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含解析共41套湖南邵阳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历史提分训练(含解析共41套湖南邵阳市)》 共有 4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一国两制”的推行 ‎3.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区别是(    ) ‎ A.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4.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 A.社会生活变迁 B.家庭联产承包 C.现代企业制度 D.经济体制改革 ‎5.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 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 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16‎ ‎6.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7.‎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    ) ‎ A.上海浦东开发区 B.海南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深圳经济特区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 ‎ A.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 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9.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10.‎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到达徐州后,首先考察了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徐工集团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它的成功得益于(    ) ‎ A. 经济特区的设立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11.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文章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伟大转折”是指(    )‎ 16‎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2.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14.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 16‎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D. 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15.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 ‎ A. 开国大典——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 C. 一五计划——实现土地公有                                D. 邓小平理论——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16.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7.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的特区主要“特”在(    ) ‎ A. 军事领域                           B. 主权方面                           C. 外交领域                           D. 经济领域 ‎18.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 16‎ A. 抗美援朝万民有责,保家卫国全户光荣               B.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 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 高歌时代进行曲,实践科学发展观 ‎19.有人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征文中写道:“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开放沿江和边境城市 ‎20.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 ‎ 16‎ 材料二:毛主席发言的主要内容是说,当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他又用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的事实,批驳了用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做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摘编自伍修权《我的历程》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 ‎(1)图片中的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 ‎(2)材料二反映了这次会议的哪些内容?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大幅度她提高生产力,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 交往史实 时间 交往史实 西汉 开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明朝前期 郑和下西洋;实行海禁 唐朝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 明朝中后期 实行海禁;戚继光抗倭 宋朝 设立市舶司;海路贸易兴盛 清朝 闭关锁国;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海路贸易兴盛 材料二:1919年,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滔滔雄辩,在会场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 材料三:1979年元旦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中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 ‎(2)为什么说当时“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 ‎ ‎(3)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16‎ ‎23.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古代篇】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 【近代篇】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现代篇】 材料四:下图是1953年-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材料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 ‎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 ‎(2)材料中的诏令表明了元世祖治理国家的什么态度?元世祖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 16‎ ‎(3)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材料中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该内容在同盟会纲领中又是如何阐述的? ‎ ‎(4)材料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5)材料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 16‎ 答案解析 ‎ 一、选择题 ‎1.【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时间、方式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基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厂,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的达到小康水平,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也是出现题干材料中深圳变化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和意义。‎ ‎3.【答案】C ‎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香港、澳门回归后,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980年建立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建立民族自治区。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在大陆的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最大区别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需熟悉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的涵义,找出它们最大的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答案】D ‎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即国家干部下海经商了。结合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前的“铁饭碗”‎ 16‎ 逐渐被打破,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开始下海经商,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79年。‎ ‎5.【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项错误,符合题意; 中国最早开放的是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为四个经济特区,A项正确,不合题意; 从辽宁的大连到广西的北海,沿海14个城市开放,对外开放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地区,B正确,不合题意; “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个沿海经济开发区;1988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南三地开放;1990年以后,内陆、边境城市逐步开放”,说明对外开放已经扩大至大部分地区,C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过程,难度适中。学生要识记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6.【答案】C ‎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会。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7.【答案】D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经济特区,1980年8月正式成立,成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1980年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6‎ ‎8.【答案】B ‎ ‎【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B ‎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也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深圳才会出现上述变化。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准确识记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D ‎ ‎【解析】【分析】徐工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国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联系所学知识,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项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徐工集团无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农村,和徐工集团无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D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徐工集团成功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有企业的改革。‎ ‎11.【答案】C ‎ ‎【解析】【分析】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知,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据“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可知,“伟大转折”是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 16‎ 故答案为C。 【点评】党的历史上重要会议是考查重点,应识记这些会议的内容及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D ‎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上世纪80年代”可知,“又分地”指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在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村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A项指1952年土改的完成,B项指人民公社化运动时的土地政策,C项说法错误,均可以排除。D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改革。我国农村实行以“分田到户,自负盈亏”为特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开始富裕起来了。本题难度适中。‎ ‎13.【答案】B ‎ ‎【解析】【分析】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可知,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 ‎【解析】【分析】对外开放的第一步1980年,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第二步又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第三步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第四步到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历史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我国现已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D ‎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A项前后联系不正确; 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不是祖国完全统一,B项前后联系不正确;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C项前后联系不正确;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D项前后联系正确。 故答案为D。 ‎ 1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D ‎ ‎【解析】【分析】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逐步确立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A项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不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说法错误,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不符合题意; C项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相关知识。‎ ‎17.【答案】D ‎ ‎【解析】【分析】根据“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信息可知,开放经济特区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经济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在经济领域内的对外开放,有利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都是不正确的,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对外开放的有关历史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D ‎ ‎【解析】【分析】A项抗美援朝万民有责,保家卫国全户光荣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C项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高歌时代进行曲,实践科学发展观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A ‎ ‎【解析】【分析】解题时抓住“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 ‎ 16‎ ‎​故答案为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深圳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D ‎ ‎【解析】【分析】题干中这段话反映了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而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是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后才出现的情景,这在1984年的中国不可能出现,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BC三个选项。 D项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有企业改革前的状况,可用排除法解答。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二、材料分析题 ‎21.【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解决军事路线的错误问题(或批判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分析材料二的“前首先要解决军事路线问题,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和在各方面的表现。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反映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解决军事路线的错误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根据材料三的“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大幅度她提高生产力,党中央采取的措施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属于常考的知识点,要重点掌握。‎ ‎22.【答案】(1)特点:和平交往为主;中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反侵略斗争。 (2)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由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中国的国家实力弱小。 ‎ 16‎ ‎(3)主要目的:为了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 ‎【解析】【分析】(1)依据表格中的史实:西汉、唐朝、宋朝、元朝和明朝前期的交往史实,得出中外交往的史实多以和平交往为主;由西汉的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到宋朝、元朝海陆贸易兴盛,郑和下西洋等史实得出:中外贸易由陆路为主转为以海路为主;由此图表西汉、唐朝、宋朝和元朝与外的和平交往的史实,到明朝、清朝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得出: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从丝绸之路、海陆贸易兴盛,再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遣唐使来华说明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明朝后期、清朝的戚继光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说明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中出现反侵略斗争。 (2)依据问题“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即中国的外交官雄辩无关改变中国的命运,说明中国的外交官的才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结合课本所学,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会议由大国操纵,实行的实力外交;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弱注定了中国外交的失败。 (3)依据材料三“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中央之国”大门”即中国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结合课本所学,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动国内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外交变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清朝前期闭关锁国的影响,新时期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23.【答案】(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3)三民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4)逐步增长。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课本所学,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土地被大量开垦,私田出现的现象。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起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 (2)依据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知,这反映了元世祖以农桑为本的思想,元世祖重视农业;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推广农桑种植,他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3)依据材料三中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族主义”;“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 16‎ 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权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生主义”。这是孙中山主张的“三民主义”的内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从中可知涉及到土地内容是“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在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阐发为“民生主义”。 (4)依据“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数字的变化可知,表格中粮食总产量逐步增长。结合课本所学,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刺激了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5)依据课本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负盈亏;这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历代政府注重农业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16‎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