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及练习(共50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及练习(共50套新人教版)》 共有 5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基础·夯实]‎ 一、识记字音 ‎1.长沮(jù)   2.桀溺(jié)   3.耦而耕(ǒu)‎ ‎4.耰(yōu) 5.怃然(wǔ) 6.荷蓧(hè diào)‎ ‎7.食之(sì)‎ 二、通假字 ‎1.问于桀溺通 杰,高大 ‎2.是鲁孔丘与 通欤,句末语气词 ‎3.而谁以易之 通尔,你 ‎4.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通避,躲避 ‎5.植其杖而芸 通耘,除草 ‎6.使子路反见之 通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 ‎1.遇丈人 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2.子见夫子乎 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指因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君子之至于斯也 古义:到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 ‎4.子路从而后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用于下文开头,表结果、目的或进一步行动 - 16 -‎ ‎5.明日,子路行以告 古义:第二天 今义:①今天的下一天;②不远的将来 四、一词多义 ‎1.津 ‎2.易 ‎3.见 ‎4.奚 ‎5.孰 ‎6.行 ‎7.节 ‎8.食 ‎9.之 ‎10.以 ‎11.而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孔子下 下:下车 ‎2.耰而不辍 耰:用耰耕地 ‎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歌:唱歌 ‎4.子路从而后 后:落在后面 ‎(二)使动用法 ‎1.止子路宿 止:使……止,留下 ‎2.见其二子焉 见:使……见 ‎3.欲洁其身 洁:使……清白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子路曰:“为孔丘。” (“为”表判断)‎ ‎2.子曰:“隐者也。” (“也”表判断)‎ ‎3.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者……也”表判断)‎ ‎(二)省略句 ‎1.(子路)至,则行矣 (省略主语)‎ ‎2.子路行以(之)告 (省略代词)‎ ‎3.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省略代词)‎ - 16 -‎ ‎(三)状语后置句 ‎1.子路宿于石门 (“于石门”为状语,后置)‎ ‎2.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于丧”为状语,后置)‎ ‎(四)宾语前置句 ‎1.奚自 (疑问代词“奚”作宾语,前置)‎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谁”作介词“与”的宾语,前置)‎ ‎3.而谁以易之 (“谁”作“以”的宾语,前置)‎ ‎(五)定语后置句 君子之至于斯也 (“至于斯”为“君子”的定语,后置)‎ ‎[课文·译注]‎ - 16 -‎ - 16 -‎ - 16 -‎ - 16 -‎ - 16 -‎ ‎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评析] 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还能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有正道,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 16 -‎ 它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变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孔子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变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评析] 过去的无法挽回,将来的还来得及改变。‎ 这是楚国狂人接舆经过孔子车旁时所唱之歌。他批评孔子天下混乱时不隐去,希望他尽快隐去。现在用来规劝人们不要沉浸在过去,要努力去改变将来。‎ ‎3.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评析] (就是)那位知道自己做不到却坚持去做的人吗?‎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他孜孜不倦的执著精神。‎ ‎[问题1] 选文1中,“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中的“木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以“木铎”为喻,形象地阐明孔子的政治抱负及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问题2] 选文2中,对于子路的问题,长沮和桀溺为什么傲慢无礼?‎ ‎[明确] 他们直接针对的是子路,最终嘲讽的是孔子,他们这样做无疑是表示对孔子人生选择的极度不满。‎ ‎[问题3] 选文3中,先说孔子“欲与之言”,又说“不得与之言”,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①说明那些避世之人怕面对社会现实;②说明孔子对隐士比较尊重,对失去这次机会感到比较惋惜。‎ ‎[问题4] 选文3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明确] 接舆的歌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他对“往者”和“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 ‎[问题5] 选文4中,子路说“不仕无义”说明了什么?‎ ‎[明确] 说明孔子及其弟子对隐士的不满和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子路的话也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 ‎[问题6] 选文5中,借守门人之口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 体现孔子在推行道义方面的执著,对孔子的勇于担当匡救天下的责任而不言放弃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问题7] 选文的几个片段是如何塑造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 - 16 -‎ ‎[明确] 文章所选取的这几个片段可以说是孔子为国分忧的思想境界的体现,人物形象也塑造得个性鲜明,文中塑造这一人物形象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手法:‎ ‎(1)语言描写 文中直接引用了孔子的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境界,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先哲形象。由人物自己的话来体现其内心世界,显得说服力极强。‎ ‎(2)侧面衬托 所选的这几段文字以正反两方面的衬托阐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文中仪封人和看守城门的人的话语都是正面叙述,交代出了孔子改变天下无道现实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那种悲剧性的执著。另外长沮、桀溺和接舆则作为孔子的对立面出现,他们消极避世的态度和孔子积极入世的观点形成强烈对比,凸现了孔子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B.是鲁孔丘与 C.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解析:B项中的“与”通“欤”。‎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仪封人请见 (镇守边界的官员)‎ B.是知津矣 (渡口)‎ C.植其杖而芸 (众)‎ D.使子路反见之 (拜见)‎ 解析:C项中的“芸”通“耘”,锄草。‎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曰:“为仲由。” (作为)‎ B.晨门曰:“奚自?” (从)‎ C.子路行以告 (把)‎ D.以杖荷蓧 (用)‎ 解析:A项中的“为”,是。‎ 答案:A ‎4.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父异焉 - 16 -‎ C.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D.见其二子焉 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B、C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使子路反见之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解析:A项,“芸”通“耘”;B项,“见”通“现”;C项,“反”通“返”。‎ 答案:D ‎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B项,动词,是/动词,做;C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 答案:C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傲慢,后来又热情地接待子路,这是因为他想展示宁静、团聚的田园生活给子路看,证明隐居比“知其不可而为之”好。‎ B.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 C.