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含修辞和逻辑)
Ⅰ 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考点要求
1.句式的仿用
简释:“句式”就是常说的句型,即句子的格式或者格局。仿用句式指的是根据提供的语句句式特点,仿写一个或几个内容相关、句式相同的句子。这种考查往往与修辞的考查结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仿写越来越与逻辑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2.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简释:“常见修辞方法”指上面九种,明确了考查的范围,“正确运用”是指不考查修辞的概念、术语,重在“运用”,即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一、修辞式仿写
1.(2014·浙江)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4分)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句式1分,意象关联2分,表达1分)
答题提示: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方法。本题可就近联想与“弯月”相似的事物,如“残花”“飞絮”“晨霜”等。
2.(2013·浙江)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5分)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25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前两句比喻合乎事理,3分;第三句合乎事理,1分;表达生动形象,1分)
答题提示: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的句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3.(2011·浙江)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1)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2)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3)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4)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5)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6)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句式、关系相同2分,表达优美2分)
答题提示:解答本题既要做到形似,也就是顶真的修辞;又要兼顾神似,即树、叶、花、花香的关系。
二、逻辑式仿写
4.(2017·浙江)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逻辑1分,句式1分,语言1分)
答题提示:解答时首先要结合例句,明确归谬法的表述特点。即先摆出要反对的观点,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进行
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仿写时必须要符合例句的形式,采用以“如果……那么”为关联词语的假设复句的形式。
1.考查频率:轮考。
25
2.考点:综合性。与语法(句式)、修辞一起综合考查,尤其是在修辞上,多与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等手法相结合。试题难度大。
3.试题:①难度大;②填空式和命题式。
4.语料:文学味浓,尤其是诗意盎然。
5.特别关注考向:仿写与逻辑结合起来考查。
Ⅱ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
题点一 修辞式仿写:形与神
一、比喻:打比方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知识运用1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愿播进你肥沃的土地,萌发一片葱郁的生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假如我是一个音符,我愿谱进你甜美的歌里,鸣奏一曲动人的旋律。
25
假如我是一滴春雨,我愿洒进你干涸的心田,滋润一段诗意的人生。
知识运用2 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方法。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湖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 (示例)一棵向上的春苗 一朵奔腾的浪花
二、比拟:变个脸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给“秋雨”以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比拟的本体与拟体(人和物)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于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知识运用3 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另外选择一种事物,表达出一种善意。
沙发: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坐请坐”/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抱抱你”的姿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茶杯:人家都说/我的模样好像表示/“请喝水请喝水”/其实不是/这是一种/“让我亲亲你”的笑容。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而“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做代表
25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4.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
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做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做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
知识运用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一作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答案 D
解析 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2)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25
(3)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说大话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
知识运用5 我国传统节气,不仅是身外纯自然的季节,更是生命的四季,四季景致莫不附着生命的律动。请仿照示例,在“立春、惊蛰、清明、夏至、寒露、霜降、大雪”这几个节气中挑选两个,写两则对节气的个人解读。要求:字数相等,意蕴贴切,并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示例:大暑——骄阳似火,热到极致,繁荫蔽日,蝉歌如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立春——春已归来,收尽余寒,草长莺飞,花香鸟语。
惊蛰——轻雷隐隐,凝聚雨露,万物苏醒,虫叫蛙鸣。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按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①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5
②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③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按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按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虽然上下句字数相等,但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
知识运用6 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不超过30个字。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对偶修辞的能力。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时表现出了相似的感受:很面熟。两人有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为他们确实是前世有缘,所以才会有一见如故的感受。解答此题需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要求。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
25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余秋雨《上海人》)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季羡林《八十述怀》)
