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及限时综合训练(附解析共78套浙江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及限时综合训练(附解析共78套浙江版)》 共有 7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 Ⅰ 真题研练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考点要求 ‎1.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简释:“标点符号”分为点号七种,标号九种,重点是点号。“正确使用”是指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正确、判断正误。‎ ‎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以成语为主,兼及歇后语、俗语等。“识记”“理解”“正确使用”点明了掌握的三个阶段。“正确使用”最重要,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1.(2018·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答案 C 答题提示 要在把握文段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词语含义、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A项“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用于形容观赏的人很多,并与后面“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表意一致。B项“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与画笔下的“蝴蝶、花朵、叶子、大树”搭配自然。C项“关于”是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这里应用“对于”,‎ 35‎ ‎“对于”也是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引进“绘本创作者”,他们也是“观照”的发出者。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如果表述成“对于绘本创作者来说”,会显得更完整更准确。D项“观照”意为观察、审视,它审察的对象既可以是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A 答题提示 本题重点考查冒号、顿号以及引号等标点符号的配合使用。解答本题应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基础上,依据常用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重点推敲画线句子的内部结构及含意表达,将相关标点符号加以比较、鉴别、确定。甲处实际上是两句话,前一句讲什么是插画,后一句讲什么是绘本,而不是后一句阐释前一句,因此,冒号应改为句号。乙处应该重点推敲的是顿号,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在这里“蝴蝶、花朵、叶子、大树”以及“色彩、实物”分别是并列的,无误。丙处是一句引语,所引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在后双引号里面,无误。‎ ‎2.(2017·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启 B.付与 C.不管 D.独一无二 答案 B 答题提示 A项“开启”含“开始、开创”之意,与后面的“项目”搭配得当。B项“付与”意为“交给”,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如“将款项付与乙方”。此处应用“赋予”。“赋予”往往与“重大任务、使命”等抽象名词搭配,且带有郑重色彩。C项“不管”是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与之呼应。D项“独一无二”意为“没有可以相比的”,与后面的短语搭配得当。‎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B 35‎ 答题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句号及引号的用法。甲处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顿号用于并列词语间,无误。乙处的标点错在“临界值”后的逗号,“达到临界值”与“超过人类智能总和”是并列结构,充当“奇点时刻”的定语,逗号应改为顿号。此句引号作用与甲处同。丙句的顿号使用正确。‎ ‎3.(2016·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答案 A 答题提示 本题从不合语境的角度设误考查词语的使用。A项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不合语境。B项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符合语境。C项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符合语境。D项竹筒倒豆子: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符合语境。‎ ‎4.(2015·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答案 B 答题提示 A项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当。B项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不合语境。此处应用“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或东西)。C项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用在此处恰当。D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用在此处恰当。‎ ‎5.(2014·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 35‎ 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 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答案 A 答题提示 A项推托:借故拒绝。与其后面的“工作繁忙”相照应,使用正确。B项“不只”是连词,意思是“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这里应用“不止”。“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C项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用“不温不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情温和,也可以形容销售行情不火爆。D项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此处属望文生义。‎ ‎1.词语题命题特点:‎ ‎(1)考点全面,重点突出。实词、虚词、成语、俗语全考,重点考查成语。‎ ‎(2)所选词语皆为生活中常见常用且易错易混的。‎ ‎(3)所选语段注重生活化、人文性。‎ ‎(4)把词语置于一个文段中,更加突出语境的辨析能力。‎ ‎(5)题型趋于综合化:与标点放在一起考查。‎ ‎2.标点符号题命题特点:‎ ‎(1)与词语放在一个文段内一起考查。‎ ‎(2)重点考查日常学习中使用频率高且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句号、引号等。‎ ‎(3)难度不大,“点”到为止。‎ ‎3.把词语与标点符号放在一个文段内考查,总分5分,词语3分,标点2分,且两题题干大都为“负选”型(选出不正确或有误的一项),降低了试题难度。‎ Ⅱ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 35‎ 考点一 正确使用标点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常见的点号有七种,标号有九种。见下表:‎ 点号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 ‎?‎ ‎!‎ ‎,‎ ‎、‎ ‎;‎ ‎:‎ 标号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 书名号 间隔号 连接号 专名号 ‎‘’‎ ‎()‎ ‎——‎ ‎……‎ ‎.