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反抗
一、选择题
1.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2.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电影《甲午风云》中再现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4.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伟大梦想在近代表现为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 改革政治体制 B. 发展民族工业 C. 推翻军阀统治 D. 反侵略反封建
5.上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下列表述不能说明这一历程的是( )
A.近代之初被迫开放
B.中国共产党踏上革命的征程
C.遭受了日本铁蹄的践踏
D.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6.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
④赞赏阶段(1937—1945)……
⑥敌对时期(1949—▲)。
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下列哪一次侵华战争( )
17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下面示意图中所反映的历史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10.分析B点之后中国铁路里程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
A. 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 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的影响
C. 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 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1.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
17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中国社会在某一时期对于穿什么、怎样穿,那是各行其是、五花八门。西装革覆,长袍马褂,新旧土洋,千奇百怪。其中,西装革覆与长袍马褂并行的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戊戌变法后
C.五四运动后 D.辛亥革命后
13.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14.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16.我们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目睹下列图片,抒发情感不正确的是( )
A. B.
17
C. D.
17.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认为:“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内容或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瑷珲条约》使英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
③《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殊死的决斗”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某校学生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20.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且强迫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
17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
(2)辜鸿铭为什么称“湘乡曾姓者”为“时髦”的郎中?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
22.城市、文化遗产见证人类发展。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
【古代北京】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蓟(今,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
隋朝时称涿郡,位于大运河永济渠的一端。
1153年,金朝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
元朝时北京称为大都。
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清兵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近代北京】
①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签订《北京条约》。
②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馆。
③1898年,在北京成立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④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攻占北京。次年,签订签订《辛丑条约》。
17
⑤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中华民国迁都北京。
⑥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日本占领。
材料二:
图3
图4
材料三:
2014年6月22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此次丝绸之路申遗内容包括从中国古代都城长安(今西安)到广大中亚国家地区横跨亚欧大陆遗产点33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快速推进产能合作,已经形成了总金额达270亿美元的重点合作项目清单,同时成立了20亿美元的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丝路基金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吉尔吉斯斯坦已经建立了四所孔子学院,在中国有3000个留学生。前总统奥通巴耶娃强调,中吉两国联系紧密,但目前彼此的了解还很有限。当前最重要的是拓宽两国的互联互通渠道,加强深入了解,培养更多的“汉学”专家,从而更好地促进与中国的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
——摘编自网络
17
(1)依据材料一【古代北京】并结合所学,对以下表述进行判断:①北京的历史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关。
②隋朝时的涿郡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的最南点。
③元朝时创立行省制度,大都隶属中书省。
④明朝时,北京开始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
(2)近代北京记录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用【近代北京】大事记中的史实证明以上观点。体现“列强侵略”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体现“救国探索”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3)材料二中的图片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应该分别位于下图中的哪个位置?任选其中一处文化遗产,撰写介绍词。(介绍词包括该文化遗址的名称、修建的时期、作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
(4)依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有何现实意义
23.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海疆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国境。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以此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探讨相关问题。【辉煌与罪恶之旅】
材料一:
【屈辱与雪耻之战】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17
材料三:2014年6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以战败国身份出席法国官方纪念会,共同缅怀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
——CCTV新闻频道
【主权与霸权之争】
材料四:“回顾历史不难发现,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际上对中国甫沙群岛的主权状况没有任何争议,世界有不少地图和百科全书标明南沙群岛属于中国。南沙争议缘起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和战后的秩序安排,发酵于冷战。”
——摘自傅莹《南海局势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1)据材料一中表格一内容归纳分析为什么说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所反映的历史活动,并说明其罪恶性。
(2)材料二中“甲午一役”给中国造成什么严重危害?说出此役中的一位著名民族英雄。
(3)材料三中“那场登陆战”是哪次?它的作用是什么?
(4)据材料四分析南海主权争端的最主要推手是谁?针对一些国家不时挑战我国的周边海洋权益,请就此提出一条应对策略。
17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迫使中国签订了允许日方在华投资办厂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试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题干中,甲午前后,列强侵华方式由“贸易+特权”向“投资+特权”的转变,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是中国人为了救国进行的探索,不合题意;
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是抢占中国土地,划分势力范围。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1年,可知“上年事变”指的是1900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
A项的时间是1840年到1840年;
B项的时间是1856年到1860年;
C项的时间是1894年到1895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李鸿章的奏折为依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将士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故D符合题意;
A项戚继光是抗倭英雄;
B项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的民族英雄;
C项林则徐是领导虎门销烟胜利的民族英雄。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7
4.【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也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直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进入现代史。D项符合题意。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族工业、推翻军阀统治是中国人民不同阶段的任务,不是近代以来主要任务。ABC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及任务。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故A项说法正确;
B项中国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踏上革命的征程,故B项说法正确;
C项1937年8月13日,上海失陷,遭受了日本铁蹄的践踏,故C项说法正确;
D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没有上海。故D说法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现代史上发生在上海的重要事件,难度适中。学生要注意掌握这些与上海有关的事件。
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②轻视阶段(1840-1905)”可知在这一阶段美国参与的直接侵略中国的战争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课本所学,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项符合题意;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A项不合题意;
1856年英法两国直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是帮凶,没有直接参加。B项不合题意;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学生还要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7.【答案】C
17
【解析】【分析】材料的意思是,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开工设厂,省却了运费和关税,得到很大便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所以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工设厂是在《马关条约》之后, ABD项条约内容中没有涉及关于开设工厂的内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学生列表格掌握这三大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8.【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B项《瑷珲条约》中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D项《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的款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识记《南京条约》、《辛丑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9.【答案】A
【解析】【分析】《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题干中示意图反映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A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
