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一、选择题
1.下列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 《申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时务报》
3.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碍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4.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 )
A.编著《海国图志》 B.率军收复新疆
C.译述《天演论》 D.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5.某同学围绕以下历史人物制作了一张手抄报。这张手抄报的主题应是( )
17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6.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加强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紧迫感。此书的译著者是( )
A.魏源 B.严复 C.曾国藩 D.梁启超
7.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其谜底应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五四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图示法有助于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根据下图所示,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
9.1948年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文中写道:“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于( )
A.1919年 B.1921年 C.1927年 D.1949年
10.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将中国人知不足后进行的探索活动填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洋务运动
B.①辛亥革命;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
C.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
D.①新文化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
17
11.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 )
A.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美军和八路军
C.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日军和新四军
12.“条约有四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这是刘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标志着淸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3.下图杂志的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4.下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中,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与下图文物相关的民族英雄是( )
17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赵登禹
16.下图是广东虎门广场上的烟枪雕塑,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中英勇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是( )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李鸿章 D. 梁启超
17.以下是上海《申报》对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报道,这一事件标志着( )
时间
新闻标题
1919年2月4日
《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
1919年5月3日
《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
1919年5月7日
《北京学生示威行动之别报》
1919年5月27日
《上海学生已罢课》
A.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18.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斗争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7
19.红军长征途中的某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图中的命令是针对哪一事件所下达的( )
A. 四一二政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21.近代以来,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材料分析题
17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2)鉴于这一局限性,梁启超等人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
24.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书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梁启超认为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17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修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艰难探索】
材料一: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洗雪国耻】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光辉历程】
材料三:如表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40年
百团大战……
【砥砺前行】
17
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以来,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请列举两例愿望及对应的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战争名称。材料二中为什么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3)材料三是李会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的部分内容,你认为其中列有“北伐战争”的理由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在“光辉历程”中补充“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年月日)及标志事件。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请用你身边的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不忘初心”的?
17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出现在洋务运动时期;
B项“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项“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它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故C符合题意;
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口号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2.【答案】D
【解析】【分析】A项《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刊物,宣传的是民主、共和,故B不符合题意;
C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宣传的是民主、科学,故C不符合题意;
D项《时务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刊物,宣传的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掌握“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指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和它相关的报刊是《时务报》。
3.【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有伟大历史意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放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因此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故答案为D。
17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4.【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以第一部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故C项符合题意;
A项编著《海国图志》的是魏源;
B项率军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
D项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是聂耳。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
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受过西方教育洗礼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提倡民主、反对科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新文化运动,对民众进行“开颅洗脑”。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内容和作用。
6.【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演论》 是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严复在《天演论》 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对当时国内鼓吹变法图强和提倡维新运动起过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严复和魏源的代表作品,不要混淆。
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小楼和南湖游船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共有13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以下简称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中共党员。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7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一大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中国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8.【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图示中的“内因”“外因”是洋务运动的原因;图示中的“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中国近代化开始”是洋务运动的影响,由此可知,题干图中空白方框内应填写洋务运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的能力,难度是适中。学生要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9.【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一大的知识,较为简单。解题的关键需熟悉中共一大成立的过程,中共一大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还需掌握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0.【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后顺序是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①②③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过程。
1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平型关”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行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日军之间的一场战役,这个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敌人指的是日本,友军指的是国民党军队。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型关大捷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平型关大捷的时间和意义。
12.【答案】A
17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此可知刘老师编写的歌诀是《南京条约》,其影响是“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
B项是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C项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杂志中的显示的“中华民国十四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民国纪年,1912年称为民国元年。依次推算“中华民国十四年”是公元1925年。因此题干杂志的发行时间按公元纪年换算应为1925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14.【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A项瑞金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的地点;
B项遵义是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的地点;
C项吴起镇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主力会师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熟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过程。1936年10月,红军一、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15.【答案】B
17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1894年、黄海海战、吉野号”可知,与此文物相关的民族英雄是邓世昌。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视死如归,撞向日舰吉野,壮烈牺牲。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6.【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广东虎门广场上的烟枪雕塑、图片中折断的‘烟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1839年6月,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省从外商手中收缴鸦片、从中国民间收缴烟膏烟具,并在东莞虎门海滩集中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图片中折断的“烟枪”是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有关。
17.【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和题干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意义。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学生列表格掌握这三大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9.【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②项符合题意;而①③④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学生要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因此题干图片中“命令”是针对七七事变所下达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卢沟桥”、“二十九军”,这是和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有关。
21.【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料,在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英国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处应为《南京条约》,A项符合题意;《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学生列表格掌握这三大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2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故A
17
符合题意;《天津条约》中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中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辛丑条约》中没有这方面的款项。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的知识,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南京条约》的内容,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还需掌握《南京条约》的影响,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材料分析题
23.【答案】(1)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的“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以概括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戊戌变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内容和影响。
24.【答案】(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关键:变革官制(或变革政治制度)。
(2)阶级:资产阶级;内容:发展农工商业。
(3)原因: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贡献: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或变革中国政治制度;或主张君主立宪制)。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的信息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结合课本所学,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发展农工商业是最能体现这一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变法,结果失败了”的信息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没有学到关键、没有掌握实权。
(4)结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古建立
17
君主立宪制,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中国传统的思想和制度起到了冲击的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从中国近代探索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不能使中国富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要选择合适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本题难度适中。
25.【答案】(1)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
(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在这个思想的促使下,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有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力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又有20世纪初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宣传三民主义而进行的辛亥革命,继而又有资产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为宣传科学与民主而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2)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欺凌”的战争是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自尊心,为后来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所以材料二中说“现在报仇雪耻了”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3)材料三是李会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专题的部分内容,列有“北伐战争”的理由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叶挺独立团为北伐革命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
(4)依据材料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结合所学可知,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的结束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标志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17
(5)根据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前进的根本动力”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此问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可认真分析材料,并联系教材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奋斗宗旨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等角度回答此问。如: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故答案为:(1)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不能答戊戌变法)(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战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5)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坚持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探索,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过程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通过探索,让我们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