‎ ‎〈〉‎ ‎·‎ ‎-‎ ‎——‎ ‎“”‎ ‎[]‎ ‎《》‎ ‎  ‎ 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其中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不大常用,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一、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一)顿号用法 35‎ 顿号的用法可用下面的歌诀来概括:‎ ‎①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加逗号,而不加顿号。如: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③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如“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就不能用顿号。)‎ ‎④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如:他看上去十七八岁。)‎ ‎⑤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如:“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⑥连词前不带顿。(并列词语中“和”“及”“或”等连词前不加顿号。)‎ ‎⑦并列词语带语气词,不打顿打逗。(如: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糟。)‎ 知识运用1 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E.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F.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答案 D 解析 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C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则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淮剧”后面的顿号、“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D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E项不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应使用顿号。“二三线”是指“二线”“三线”,不表概数,要使用顿号,应为“二、三线”。F项并列词语之间如果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则连词前不再用顿号。去掉“和”前面的顿号。‎ ‎(二)逗号、分号用法 35‎ ‎1.逗号使用时要注意:‎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包括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倒装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连词与分句之间等。“但是”“所以”一类的关联词,表示句内关系时,其前用逗号;表示句间关系时,其前用句号。行文中一个完整的意思说完,要用句号,切忌一“逗”到底。‎ ‎2.分号使用时要注意:‎ ‎(1)并列复句中,如果分句内已用了逗号,分句间则使用分号。‎ ‎(2)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知识运用2 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答案 C 解析 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C项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知识运用3 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 B 解析 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要用分号。‎ 二、句号、问号、叹号 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 35‎ 其中,问号使用要特别注意:‎ ‎(1)问号是句终点号,对先说谓语、后说主语的倒装疑问句等中间有停顿的句子,只在末尾用问号,不要在句子中间用问号,中间只能用逗号。‎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选择关系的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而第一个分句后面用逗号,不用问号,因为复句只能有一个句终点号。‎ ‎(3)有疑问词语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句子中有疑问词语,有表示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是很明显的疑问句,句末应该用问号。但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问的词语或者疑问的形式,却并不要求回答问题,这只是陈述一种情况的陈述句,不是反问句,故不用问号。‎ 知识运用4 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 答案 C 解析 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在一个句子中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如C项)。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三、冒号、引号 ‎(一)冒号用法 ‎1.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3.“××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5.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范围必须清楚,否则就会造成误解。‎ 知识运用5 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让子弹飞》中的三大牌:姜文、葛优、周润发一起出席了电影首发式。‎ 35‎ C.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答案 A 解析 A项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B项“三大牌”和“姜文、葛优、周润发”是同位成分,不能用冒号,应去掉冒号或把冒号改为破折号。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二)引号用法 ‎1.引号的具体用法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讽刺或否定。④表示特定称谓。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2.使用引号应注意三点:‎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知识运用6 下列各句中,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倒是欣赏他那样比较放任演员发挥的导演,如果有导演告诉我“你这个动作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拍戏的。‎ B.“我悄悄挤进了电影的阵容,只是小打小闹,”赵本山谦虚地说:“我跟别人没法比,包括我的学生小沈阳,我们一直是在学习。”‎ C.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一个人应该早立志,立大志。‎ 答案 C 解析 A项引文内的第二个逗号应放到引号外,因为引号中的句子是“告诉”的宾语,作了句中的成分,不独立。引用只是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即使前面有“说”之类的词语,其间也不能用冒号,且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B项“赵本山谦虚地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说”在引文的中间,其后只能用逗号。