上,且∠EAF=90°
∴∠1+∠3=90°
又∵∠3+∠2=90°
E (0 4), A
1
2y x n= − + A
1
2y x n= − +
1
2y x n= − +
AE DA
FA GF
=
( )2 3,65
∴∠1=∠2
在△DEA 与△GAF 中,
∴△DEA∽△GAF
∴
∵FG=CB=6
∴
∴DA=3
∴A 点的坐标为(3,6)。
点拨:这是一道有关折叠的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四边形、相似形等知识,在矩形
折叠问题中要善于发现“一线三等角”的模型,并利用该知识点解决问题。
(答题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 (济南)已知直线 l1∥l2∥l3∥l4,相邻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均为 h,矩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这四条直线上,放置方式如图所示,AB=4,BC=6,则 tanα 的值等于( )
A. B. C. D.
*2.(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纸片 ABCO 的顶点 C 的坐标为(0,8),沿
着直线 折叠纸片,使点 C 落在 OA 边上的点 F 处,折痕为 DE,则 b 等于 。
A. 2 B. 3 C. 4 D. 5
*3. (苏州模拟)如图,在矩形 ABCD中,AB=4,BC=6,当直角三角板 MPN 的直角顶点 P
在 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 MP 始终经过点 A,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 PN 与边 CD 相交于
点 Q。则 CQ 的最大值为( )
1 2
ADE AGF
∠ = ∠
∠ = ∠
AE DA
FA GF
=
2 6
n DA
n
=
2
3
3
4
4
3
3
2
1
2y x b= +6
A.4 B. C. D.
**4. (道里区一模)如图,△ABC 中,AB=5, BC=11, ,点 D 在 BC 上,
∠ADE=90°,∠DAE=∠ACB,ED=EC,AE 的长为( )
A. B.6 C. D.8
二、填空题
*5. (润州区二模)如图,点 A 在双曲线 上,点 B 在双曲线
上,且 OA⊥OB,∠A=30°,则 k 的值是 。
*6. (海南)直线 l1∥l2∥l3,且 l1 与 l2 的距离为 1,l2 与 l3 的距离为 3,把一块含有 45°
角的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顶点 A,B,C 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AC 与直线 l2 交于点 D,
则线段 BD 的长度为 。
**7. 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D∥BC,BC=4AD= ,∠B=45°。直角三角板含 45°
角的顶点 E 在边 BC 上移动,一直角边始终经过点 A,斜边与 CD 交于点 F。若△ABE 为等腰
三角形,则 CF 的长等于 。
9
4
9
2
17
4
4
3tanB =
2 10 4 2
( )3 0y xx
= > ( )0ky 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