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周大新《向上的台阶》)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知识运用7 (2017·山东)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个字。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答案 (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解析 首先明确开场白的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个字”。分析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及其与前后分句的联系。文段所要补写的句子是对“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的进一步描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是为了使描述更加形象、生动,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词语的避重与重字有别: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而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紧凑密集之感。
(3)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25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知识运用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垛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节选自《柴禾》,有删改)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八、设问:自问自答
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知识运用9 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人们在关注自己是否衰老时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感官,不妨自己诊断一下:你的鼻子能否嗅得出四季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皮肤能否感觉出海滩上沙粒的粗细和清风的徐疾
25
?如果这些你都可以,那就不能以为自己衰老了。
答案 (示例)你的耳朵能否分得出音乐的悲欢 你的眼睛能否辨得出天空中彩虹的浓淡和云霞的明暗
九、反问:无疑而问
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2.种类。
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知识运用10 下面是某同学在教师节给老师写的感谢信的开头,请替该同学续写两句话,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意。要求:使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40个字左右。
老师,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让我怎么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老师,您是海,我是舟,没有您的承载,我怎能扬帆远航 老师,您是山,我是泉,没有您的孕育,我怎能涓涓流淌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2)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自己回答;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的思想,答在问中。
一、仿写要求:形神兼备
修辞式仿写的要求是既形似又神似。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做到:
1.形似: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1)句式一致。仿写的句子与给定的范例句式一致是仿写的基础。
(2)修辞一致。这是仿写的关键。要求修辞一致,有时不是单指哪一种修辞方法,更多的是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
2.神似:内容一致,联想相称
25
(1)内容一致。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很不协调,不统一。
(2)联想相称。仿写题,尤其是修辞式仿写,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侧重考查考生的丰富的联想能力。具体而言,需要考生运用相同或相似、相对或相反联想以及相关联想等几种联想方式。
①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的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方法都遵循了相似联想的规律。这也是仿写的主要联想方式。
②对比联想。即由对某一事物感知联想起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比如由悲观之人、物联想到乐观之人、物等。
边练边悟1 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写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时间是空的。它大到无边无际,如一切生灵惟一裁判,如神;它小到无影无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奴隶。它操纵着生命而又似乎被人操纵。它掌管了生杀予夺大权而又隐形无声。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时间是谁?它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如被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的生命 ②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 ③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产婆
二、三类仿写题的仿写要领
(一)填空式仿写(嵌入式仿写)
填空式仿写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有时候是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边练边悟2 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必须符合文段主旨。
阅读屈原,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力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思想、文化的传承也铸就了中国文化,也正是这种吸收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答案 (示例)阅读陶潜,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告诫激励着一代代人继往开来
阅读李白,就是在阅读一种伟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激励着一代代人书写正直人生
25
这类题,无论是把要仿写的句子放在文段中间还是结尾(放在中间的叫嵌入式仿写,放在结尾的叫续写式仿写),解答时都要注意:
①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上下文,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要求都蕴含在这里面,这是审题的重点所在。
②仿出的句子不仅在句式、修辞、内容、用语、情感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上下文保持一致,更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连贯,语境要一致。
(二)命题式仿写(话题式仿写)
命题式仿写也叫话题式仿写,它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只是要求句式、修辞方法等相同而已。有时候话题比较自由,只提供要求和例句,然后让考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仿写。
边练边悟3 仿照下面关于“蓝天”的示例,以“大海”为话题,续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近即可。
白云恋我一往情深,蓝天赐我无限期盼。我期盼行万里路,亲身感受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那独坐但情意悠然的闲适:做一朵白云静享自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浪花恋我一往情深,大海赐我无限期盼。我期盼读万卷书,亲身感受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迎风而奋力摇橹的豪情:迎朵朵浪花披荆斩棘。
(示例二)潮水念我情意绵绵,大海赐我无穷想象。我想象泛舟沧海,亲身感受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静谧且夺人心魄的美好:做一波潮水沉醉诗意。
(示例三)浪花爱我情深意重,大海予我辽远梦想。我梦想乘风破浪,亲身感受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那深沉又坚强不屈的豪迈:做一波潮水纵享激情。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句要与例句的句式保持一致。
②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句的修辞方法要与例句的保持一致。
③看清题目要求,仿写是另立话题还是顺着原先的话题。
④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
(三)对联式仿写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源远流长,对联的出题形式主要是给出一联(一句),要求对出另一联(一句);或者给出短语,要求组成对联。这实际上也是仿写句子的过程,只是对联本身还有音韵和平仄(现在只是对下联与上联的末字有平仄要求),比一般的
25
仿句难度稍大。
边练边悟4 下面是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国人书写的两副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起来,其中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给出。(不得遗漏短语)