D项“说过”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引文被当作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时,引文前用冒号表提顿作用,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四、破折号、括号、省略号 35‎ ‎(一)使用破折号应注意三点 ‎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2.破折号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也可以表示话语突然中断,戛然而止。‎ ‎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二)使用括号应注意两点 ‎1.括号是用来注释或补充说明前面词语或句子的;括号中的内容并不很重要,也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没有它也不影响意思的完整性。有些话明明是正文,就不能用括号。‎ ‎2.括号要紧挨着前面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或句子。‎ ‎(三)使用省略号应注意四点 ‎1.省略号的作用相当于“等”“等等”“之类”,因此,省略号后面不能再用“等”“等等”“之类”。‎ ‎2.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 ‎3.状语内部或定语中心词之间不能用省略号。‎ ‎4.省略号可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或说话断断续续、沉默不语。(与破折号的近似用法相区分)‎ 知识运用7 下列各句中,括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的一年里,一些老牌出版社也不甘示弱(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纷纷推出了许多专业水平很高的助学读物。‎ B.第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由老挝命名,意为一种大淡水鱼。)正逼近福建中南部沿海,并极有可能正面袭击厦门。‎ C.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 D.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删去了。)‎ 答案 D 解析 A项在注释句子中某部分内容时,句内括号应紧贴在被注释的部分后。该项括号中的内容是对“出版社”的解释,不是对“不甘示弱”的解释,因此,应改为“出版社(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也不甘示弱”。B项句内括号中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应去掉括号内的句号。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注明引文出处的,要紧贴引文。将句号移到括号后面。D项使用的是句外括号,括号中的内容是注释整个句子的,使用正确。‎ 知识运用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省略号和书名号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B.这组策划报道正处于植树季节,时效性强,“用数据说话”,不仅具有说服力,更具有号 35‎ 召力——号召市民投身到护绿建绿的队伍中来!‎ C.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D.但是,谁来制约?谁来监督?……尚有一系列的疑问。‎ E.以《团结、友谊、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F.《〈第一财经日报〉发刊词》发表于2014年11月15日。‎ 答案 CE 解析 C项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E项书名号应改为引号,书名号是用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影视戏剧名等的,不能滥用。‎ 解答标点符号题,一定要把标点符号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千万不可机械记忆。‎ ‎1.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中华山河表里形胜,自然的奇迹似乎是顽皮的山鹿率性奔跃之后留下的斑驳蹄印。两千余座石窟、十万余尊佛像从北魏开始启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时空廊坊。一代复一代的工匠勒绳搭架在山崖钎凿锤打,劳作的汗渍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图,他们湿漉漉的发髻几近浸透了半个洛阳城。[甲]诸佛、菩萨、罗汉、力士、夜叉、飞天……,或立或坐或卧,姿态万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悯,俯视世间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乙]佛的目光要把这一切包容了,无论你是谁,从哪里来,在智慧与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都俨然一粒尘埃。[丙]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权势,在此且放下——因为,你在佛的面前永远是孩子。‎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多余,应去掉。‎ ‎2.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孟子好骂。他骂杨墨,但他更骂诸侯。他常常骂得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甲]对梁惠王父子,他好像尤其恼火,一则当面骂梁惠王“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这简直是说出了专制君主的共同兽性。“不仁哉梁惠王也!”再则背后骂梁襄王“不似人君”。[乙]他把当时所有的诸侯,一律骂为“五霸之罪人”,认为他们全都“嗜杀人”。我以为,在先秦,有五种主要的人格理想,其中一种就是孟子式人格。[丙]孟子式人格是什么?就是大丈夫!‎ A.甲B.乙C.丙 答案 A 35‎ 解析 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应放在逗号前,“率兽食人”后。‎ ‎3.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洞庭湖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以及湘江河口的横岭湖等四部分组成。然而一张张钢丝网割裂了完整的洞庭湖。[甲]这些钢丝网通常高四五米,每边长约二十公里。这些钢丝网不但网住了鱼虾,而且还导致了当地生态的退化和经济的萎缩。‎ 对此,不少渔民痛心疾首。[乙]他们连发三问:“这些围网是谁建的?”“谁来监管这些围网??”“围网何时拆除???”‎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3月,湖南省启动了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开始全面清理非法网围。网退鱼进,长此下去,[丙]洞庭湖定当重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气象。‎ A.甲B.乙C.丙 答案 C 解析 括号及其里面的内容应放在后引号之后,表示对引文的注解。‎ ‎4.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甲]在名利前多一点清亮,少一点污浊,在感情上多一点率真,少一点做作。虽然胸无城府难免要吃亏和碰壁,[乙]但清浅者总比那些阴鸷深奸的人活得轻松、自然、快乐。[丙]正如《菜根谭》所说,“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清浅且快乐着,何必像水仙装蒜那样装深沉。‎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少一点污浊”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1)反复试读,以停顿长短来确定句中点号。在一个句子中,句末点号停顿最长,分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把握停顿的长短,便于确定标点。‎ (2)分析句子成分,确定逗号、顿号。例如: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本句中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句中作谓语,所以中间应用逗号,不能用顿号。