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③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④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⑤施施从外来
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解析:②由—犹;③蚤—早;④反—返;⑥无—毋。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B.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养生丧死无憾
D.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解析:A项,“仰望”,依靠,指望;B项,“引领”,伸长脖子;C项,“养生”,供养活着的家人;D项,“用心”,费尽心力,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D
3.选出下列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①填然鼓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⑤王无罪岁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①“鼓”名词作动词,击鼓;②“衣”名词作动词,穿;④“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⑤“罪”名词作动词,怪罪。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而良人未之知也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 6 -
D.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解析:B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A为状语后置句;C为判断句;D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谷物收成不好)
B.弃甲曳兵而走 (拖)
C.养生丧死无憾 (遗憾)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查)
解析:D项中的“检”意为“约束”。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①介词,按照;②介词,用。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递进。C.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的。D.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
- 6 -
答案:C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主要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B.“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劝说梁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样做就可以王天下了。
D.孟子用了三组排比,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具体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解析:C项,行王道的内容除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外,还要教化民众,使百姓懂礼仪。
答案:C
8.孟子如何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以战争设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梁惠王的执政与别国统治者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暴政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从而巧妙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6 -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 ①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问乎曾西 (有人)
B.管仲以其君霸 (霸气、霸道)
C.子诚齐人也 (的确)
D.纣之去武丁未久也 (距离)
解析:B项中“霸”意为“称霸”。
答案: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智能 虽有槁暴
B.管仲以其君霸 且以文王之德
C.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 曾西蹙然
D.其故家遗俗 其可怪也欤
解析:A.虽然;表假设,即使。B.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C.代词,这样;……的样子。D.代词,他的;表疑问。
答案:B
11.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
B.孟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即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
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
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
解析:A项中“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错。
答案:A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先子之所畏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3)以齐王,由反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
(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
(3)让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参考译文:
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再度振兴吗?”
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让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以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
三、语言表达
13.校团委暑期将组织全校师生向西南山区翠山初级中学捐书,其中要求高三学生每人捐两本具有一定阅读价值的图书,并写几句推荐语附在扉页上。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上书名及相应的推荐语。两处推荐语各不超过50个字。
- 6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目要求在捐出的图书的扉页上写上推荐语,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荐图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介绍主要特点时,可集中介绍一个方面,也可介绍多个方面。
答案:(示例)(1)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
(2)围城 读了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来颇为热衷的一些东西,都增加了不少的喜剧色彩。
1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这就是说,只要有准备只要努力了,就能够抓住机遇。如果自己不准备,没有能力争取,机遇不会自己来,等待只能是一败涂地。相反,只要自己有实力,机遇必然会到来的,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即使没有伯乐,千里马还是千里马。
①准备了努力了,不一定就能够抓住机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有实力,机遇不一定就会到来。③没有伯乐,千里马不一定就是千里马。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