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含解析共41套湖南邵阳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含解析共41套湖南邵阳市)》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夏商周时期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2.“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实行,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与之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4.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世袭制                                D. 行省制 ‎5.东周时期,郑庄公五年不去朝见周天子,天子出师伐郑,反被射伤。从此,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一个个强大的诸侯粉墨登场,开始了“大国争霸”的较量。诸侯“大国争霸”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7.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12‎ 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8.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上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交汇点,下列哪一举措体现了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 ‎ A.推行县制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奖励耕战 D.承认土地私有 ‎9.《尚书·洪范》:“武王既胜殷,有寇至举烽火,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 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0.请为下边的课堂学习笔记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 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的分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1.下图是古代某一著名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它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并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其修建者是(    )‎ A. 郭守敬                                    B. 商鞅                                    C. 李冰                                    D. 李春 ‎12.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都进行了都城迁移 12‎ ‎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加强了民族大融合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3.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    ) ‎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推行县制 ‎14.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变法(    ) ‎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奖励军功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5.史料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征伐到洛水河边,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天子派遣使者慰问,庄王竟然开口询问代表天子政权的“鼎”之大小轻重,并扬言楚国铸九鼎易如反掌。该故事集中反映了此时哪一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16.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依次应填(    )‎ A. 夏、商                          B. 商、春秋                          C. 春秋、西汉                          D. 西汉、东汉 ‎17.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周宜侯夨(cè)簋(guǐ)内壁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这一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周时期的(    )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8.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启开启了世袭制             B. 纣灭夏建立商朝             C. 西周实行郡县制             D. 周武王建立东周 12‎ ‎19.香港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中四上》写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 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 大陆历史教材中被称为(    )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 ‎ ‎(2)上述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显著区别? ‎ ‎21.(2015·湖南益阳)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 12‎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 “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 12‎ 答案解析 ‎ 一、选择题 ‎1.【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大大了提高军队战斗力。C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的确立。A项不合题意; 商鞅在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不合题意;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 ‎2.【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内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 ‎3.【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耕战。商鞅变法的措施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 ‎4.【答案】A ‎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古代这种政治制度称为分封制;因此只有选项A 12‎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分封制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东周周天子实力衰微,一个个强大的诸侯粉墨登场,开始了“大国争霸”的较量。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6.【答案】D ‎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在尧舜禹时期实行,世袭制在夏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在秦朝开始实行,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7.【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最早建立县制。B项错误,符合题意;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A项正确,不合题意;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C项正确,不合题意; 明太祖继位后,为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分理朝政。D项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西周、秦朝、元朝、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8.【答案】C ‎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因为公元前356‎ 12‎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之一: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武王既胜殷,有寇至举烽火,邦诸侯”,结合所学可知,武王推行的制度分封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必须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分清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区别。‎ ‎10.【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内容”可知与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A符合题意。 B选项,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与材料无关。 C选项,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材料无关。 D选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始于581年隋朝建立,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示意图“分水鱼嘴、内江、外江、飞沙堰、宝瓶口”可知,此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1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主体工程:①分水鱼嘴:分水工程;②飞沙堰:泄洪排沙工程;③宝瓶口:灌溉工程;用途:都江堰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 ‎12.【答案】D ‎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ABC三项都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 D项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3.【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关键词“具有决定性意义”,结合商鞅变法措施的作用可确定答案。商鞅变法中规定,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了土地私有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A项符合题意; 奖励耕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实现了秦国的富强。B项不合题意; 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C项不合题意; 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要注意商鞅变法内容的解析。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人‘公战’”可知,这项内容军事相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奖励耕织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壮大地主阶级经济力量; B项推行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项奖励军功,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D项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所以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措施,还要灵活运用这些措施解答问题。‎ ‎15.【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庄王竟然开口询问代表天子政权的“鼎”之大小轻重,并扬言楚国铸九鼎易如反掌”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楚庄王问鼎中原。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反映了此时周天子势力衰落,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 1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16.【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朝代更替示意图”中的信息“西周”、“战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所以,题干中的空缺依次是商、春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史实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顺序。‎ ‎17.【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项世袭制是在夏朝开始的,与题干信息不符合; B项这一铭文记载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B项符合题意; C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D项行省制是元朝的政治制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18.【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禹死后,启杀死伯益,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A项叙述正确; B项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故B项表述错误; C项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故C项表述错误; D项周武王建立西周,故D项表述错误;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夏、商、周兴亡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夏朝、商朝、西周的历史,启开启了世袭制,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19.【答案】A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周天子,纳贡,跟随周天子带兵打仗;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大陆历史教材中被称为分封制。A项符合题意。 ‎ 12‎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西周通过分封加强了周王室同各诸侯国之间的联系;密切了西周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二、材料分析题 ‎20.【答案】(1)政治制度:材料一:分封制;材料二:郡县制。 (2)显著区别: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意思是分封兄弟、亲戚建立诸侯国。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材料二中的从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可知“新皇帝”采取的措施可以得知其为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依据第一问已知两种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课本所学,西周的分封制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诸侯王的王位实行世袭;秦朝的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中央政府任免;官吏的官位不能世袭。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掌握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点。‎ ‎21.【答案】(1)东:齐国;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 (3)秦国,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 ‎ ‎【解析】【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七雄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七雄位置口诀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所以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诸侯国是齐国,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南的诸侯国是楚国。 (2)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各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各国纷纷变法。  (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君主制王朝——‎ 12‎ 秦朝。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4)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战国是中国的大分裂时期,秦王扫六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22.【答案】(1)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见,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表现在: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居民不仅广泛使用磨制石器,还能够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陶器和玉器的出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二中的“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可见商代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从材料二中的“……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可见商代青铜器已有文字。 (3)本题考查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及作用。根据材料三中的“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可见春秋时期已由集体耕作向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转变。这种方式的变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4)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从人类产生到夏成立之前,我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公元前2070年,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时期,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故答案为:(1)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3)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中国先秦时期的历史,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2‎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