例如:老李的包子做得好,馅大、皮薄、味香。“馅大、皮薄、味香”在句中作补语,并列词语作补语时中间应用逗号。‎ (3)语意分析法确定标点。例如:①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担任队长职务。②他在《铁道游击队》里扮演队长角色。析:同一个词,例①必须用引号,例②必须用书名号,主要原因是语境不同。‎ (4)层次分析法确定顿号、逗号、分号。例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会的实力。析:各国家之间是并列关系,属于并列词语作主语的现象,可是有的词语内部又有小并 35‎ 列,如“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如果一味用顿号,则层次不明,所以要把中间四个表示国家之间不同的顿号全改为逗号。‎ 考点二 正确使用词语 题点一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一、近义实词辨析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一)意义辨析 ‎1.辨析角度 ‎(1)词义侧重点 ‎①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如“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侧重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侧重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状态”。‎ ‎②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动作的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如“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侧重指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侧重指思考的“深入”,“寻思”侧重指思考的“反复”。再如“扩大”与“扩充”都有“向外发展”的意思,但“扩大”侧重指“由小到大”,“扩充”侧重指“增长充实”。‎ ‎③形容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区别往往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如“陡峭”与“峻峭”,前者侧重指“陡直”,后者侧重指“高峻”;“冷僻”与“冷落”,前者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后者侧重指“不热闹,不热情”。‎ ‎(2)词义轻重 不少近义词在语意上有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语意较轻;“讥笑”‎ 35‎ 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研究—研讨 损伤—破坏 固执—顽固 希望—期望—渴望 轻视—蔑视—藐视 ‎(3)词义范围大小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的近义词组 年华—年岁 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 事情—事件—事故 时代—时期 战争—战役—战斗 广阔—宽阔 出现—涌现—呈现 ‎2.辨析的主要方法 从上面三个角度辨析,主要使用“词素区分法”。所谓“词素”,即字,字是词的构成成分,在多数汉语语汇中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两个近义词往往含有相同的词素,而这些相近词语的意义差别,往往落在两词相异的词素上。通过比较相异的词素,就能把握两词的差别。所以,只要提取出相异的词素来加以研究,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找到两个近义词的区别。例如“疏离”与“疏远”,两词明显的相异词素是“离”和“远”,这两个词素在原词中均表示“疏”的结果,只是结果不同,“离”只表“疏”的状态,并不强调“疏”的程度,而“远”则是“疏”的程度,且程度较重。‎ 边练边悟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门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至今没有被淹没,全靠书籍记载流传。‎ B.青春期的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控制能力差,相对于成年人更需要规则的约束,校园暴力的频发正影射出校园规则的失范。‎ C.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乱丢垃圾、践踏草坪、爬树合影以及“到此一游”等,这些旅游恶习年年被抨击,岁岁被吐槽,却屡禁不止,来年照旧。‎ D.在同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过程中,张自飞善于开动脑筋,屡出奇招降服犯罪分子,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后来更是被评为“十佳政法干警”。‎ 答案 C 35‎ 解析 A项淹没:(大水)漫过;盖过。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湮没”。B项影射:借甲指乙;暗指(某人某事)。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折射”。C项吐槽:对话语、事物等予以犀利的批评。用于此处恰当。D项降服:投降屈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降伏”。‎ ‎(二)色彩辨析 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有些词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不过,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 边练边悟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很多网友认为某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种说法不免太________了。‎ ‎(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______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超市将_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A.果断 磋商 敬赠 B.果断商量惠赠 C.武断磋商敬赠 D.武断商量惠赠 答案 C 解析 (1)“果断”是褒义词,而“武断”是贬义词。(2)“磋商”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3)“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 ‎(三)用法辨析 ‎1.看其不同的适用对象 近义实词的适用对象不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词都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改进”后面只能跟“工作、方法、技术”等,“改善”后面只能跟“生活、条件、关系”等;二是指使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一般对象,有的则适用于特定对象,如用于长辈、晚辈,上级、下级间,又如用谦称还是敬称的不同等。‎ ‎2.看其不同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近义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有的是有区别的。如“公然”与“公开”,都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然也不同。‎ 35‎ 边练边悟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著名的“糖果实验”表明,人的自我管理情绪达到理智伴随情感的自律状态,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B.一个有较高情商的人,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并且能够做出恰当的反映。‎ C.目前,对有些企业来说,创新和升级还是较为遥远的梦想。“中国制造”真正需要的是重新审核劳动力价值,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管理模式。