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与试题(共21套北师大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教案与试题(共21套北师大版)》 共有 2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1)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例1】如图,∠ABC=90°①,D,E分别在BC,AC上,AD⊥DE,且AD=DE②.点F是AE的中点③,FD与AB相交于点M.‎ ‎(1)求证:∠FMC=∠FCM.‎ ‎(2)AD与MC垂直吗④?并说明理由⑤.‎ ‎【信息解读·破译解题秘钥】‎ 信息①直译为:△AB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DCF与∠MAC互余;‎ 信息②翻译为:△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信息③直译为:AF=EF;‎ 破译:整合条件②③,得到DF⊥AE,DF=AF=EF.‎ 破译:整合条件①②③,得到∠AMF与∠MAC互余,结合①可得∠DCF=∠AMF,根据“AAS”定理判定△DFC≌△AFM,进而得到∠FMC=∠FCM.‎ 信息④翻译为:猜想结论“AD⊥MC”.‎ 信息⑤翻译为:根据已知条件,构建图形:延长AD交MC于点G,进而推理说明“AD⊥MC”.‎ 破译:整合条件①②③④,得到∠FDE=∠FMC=45°,进而得到DE∥CM,说明AG⊥MC,即AD⊥MC.‎ ‎【标准解答】(1)∵△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是AE的中点,‎ ‎∴DF⊥AE,DF=AF=EF.‎ 又∵∠ABC=90°,∠DCF,∠AMF都与∠MAC互余,∴∠DCF=∠AMF.‎ 又∵∠DFC=∠AFM=90°,∴△DFC≌△AFM(AAS).∴CF=MF.‎ ‎∴∠FMC=∠FCM.‎ ‎(2)AD⊥MC.‎ 理由如下:如图,延长AD交MC于点G.‎ 由(1)知∠MFC=90°,FD=FE,FM=FC.‎ 17‎ ‎∴∠FDE=∠FMC=45°,∴DE∥CM.∴∠AGC=∠ADE=90°,∴AG⊥MC,即AD⊥MC.‎ ‎(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时,我们经常首先考虑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其次考虑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为BC上的一点,AD平分∠EDC,且∠E=∠B,DE=DC,求证:AB=AC.‎ ‎【标准解答】∵AD平分∠EDC,‎ ‎∴∠ADE=∠ADC,∵DE=DC,AD=AD,∴△AED≌△ACD,∴∠C=∠E,‎ ‎∵∠E=∠B.∴∠C=∠B,∴AB=AC.‎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除了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外,还能提供更多的边、角关系,特别是60°的角.‎ ‎【例3】如图,点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的点①,且BE=AF②,CE,BF交于点P.‎ ‎(1)求证:CE=BF.‎ ‎(2)求∠BPC的度数.‎ ‎【信息解读·破译解题秘钥】‎ 条件①翻译为:AB=BC③=AC,∠BAC=∠ABC=∠ACB=60°④;‎ 条件②直译为:BE=AF⑤,‎ 破译:整合条件①④,得到∠FAB=∠EBC⑥,‎ 破译:整合条件②③⑥,应用“SAS”定理,判定△BCE≌△ABF⑦.‎ 信息⑦翻译为:CE=BF,∠PCB=∠ABF⑧;‎ 破译:读图、析图得,∠PBC+∠ABF=60°⑨,‎ ‎∠CPB+∠PCB+∠PBC=180°⑩,‎ 17‎ 破译:整合信息⑧⑨得∠PCB+∠PBC=∠ABF+∠PBC=60,‎ 破译:整合信息⑩⑪得到:‎ ‎∠BPC=180°-(∠PBC+∠PCB)‎ ‎=180°-60°=120°.‎ ‎【标准解答】(1)∵△ABC是等边三角形,‎ ‎∴BC=AB,∠A=∠EBC=60°,‎ 在△BCE与△ABF中,‎ ‎∴△BCE≌△ABF(SAS),∴CE=BF.‎ ‎(2)由(1)知△BCE≌△ABF,‎ ‎∴∠BCE=∠ABF,∴∠PBC+∠PCB=∠PBC+∠ABF=∠ABC=60°,‎ ‎∴∠BPC=180°-60°=120°.‎ ‎1.在等边△ABC中,点D是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 ‎60°,得到△BAE,连接ED,若BC=5,BD=4,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E∥BC B.∠ADE=∠BDC C.△BDE是等边三角形 D.△ADE的周长是9‎ ‎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点M是BC的中点,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求证:MD=ME.‎ 17‎ ‎  2.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三角形,就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在求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经常要注意分类讨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角求另两角: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并没有确定顶角或底角时,应注意分情况讨论,先确定这个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  )‎ A.55°,55°        B.70°,40°‎ C.55°,55°或70°,40° D.以上都不对 ‎【标准解答】选C.70°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当70°角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180°-70°×2=40°;‎ 当70°角是顶角时,则底角的度数为(180°-70°)÷2=55°.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为55°,55°或70°,40°.‎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求周长: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底哪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例2】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  )‎ A‎.9 cm B‎.12 cm C‎.15 cm或‎12 cm D‎.15 cm ‎【标准解答】选D.当6为腰,3为底时,6-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