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含解析共41套湖南邵阳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含解析共41套湖南邵阳市)》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的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这里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2.‎1951年9月9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这里的“组织起来”是指(    ) ‎ A.进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4.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二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出于(    ) ‎ 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大跃进”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5.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 16‎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6.下图是某一年代的漫画,其突出反映这一时代的风气是(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7.下面哪个选项可以概括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 ‎ A. 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巩固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                             D.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 ‎8.下面这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初建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D.改革开放之路 ‎9.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国民收入(%)‎ 商业零售(%)‎ 工业产值(%)‎ 公有制经济 ‎92.9‎ ‎95.8‎ ‎100‎ 私有制经济 ‎7.1‎ ‎4.2‎ ‎0‎ 16‎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胜利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10.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这一行为有利于(    ) ‎ A. 社会主义改造实施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D. 改革开放的实施 ‎11.如果要拍摄一部影片,以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最合适的素材是(    ) ‎ A. 上甘岭战役,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B.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慷慨赴刑场 C. 紫竹林租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                         D. 兰考盐碱地,焦裕禄带病治风沙 ‎12.下图是《1953年和1957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从图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A. 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C. 农业生产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开展 ‎13.仔细观察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指出从A到B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一五计划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6‎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    )‎ 业行 项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4.5‎ ‎12.8‎ ‎25.4‎ ‎1953年农轻重比重(%)‎ ‎52.8‎ ‎29.6‎ ‎17.6‎ ‎1957年农轻重比重(%)‎ ‎43.5‎ ‎29.2‎ ‎27.3‎ A. 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发展 ‎15.下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    )‎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工业建设的起步 ‎1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 16‎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其他行业的建设投资达到的 ‎17.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七大 ‎18.下图是九年级某小组准备的发言提纲,由此判断该小组要讲述的是(    )‎ A. 公私合营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下图是某地的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C.杂交水稻技术的使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6‎ 二、材料分析题 ‎ ‎2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而坎坷。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落后局面】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宏伟蓝图】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初见成效】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7%上升到1957年的49%。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状况。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 ‎(2)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哪一年开始的?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此变革使中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3)材料三数据表明了什么?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 ‎(4)【经验启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 ‎22.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跟随以下图片足迹,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材料一: ‎ 16‎ ‎ 材料二: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生产队及社员家庭的一些财产被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配。这导致了“共产风”盛行,劳动纪律废弛,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 ‎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2)图二反映的是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 ‎(3)材料二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进路中出现的哪一失误? ‎ ‎(4)图三契合了我国哪次重要会议的精神?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 ‎ ‎(5)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 ‎ ‎23.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斯大林时期)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速度实现工业化、农业就不能按常规发展,而是必须适应工业的要求,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 16‎ ‎——《世界通吏》第三编 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 ‎(1)苏联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时取得了什么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 ‎(2)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 ‎(3)材料三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 ‎ ‎(4)综上所述,从中苏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16‎ 答案解析 ‎ 一、选择题 ‎1.【答案】D ‎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由此可推断出,题干的“社会变革”是三大改造。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识记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B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组织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1953年开始,中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方式 和意义。‎ ‎3.【答案】B ‎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图表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所占百分数的变法,可知,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依据课本所学,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项符合题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让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不能说明材料中工业总产值100%都是公有经济。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方式 和意义。‎ ‎4.【答案】B ‎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方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6‎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方式 和意义。‎ ‎5.【答案】C ‎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8月,党中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全国建起了上百万个土高炉,掀起了“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故C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重工业,与“以钢为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是生产资料的变革,与“以钢为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文化大革命”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跃进”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6.【答案】C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左倾错误的表现有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分析题文所给图片:“肥猪赛大象”,不符合实际,属于浮夸风,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跃进”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7.【答案】D ‎ ‎【解析】【分析】1956—1966年又称“十年探索时期”,由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又加上“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ABC三项均与这一时期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交织是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8.【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左边图片内容反映的是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中间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右边图片反映的是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可知它们共同的主题是初建社会主义,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图片信息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第一届全国人大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1953—1957年,这一时期和初建社会主义有关。‎ ‎9.【答案】D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图片表格的数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A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因此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实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三大改造的过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需熟练掌握。‎ ‎11.【答案】D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其中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焦裕禄主要事迹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焦裕禄的主要事迹,他带领兰考群众为改变贫困面貌,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的感人事迹,需熟练掌握。‎ ‎12.【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的内容,结合课本所学,1953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行了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农业和轻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农业的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底,A项不符合题意的时间; 1957年的时候,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农业合作化掀起的高潮是1956年,C项不符合题意; ‎ 16‎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之后的左倾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 A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和图中反映的大幅增长。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示意图”中A点处的时间“1952”、B点点处的时间“195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②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③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④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时间是1958年;因此②③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从坐标图中提取有效信息,1952—1957年,这一时期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有关。‎ ‎14.【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题文信息,建国之初我国的农轻重比重失调,重工业发展水平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C项符合题意;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1956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成就和意义。‎ ‎15.【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漫画信息:“1957年、特快列车”可知,其折射的历史是三大改造的完成,C项符合题意;1950---1952年土地革命的开展;1960年我国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的恢复;1953年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建设的起步。因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方式 和意义。‎ ‎16.【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16‎ 由此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众多的机器设备和相应的制造技术,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C项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采用的是指令性计划的模式,没有发挥市场的作用,且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还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AB两项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提到总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并没有提到缩减文教卫生的建设投资。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取得成就和意义。‎ ‎17.【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18.【答案】B ‎ ‎【解析】【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项一五计划,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 ‎19.【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之所以出现1958年的水稻亩产量远高于其他年份,主要是因为:“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跃进”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大跃进”出现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20.【答案】D ‎ ‎【解析】【分析】依据“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选项D符合题意。 ‎ 16‎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的准确识记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工业基础薄弱,十分落后;工业化;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53年;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3)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4)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注意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 ‎【解析】【分析】(1)依据“1953年元旦社论”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十分落后。由“工业化--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材料一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工业化。为实现工业化,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年,中共中央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材料三数据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注意坚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行有机的结合。 【点评】本题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1)土地改革。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会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安徽凤阳小岗村。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图一“《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2‎ 16‎ ‎)本题考查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史实。根据材料二中的“这一时期大办公共食堂……公社……”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大办公共食堂。 (4)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首先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故答案为:(1)土地改革。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会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安徽凤阳小岗村。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23.【答案】(1)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到1937年,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1956年,我国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材料三中“1960年与1957‎ 16‎ 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暴露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对中国基本国情认识不准确,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开始,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使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也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故答案为:(1)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化是围绕发展重工业进行的,即重工业畸形发展,而农业和轻工业几乎无从发展,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2)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16‎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