‎ D.在入学考试中,我反复捉摸最后一道题的解法,但始终没有头绪,不由得有些紧张,额上沁出了汗珠,握笔的手也微微颤抖。‎ 答案 A 解析 A项表明:表示清楚。用于此处正确。B项“反映”为动词,根据语境此处应用名词“反应”。C项审核: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用于此处不合对象,应用“审视”。D项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用“琢磨”。‎ 二、近义虚词辨析 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1.从词性、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又如“进而”和“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和“只有”,前者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2.从虚词的使用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用“对于”。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②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③“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 ‎3.从虚词搭配角度辨析 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 35‎ 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即使……也……”“倘若……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 ‎4.从位置角度辨析 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比如,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以致”。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后;如果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用在主语前。‎ 边练边悟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宇博智业研究中心认为,物联网大潮下的智能家居行业在中国以致全球都有宽广的近景,是物联网时期下的朝阳行业。‎ B.距离“岁月”号船难已经三周年了,船长和船员在出事后非但没有救助乘客反而径直逃生的行径至今仍深深刺痛着遇难者家属的神经,道德警钟须长鸣。‎ C.有人将谣言看成一种社会情境,它一旦被许多人相信,就会进一步增加相信者的人数,从而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认知偏差,激发社会负面情绪,形成单向度价值判断和同质化思维。‎ D.鉴于健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报告,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出台禁烟条例刻不容缓,要将戒烟纳入国家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答案 D 解析 A项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应用“乃至”。B项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强调动作不间断。应用“径自”。C项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应用“进而”。‎ 边练边悟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____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或者除非只有 C.即使或者除非只有 D.即使甚至因为如果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主要看搭配情况。第一处,“虽然”表转折,多用“但是”“可是”“却”‎ 35‎ 等与之呼应;“即使”表让步假设,常用“也”与之呼应。语境中“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且后面有“也”,所以应选“即使”。第二处,“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结合前后语境,“站在你身边”比“从你身边走过”更能强调下面的“视而不见”,所以应选“甚至”。第三处,“因为”通常与“所以”搭配使用,也可以先阐述结果,再表述原因;“除非”通常表示唯一的条件。语境中“还不引人注目”只是阐明一种原因,所以应选“因为”。第四处,“如果”表示假设,“只有”表示条件。语境中“哪怕……,也……”表示具有递进意味的让步假设,它的前一句只有表示假设,才能与这个让步假设意思和语气都协调,如果前面是表示条件,则与后面的让步假设在意思和语气上都不协调,所以应选“如果”。‎ 题点二 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具有以下特点:‎ ‎(1)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例如:水落石出、三头六臂、泥牛入海。‎ ‎(2)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3)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如: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4)感情的褒贬性。许多成语蕴涵着褒贬感情色彩。例如:无所不为(贬)、无微不至(褒)。‎ ‎(5)结构的丰富性。从成语的构词方式来看,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形式丰富多样。‎ 35‎ 中华成语数量巨大,在积累、理解、使用的过程中尤其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一)记准成语的意思,尤其是重点语素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知识运用1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6·全国Ⅱ)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理解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属望文生义。‎ ‎(2)(2016·全国Ⅲ)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此处用它来形容冰雪融化的情景,显然是看到“冰释”而产生的主观臆测,属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春意阑珊(将尽,衰落)     不刊之论(更改)‎ 久假不归(借) 危言正色(正直)‎ 七月流火(火星) 屡试不爽(差错)‎ 一文不名(占有) 哀而不伤(悲伤)‎ 不孚众望(使人信服) 犯而不校(计较)‎ 一傅众咻(教导) 差强人意(稍微)‎ 安土重迁(不轻易) 细大不捐(抛弃)‎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范围,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有的指个体,有的 35‎ 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或转移使用的范围。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就不能用在男性身上。“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即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这个成语就不能用来修饰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 知识运用2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8·全国Ⅲ改编)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宵衣旰食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引人入胜的故事出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该成语的适用对象一般为“帝王”或“政治家”,不适用于“科学家”。