B项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史实,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发展与示意图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与示意图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1894年以后中国铁路的里程数开始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加剧。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学生要学会利用图片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
17
1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年~1860年,因此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年代尺”中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后“窄袖革履”的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民间效仿之风兴起。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过程和影响。
13.【答案】B
【解析】【分析】A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A项中“因果关系”正确;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B项中“因果关系”错误;
C项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故C项中“因果关系”正确;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中“因果关系”正确。
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之一,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上海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还要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识记四次反侵略战争的各自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图片B是圆明园废墟,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B项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抢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左宗棠收复新疆,属于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图片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和抗争的史实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记忆近代中国屈辱、抗争史实和近代化探索的区别。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不符合史实,因为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的是《马关条约》;选项②《瑷珲条约》使俄国从中获得巨大的领土利益,而不是英国;选项③④符合史实,是正确的。因此只有选项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对比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8.【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清帝国”“禁止毒品”“大英帝国”的信息可知是鸦片战争,结合课本所学,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开始,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辟了通商口岸,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联合起来发动的战争,不是英国和清政府的对抗,B项不符合题意;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应、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八国国家联合起来进行的侵略战争,D项不符合题意;
17
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是它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南京条约》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因此A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的表述正确;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因此C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因此D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相符。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0.【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对外扩张,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遭到农民起义(或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原因:他较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率先创办了洋务企业。
(3)主要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可知是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企图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由此得出咸同年间清廷多“病”缠身的原因: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太平天国起义的沉重打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粤匪”指太平天国运动,“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指曾国藩,“洋务清火汤”指洋务运动。材料大意是指曾国藩领导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救亡图存,维持清朝的统治。但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在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17
(3)根据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由此得出李鸿章伤感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结合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创办的北洋军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创办的企业、提出的口号、洋务运动的意义。
22.【答案】(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④错误
(2)①④⑥;②③⑤
(3)图3:A;图4:D;图3:金字塔。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显示着国王的专制和权力;是古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反映出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图4: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变水害为水利,发挥了防洪灌溉的作用;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有利于保护沿途文化遗产;以丝绸之路为渊源,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解析】【分析】(1)①根据“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召公于蓟(今,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西周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因此,“北京的历史与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有关”说法正确。②根据“隋朝时称涿郡,位于大运河永济渠的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因此“隋朝时的涿郡是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的最南点”说法错误。③根据“元朝时北京称为大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附近地区和今山东、山西、河北。因此“元朝时创立行省制度,大都隶属中书省”说法正确。④根据“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成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因此“明朝时,北京开始成为统一王朝的都城”说法错误。
(2)根据【近代北京】大事记中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其中①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史实,④属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史实,⑥属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的史实,因此体现“列强侵略”的是:①④⑥;根据【近代北京】大事记中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活动,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其中②属于洋务运动中的史实,③属于戊戌变法中的史实,⑤属于辛亥革命中的史实,因此体现“救国探索”的是:②③⑤。
17
(3)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图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发源于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埃及国王的陵墓叫金字塔,其中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大。因此图3应处于地图中A(尼罗河流域);根据材料二图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因此图4应处于地图中D(黄河流域)。第二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关于题干图片的介绍词如下:图3——金字塔。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显示着国王的专制和权力,是古埃及古老文明的象征,反映出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图4——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变水害为水利,发挥了防洪灌溉的作用,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根据材料三“……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快速推进产能合作,……吉尔吉斯斯坦已经建立了四所孔子学院,在中国有3000个留学生……加强深入了解,培养更多的‘汉学’专家,从而更好地促进与中国的经贸、人文交流与合作。” 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的现实意义是:有利于保护沿途文化遗产;以丝绸之路为渊源,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确定答案。
23.【答案】(1)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地区范围广。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邓世昌。
(3)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美国;策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力求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作好军事斗争准备。
【解析】【分析】(1)据材料二表格内容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1405——1433年,反映了时间长;由表格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反映了次数多;由海船的规模、船只的数量、人数的多少,反映了航海的规模大;由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映了航海的范围大。由此得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等特点;依据图片路线出程从欧洲到非洲;中程从非洲到美洲;归程从美洲到欧洲。结合课本所学是三角贸易;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导致印第安人锐减,为了补充美洲的劳动力,欧洲殖民者从非洲掠夺非洲黑人,运动美洲;再从美洲掠夺金银、工业原料运动欧洲。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从16—19世纪三角贸易持续了三百多年,为美洲提供廉价劳动力,使非洲丧失将近一亿的精壮劳动力。
(2)依据“甲午一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结合课本所学,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侵略中国。1894
17
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舰艇英勇抗击敌舰,最后与全舰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依据材料三的“2014年6月6日”、“70年前的那场登陆战”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诺曼底登陆的准确识记。1944年6月6日凌晨,法国诺曼底附近的英吉利海峡突然万船齐发、万炮齐鸣,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登上了欧洲大陆,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德军腹背受敌。
(4)依据材料四“国际上对中国甫沙群岛的主权状况没有任何争议,世界有不少地图和百科全书标明南沙群岛属于中国。南沙争议缘起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和战后的秩序安排,发酵于冷战。”,可知南沙的争议、南海主权争端的最主要,因为美国推行冷战,遏制社会主义中国;由此得出:南海主权争端的最主要推手是美国;策略应围绕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力求作好军事斗争准备(决不承诺放弃武力)等角度来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甲午中日战争和二战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较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