难报恩来 生为国家 耿耿忠心昭日月 何堪魂去 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 德同湖海 洋洋正气结丰碑 死为人民
(1)上联:千秋青史何堪魂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2)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仿写对联,要注意把握对联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①在内容上,上下联语意应相承或相关。
②在形式上,上下联应符合绝对的工整对仗。比如,字数完全相等,词性相对,结构一致,等等。
③在韵律上,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
仿写审题——审出显隐要求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
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
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
(1)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
(2)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注意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一致。
(3)内容特点,保证仿句与例句的句意性质一致。
(4)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
(5)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
(6)标点的暗示,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等。
审题示例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25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审例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
②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方法。
③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④感情特点:略带伤感。
⑤用词:简洁。
⑥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
题点二 逻辑式仿写:表与里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与他所掌握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密切相关。语法,决定语言“通不通”;修辞,决定语言“好不好”;逻辑,决定语言“对不对”。逻辑是个多义词,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主要包括概念、命题、推理等内容。
一、概念
每一个概念,揭示的都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借此可以准确地把一种事物或现象跟其他事物或现象区别开来。每个概念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外延则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
1.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平日里所说的词语,是从语言角度的叫法;如从逻辑角度,则叫“概念”。概念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很复杂:
①一个概念可以用多个词语表示。如父亲,概念可以用爸爸、老子、爹等多个词语表示。
②一个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概念。如海,在北京人、广东人、云南人的理解中其概念内涵是不一样的。
既然概念与词语之间有这么复杂的关系,那么就要注意透过词语看词语背后的概念。要正确使用概念,就必须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与我们理解的床并不是一回事,它实际上指的是围在井口的一圈栏杆。
2.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念之间共有五种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25
知识运用1 判断下列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
①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②教师——作家
③文学作品——散文
④真理——谬误
⑤黑——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全同关系 ②交叉关系 ③包含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3.概念的分类
分类时必须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划分,否则容易犯概念交叉的错误。如:出席“十九大”的代表有公务员、军人,还有不少女代表。“公务员”“军人”与“女代表”之间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知识运用2 请说出下列句子中概念使用的错误。
(1)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说及外国名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散文、小说”与“外国名著”有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2)抓不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面实现小康的一件大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抓不抓”是肯定否定两面词,而“实现小康”是肯定面,可在“全面”前加“能否”。
(3)我国长期以来提供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天气预报,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气候保障,这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我国气象部门的责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均属“海上活动”,三者不能并列。
二、命题(判断)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就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的思维形式。判断有一个真假问题。“苹果是水果”“钢笔是笔”都是真判断,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都以太阳为中心运行”都是假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有一些判断的真假,一时难以下结论。如“宇宙人是存在的”“飞碟是外星人的飞行器”“光速是速度的极限”,只有通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断定这些判断的真假。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等,就犯了判断不符合实际的语病。
25
命题与句子间的关系也很复杂,它们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一个句子不止一个命题,它就是多义句,即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在字面意义外还有隐含意义。多义,很可能造成歧义。如:王刚在飞机上写字。这就是一个歧义句。
知识运用3 (1)说说下列句子的隐含信息。
①你准备坐飞机还是乘高铁去上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人准备去上海,还没有出发;选择何种交通工具,由自己定夺。
②从那以后,祥林嫂就不再提那件令人伤心的事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是自愿的,有难言之隐;祥林嫂过去常提起那件事。
(2)判断下列命题错误的原因。
①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师”与“作家”是交叉关系,不能使用不相容选言命题。
②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工作证”与“学生证”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选择关系。
三、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它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部分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推理形式:
(1)三段论。如: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
(2)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两种可能引申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推理往往要借助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1)条件关系:
①充分条件关系:只要A,就B。(有A就有B,有B则不一定有A)
②必要条件关系:只有A,才能B。(有A未必有B,有B一定有A)
③无条件关系:除非A,才(不)B;无论A,都B。
(2)假设关系: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正句说出结论。
①偏句假设条件实现,结果就能成立:如果A,就B。
②偏句与正句语意相悖,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偏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作实现而改变结论,这种句子更强调正句。即使A,也B。