宜用“全力以赴”。‎ ‎(2)(2017·全国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踌躇,得意的样子。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不能用于“对未来”,使用对象错误。宜用“信心百倍”。‎ ‎(3)(2017·全国Ⅱ)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该成语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用于形容“电视节目”,使用对象错误。宜用“雅俗共赏”。‎ 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 休戚相关(人和人)     炙手可热(人)‎ 振聋发聩(言论) 车水马龙(热闹情景)‎ 明日黄花(过时事物) 汗牛充栋(书籍)‎ 两小无猜(少男少女) 鼎力相助(敬辞,对方)‎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 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 相敬如宾(夫妻) 薪尽火传(师生、学问)‎ 崭露头角(青少年) 芸芸众生(众多平常人)‎ 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 耳提面命(长辈)‎ 雨后春笋(新事物) 扣人心弦(诗文、表演)‎ 脱颖而出(人的才能) 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 35‎ 悬壶济世(行医) 石破天惊(事情或文章议论)‎ 荡气回肠(文章、乐曲)‎ ‎(三)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的错误。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又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属中性。“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境界或环境优美的地方,属褒义;又比喻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含有贬义。“无所不至”,既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属中性;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属贬义。对这类“两面”成语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好语境,严防褒贬误用。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误用。如“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句中的“诲人不倦”就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知识运用3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含贬义)。用来形容“我军”舰艇的情况,感情色彩错误,褒贬失当。‎ ‎(2)(2016·全国Ⅰ)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贬义词。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有不同的爱好,选择了与同学不同的职业道路,语境无褒贬之分,应该是中性的,使用贬义的“改换门庭”显然感情色彩不当。当然,用在这里更不合语境。‎ 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 始作俑者(贬)       胸无城府(褒)‎ 无所不为(贬) 弹冠相庆(贬)‎ 倾巢而出(贬) 官样文章(贬)‎ 不可思议(中) 一发而不可收(褒)‎ 一发而不可收拾(贬) 锒铛入狱(中)‎ 半斤八两(贬) 蔚然成风(褒)‎ 35‎ 叹为观止(褒) 每况愈下(贬)‎ 凤毛麟角(褒) 无微不至(褒)‎ 一唱一和(贬) 处心积虑(贬)‎ 上行下效(贬) 振振有词(贬)‎ 推波助澜(贬) 面目全非(贬)‎ 刮目相看(褒)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褒)‎ 众望所归(褒) 冠冕堂皇(贬)‎ 侃侃而谈(褒)‎ ‎(四)记准成语的适用语境,避免不合语境、重复矛盾 成语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要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相适合,还有的成语自身就带着使用语境,如“谈笑自若”等。因此,使用成语必须要看其语境。另外,成语的意义与语境的意义重叠、前后矛盾与我们不明白成语真正的含义有关。如“莘莘学子”本身就有众多的意思,不能用“一个”修饰。所以,需要对成语全面、细致地理解,哪怕其中一个语素我们都不能放过。‎ 知识运用4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7·全国Ⅰ)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重整旗鼓: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这个句子的语境是“比赛胜利之后继续努力”,因此该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宜用“再接再厉”。‎ ‎(2)(2016·全国Ⅱ)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该成语与“未雨绸缪”连用,句子的意思是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厝火积薪”与语境风马牛不相及。‎ 下列成语使用时需要一定的语境:谈笑自若、甘之如饴、设身处地、感同身受、额手称庆、安步当车。‎ 成语使用重复累赘的情况:无数莘莘学子、全身遍体鳞伤、难言之隐的苦衷、忍俊不禁地笑、值得可歌可泣、替他为虎作伥、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背地里阳奉阴违。‎ 35‎ 五、记准成语的语法功能,避免搭配不当 积累易错成语应遵循语法规则知识,分析句子结构,辨析成语在句中的成分及搭配关系是否符合语法习惯。‎ 知识运用5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7·山东)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言而喻”只能作谓语,不能作为限定语来限制“证明”,即不能用作状语。且该成语与“证明”连用,出现了逻辑错误,宜用“无可辩驳”。‎ ‎(2)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一般作谓语、定语。而在此句中用作状语,修饰熊猫喝水后走动的情态,不合语法。‎ 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漠不关心、侃侃而谈、出奇制胜、妄自菲薄、发扬光大、置若罔闻、津津乐道、身体力行、熟视无睹、乐此不疲、自怨自艾、信手拈来、视而不见、肝胆相照、耳濡目染、求全责备、和盘托出、司空见惯。‎ 常用于否定句的成语:望其项背、同日而语、一蹴而就、青红皂白、天高地厚、相提并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一概而论、等量齐观、混为一谈、尽如人意、妄自菲薄。‎ 只能作补语的成语:不亦乐乎、不可开交。‎ ‎(六)记准成语的敬谦有序,避免敬谦错位 由于成语约定俗成,一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宾、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识记和使用成语时应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敬辞用于对方,而不是他方(第三方);谦辞用于自方。如果分辨不清,就可能导致敬谦错位。如“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间。‎ 知识运用6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35‎ ‎(1)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多用作自谦,用在此处敬谦错位。‎ ‎(2)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蓬荜”指用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穷苦人家的简陋房屋。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是谦辞,只能用于自方。