子路“至,则行矣”,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去了。‎ D.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张不能实现,也不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 16 -‎ 解析:C项表述不当。荷蓧丈人之所以离开是估计孔子会让子路回来劝说他不要隐居,而他又不愿出仕,所以先走了。‎ 答案:C ‎8.“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对子路的这番议论应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子路的心目中,荷蓧丈人这么有才能的人是应当出来为君主分忧,帮助君主安定天下的,否则他便是对君主不义。‎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史记·孔子世家》)‎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 16 -‎ B.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C.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D.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解析:“邪”后应断开,排除B、C项;“者”后不能断开,排除A项。‎ 答案:D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B.《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C.稼,收庄稼;穑,种庄稼。出自《诗经》:“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D.宰,家臣,总管。先秦时代王或诸侯等贵族的副官,在内管家称宰,在外理事称相。‎ 解析: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自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徒役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能显示出君子的修养。颜回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 D.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反映了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子路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子贡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颜回的信念坚定、能言善辩,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D项,“子路”和“子贡”位置颠倒了,应该是“子路的坦诚直率、敢于质疑,子贡的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答案: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 ‎(2)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认为我是个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 ‎(2)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很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服劳役的有罪之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无法行路,粮食也断绝了。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赐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所有的事物。”‎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德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子路出去,子贡入门进见。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儿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自己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 16 -‎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很修明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好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三、语言表达 ‎13.下面是一篇《论语》研究论文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出三个关键词。‎ 先秦诸子的思想学说自秦汉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的集权统一,加上董仲舒等人的融合总结,其精华几乎都被纳入儒家学说之中,逐渐不被人们所提及,后世的许多学者为了维护儒学的至尊地位,也视诸子学为异端学说而力加排斥。然而到了近代内忧外患的背景之下,政治上的救亡图存和文化上、思想上的启蒙开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诸子学被学者们用于寻觅经世之依据,因而蔚然兴起,在20世纪初的中国学术界复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诸子学、近代、复兴。‎ ‎14.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说明。‎ 腐乳是指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渍制成的发酵食品。发酵后,豆腐的营养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一是B族维生素含量增加,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所以我们应从网上找到在家制作豆腐乳的帖子,按其方法多多自制腐乳,以改善我们的生活。不过,腐乳的盐含量大,吃它将使盐的摄入量超标,这是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其二是蛋白质更易于被人体吸收”不是营养的变化,前后内容不对应。②因果关系失当。豆腐的营养发生变化,不是人们应该自制腐乳的原因。③绝对化。吃腐乳未必会使盐的摄入量超标。‎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梁漱溟 中国古人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一贯地好讲情理,而孔子则是其关键性的人物。‎ - 16 -‎ 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柳诒微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两先生之言几若一致,而柳先生所说却较明确。‎ 社会大于个人,个人出自社会;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看得太高太大,脱离实际。社会都有其历史背景,一切所表现的事物莫不从过去历史演变而来。一切创造莫不有所因袭而成,无因袭即无创造。孔子自称“述而不作”是老实话。‎ 事物经过亦正是这样的。说“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者,古代的文化(历史事实、学术思想)不能不靠典籍文字以保存传递于后,而传于后的这些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不全是经过孔子之手整理,用以教人而传下来的吗?其他有些传授是靠人的,如射、御、习礼、作乐之类,同为当时文化内容,同在当时孔门教学之中。从事传习古文化者难说就只孔子一人,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殆为人所不及,同时他亦有机会有条件从事于此。试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史记·儒林列传》及其他载籍(如汉唐史书),诸讲习传布往古学术者非在邹鲁之乡儒家之徒乎?‎ 但在农工生产方面,当时孔门未加学习,这是因劳心劳力社会上必要分工之故。‎ 无疑,凡我所说的情理和理性充分地寓乎那古经书中,却惜学徒们,尤其后世学徒们总把功夫用在讲解记诵书文上,鲜能回到自家身心生活上有所体认和存养,就不能真切地发挥理性主义。从汉唐以至清代,其代表儒家者不过是经学家而已。宋儒明儒比较能在身心性命上理会孔门之学,但亦限于环境条件不能大有所发挥。凡此都缘理性之启,文化之熟过早,是不能责怪后人的。‎ 说孔子以前的上古文化赖于孔子而传者,其文化大要即如是,其流传也大要即限止于是;其功在孔子,其过不在后人。‎ 说孔子以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开者,其根本点就在二千五百年来大有异乎世界各方,不以宗教为中心的中国文化端赖孔子而开之。或认真说:二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是不以环绕着某一宗教为中心而发展的,寻其所从来者盖甚早甚早。而其局面之得以开展稳定则在孔子。再申言之:一贯好讲情理,富有理性色彩的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端由孔子奠其基础。‎ 知识链接:‎ 梁漱溟(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 16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