25
(3)选择关系:
①或此或彼:与其A,不如B;或者A,或者B。
②非此即彼:不是A,就是B。
③取此舍彼:宁可A,也不B。
用复句表达时,不要用虚假的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能滥用关联词,强加因果,更不要把各种逻辑关系搞混。
知识运用4 说出下列复句的错误。
(1)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前提“普通话说得很好的都是北京人”,显然虚假。
(2)我数学很棒,因此对语文不感兴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强加因果关系。
(3)只要勤奋学习,必将取得好成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过于武断,勤奋学习只是取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之一。
知识运用5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它包含两个性质判断构成的前提,和一个性质判断构成的结论。请根据第①句话的三段论推理示例写出第②句话的三段论推理。
示例:①你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你应当学好经济理论。
大前提:经济学院的学生都应该学好经济理论。
小前提:你是经济学院的学生。
结论:你应当学好经济理论。
②这部连续剧不是优秀作品,因为优秀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前提:优秀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
小前提:这部连续剧不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
结论:这部连续剧不是优秀作品。
四、逻辑规律
1.同一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
25
的“三同一”思维过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里两个“群众”所表达的概念并非同一,前者是集体,后者指“群众”中的一员。该推理违反了同一律。
2.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假。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肯定又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如: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3.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假的,必有一真。它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矛盾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而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维的明确性,避免“两不可”。
知识运用6 分析下面的例子,看看它们分别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
(1)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违者“一触即死”,自然不能再法办,违反了矛盾律。
(2)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纳他的意见与否,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也不能同时肯定,违反了排中律。
(3)编辑同志,您说我的作品不够成熟,显得幼稚,那您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发表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的“幼稚”是指作品不成熟、不完善,并非指儿童文学,违反了同一律。
逻辑式仿写题是伴随新课标要求考生提升思维运用与提升素养而产生的新仿写题型。它以仿写的句式基本一致为表,行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之里,具体来说,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概念、准确判断和合理推断三种思维能力,发现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种种不合逻辑的问题。
一、推断式仿写题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
25
的共鸣。
①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③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它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城市的生态系统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不是城市绿化好就能说明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好 ③不是好的生活环境就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种类型,要做到“三抓”:
1.抓表述绝对化的词
推断题中往往出现许多表述过于绝对化的词,含有这种词的句子应该被重点注意。表述绝对化的词有“一定”“肯定”“必定”“都”“全部”等。含有这种词的句子,往往因推理条件不足,无法得出推理结论,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抓表述绝对化的词,是检查逻辑推理是否存在问题的一个捷径。
2.抓标志逻辑关系的关联词
关联词,是破解句间关系的密码。抓住关联词,迅速明确句间逻辑关系,从而仔细推断逻辑关系的合理性。常见的三种关系是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
(1)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2)因果关系: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外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等。
(3)假设关系: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那么……,即使……也……。
25
3.抓句式形式
逻辑式仿写,虽然以逻辑一致为主,但也应注重句式的形式。既然是仿写,就要求仿句与例句在句式上一致。如发现原句与例句在句式上不一致,还要在保证逻辑一致的前提下,对原句作必要的句式变换。
二、三段论式仿写题
3.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例句,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要求: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
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谁如果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不会成功
④如果有大雾,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停飞
4.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据《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援助燕国攻打孤竹国。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山川草木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孤竹国地形,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急。这时,上卿管仲献计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我们军队里的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居然找到了出路,齐桓公大喜。后来队伍行进到山中,几天都找不到水源,大家口渴难熬,齐桓公一筹莫展,连管仲也束手无策。这时,大臣隰朋建议说:我听说,蚂蚁冬天筑巢穴在山的南面,夏天筑巢穴于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们挖掘,果然挖出了水。齐桓公十分赞叹隰朋的聪明才智。
文段中,管仲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过程是:老马是认识道路的,这几匹马是老马,所以这几匹马是能认识道路的。
文段中的隰朋找水也运用了同样的推理,请仿照管仲的推理过程,写出隰朋找水的逻辑推理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蚂蚁窝下面有水源 ②这里有蚂蚁窝 ③所以这里下面有水源
三段论是一种常见的推理形式,其公理简单地说就是:凡肯定或否定了全部,也就肯定或否定了部分和个别。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对这种推理形式进行仿写,既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和要求,又要符合题目自身的要
25
求。
三、反驳式仿写题
5.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缘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①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此就说明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
②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评价大学有很多要素,藏书丰富并不能说明大学就一定是一流的。
②书店里的图书更多,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
在逻辑学里,通常把论证对方论题虚假或不成立的过程称为反驳,反驳可以从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三个方面入手。反驳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出对方语言的漏洞和误区,确定反驳的角度;第二步,说明反驳的理由和原因;第三步,若需要可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第四步,按照要求采用不同的语气,或委婉或严厉等。对于仿写来说,一般都提供反驳的例子,审题时特别要审出反驳的方式、方法,反驳使用的语气等。
值得注意的是反驳常用的一种方法——归谬法。它首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推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
对点精练一 修辞式仿写
1.请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生动。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0个字。
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鼓起船帆,借远古吹来的风或顺流而下,或逆风而上;划动船桨,借湖海荡起的波或驶向彼岸,或回归炊烟升起的地方。《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论语》以其对“仁”的深入理解,给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描绘希望的图景 ②《史记》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给它所绘就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播撒灵动的种子
25
2.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请仿照示例“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 佛系买家:不咨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
佛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佛系学生:不旷课,不抬杠,不质疑,考试分高拼人品,及格便是缘,挂科也认命。
佛系父母:不比较,不强求,不矫情,子女优秀不炫耀,平庸不苦恼,垫底不沮丧。
佛系粉丝:不掐架,不疯狂,不反黑,偶像人红不激动,贴吧时常逛,帖子从不开。
(写出一类人物即可)
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优美无以匹敌,它的博大精深让人惊艳:往往一字之差,含义就有天壤之别。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子。
示例: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脑袋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脑袋测不出的东西叫智慧。
鼻子闻得到的东西叫气味,鼻子闻不到的东西叫气息。
脸上看得出的表情叫气色,脸上看不出的表情叫气魄。
脚下走不到的距离叫幻想,脚下走得到的距离叫梦想。
(写出两组句子即可)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使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画线处相同。
示例: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而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地微笑,沉默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如果你是太阳,何必为一丝热的消散而哀伤。
如果你是月亮,何必为乌云挡着面庞而匆忙。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淡然地俯视,不急不慌。
5.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
玩 耍
孩子
找松鼠陪你去玩吧
在树杈上抓野果子
25
顺便向鸟儿问个好
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找蚯蚓一块去玩吧/搓一些泥巴小人儿/把自己变成小花猫
解析 注意意象合适,语言连贯,有诗意。
6.仿照下面这首小诗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段文字(第一句已写好)。
你如果
缓缓把手举起来,举到顶
再突然张开五指
那恭喜你
你刚刚给自己放了个烟花
你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解析 此题为开放式仿写。想象要符合逻辑、情理,表达的是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励之类积极、健康的内容。
对点精练二 逻辑式仿写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残疾考生魏祥为什么只要求解决母子的住宿,没有其他要求?答案很简单:自尊与善良。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尊与善良,就会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现在,举国上下都在提倡自尊与善良,这样,势必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强国梦也就实现了。
①一个人失去了自尊与善良,不一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答案 (示例)②提倡自尊与善良,不一定迅速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 ③文明程度提高了,强国梦不一定实现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繁荣的网络语言生活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方便快捷、生动幽默的正能量网络语言,极大丰富了社会语言生活,避免了诸多违法乱纪行为;另一方面,大量失范的网络语言不仅充斥网络空间,还向线下语言生活快速渗透,扰乱了固有的民间文化。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已势在必行,能使汉语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①正能量网络语言不一定能避免诸多违法乱纪行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失范的网络语言不一定能扰乱固有的民间文化 ③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不一定能使汉语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国目前有52项世界遗产,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世界遗产不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不能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消失;只要我们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①即使是世界遗产,也应该属于一地一国,然后才属于全人类。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即使是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也可以追求商业利益,但不要过分 ③即使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也未必就一定能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5.归谬论证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法。即对一错误论题不直接否定,而是先假定其真,然后据此导出荒谬的结果,由结果的荒谬推出该论题的荒谬。
25
(1)下面文段中,爱迪生可能会怎么说?请运用归谬法补写一个反问句。
一个年轻人很想成为爱迪生的助手,他找到爱迪生,并对爱迪生说:“我发明了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爱迪生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问:“为什么不可能?”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按照这种归谬逻辑,以及下面的示例仿写一句。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如果说坐拥万卷书的人就是博学之人,那么书店老板一定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如果能溶解一切,那么又用什么容器来装它呢
(2)(示例)①如果说一直笑脸相迎的人就是幸福的人,那么小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②如果说有资历就意味着权威,那么百岁老人就是最有权威的人了。
③如果说只要努力的人就是成功的人,那么王莽就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人了。
④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是肮脏的,那么微量放射性无处不在的美丽大自然就是最肮脏的了。
(写出一句即可)
6.下面文段有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就承诺而言,即使千金一诺最为沉重,但空口无凭又最为虚泛,观其行径还要等待漫漫时间的印证,所以“信”在外化体现方面,就产生了一种加固信任的仪式。信誉建立,比城池建造更难,信诺百事才可能筑造起一道信任的高墙,而且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国之信,建之无形,毁之无影,易毁难建,去即无存。一国对外要维护信用,对内要建立信誉,政府的公信力就能形成。
①假设关系不成立,应修改为:虽然千金一诺最为沉重。
②________________,应修改为:但毁诺一事就可颠覆信任的根基。
③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应修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②递进关系不成立③政府的公信力才能形成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