‎ 常见的谦辞: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狗尾续貂、敝帚自珍、敬谢不敏、信笔涂鸦、不足挂齿、姑妄言之、一孔之见、雕虫小技。‎ 常见的敬辞: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虚怀若谷、虚左以待、大驾光临、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大材小用、卓尔不群。‎ ‎(七)记准多义成语,避免顾此失彼 有些成语在演变中会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它们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判成语。对这些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知识运用7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分析其原因。‎ ‎(1)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短小精悍”是个双义成语,既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可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2)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秀色可餐”既可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可形容景物非常优美。‎ 常见的多义成语:不翼而飞、淋漓尽致、左右逢源、暗送秋波、匪夷所思、平铺直叙、粉墨登场、不绝如缕、走马观花、指手画脚、曲高和寡。‎ ‎(八)记准形近义近成语,避免似是而非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有一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混 35‎ 淆。对这类成语的理解要舍同求异,紧紧抓住不同的语素,以此为突破口,先辨别“形异”,再辨析“神异”,进而区别成语的意思。如“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等。‎ 知识运用8 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并说明理由。‎ ‎(1)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___(宵衣旰食/废寝忘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废寝忘食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语境强调读书需要有努力、勤奋的精神,所以应用“废寝忘食”。‎ ‎(2)大师上课的开场白,各有千秋: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________(侃侃而谈/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信口开河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根据语境“其实意蕴深矣”,应用“信口开河”。‎ 下面列举出的成对的成语,很容易在同一语境中误用,请注意:比比皆是—俯拾皆是、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不孚众望—不负众望、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容置喙—不容置疑、颠扑不破—牢不可破、东山再起—死灰复燃、洞若观火—了如指掌、耳濡目染—耳闻目睹、刮目相看—另眼相看、骇人听闻—耸人听闻、涣然冰释—烟消云散、绘声绘色—有声有色、金科玉律—清规戒律、临危授命—临危受命、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目不见睫—目不交睫、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山高水长—山高水低、舍本逐末—本末倒置、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谈笑风生—谈笑自若、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息息相关—休戚相关、形影相吊—形影不离、一挥而就—一蹴而就、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振聋发聩—震耳欲聋。‎ 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又对成语起着限制、阐释、照应作用。因而,成语在句中绝对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做成语题,理解成语意思固然重要,但把握语境,根据语境去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选准该用的成语则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分析、把握成语所在的语境呢?‎ 一、根据语义找契合 一个成语和其所在的语境会构成语义关系。语义关系就是该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中要 35‎ 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吻合度)。两者的契合度越高,就说明该成语越适用于该语境。如果违背了这个契合度,就会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因此,在具体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该成语义与语境义的契合度。‎ 边练边悟1 请根据语义上的契合度判断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语境是“自然美景”,两者不契合,故错。‎ ‎(2)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正确。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因为该句强调的是“小事”“细小的苗头”,“防微杜渐”与它相契合。‎ 边练边悟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百废俱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坚定不移 B.自强不息 C.百废俱兴 D.奋发图强 答案 C 解析 百废俱兴: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与前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语义不符,应用“百废待兴”。“百废待兴”指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 二、划分关系看搭配 一个成语除了和它所在的语境构成语义关系外,还构成语法关系。语法关系就是该成语与句子的种种搭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等。为此,要看成语的主语,尤其是该成语前后的词语,是否能搭配。据此可判断其在适用对象、功能方面是否恰当。‎ 边练边悟3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前后的词语(成分),看看它们能否与该成语相搭配。‎ ‎(1)(2017·全国Ⅲ)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答案 滔滔不绝:形容话多,连续不断,没完没了。滔滔,水势连续不断的样子;绝,断。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形容“脏空气”。‎ ‎(2)(2017·全国Ⅲ)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应该是“书籍”,不能用于形容“机器人模型”。‎ 边练边悟4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俯拾即是,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有板有眼地描绘了当时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历久不衰。‎ 贵族王室对猎鹰情有独钟,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 A.俯拾即是 B.有板有眼 C.历久不衰 D.情有独钟 答案 B 解析 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此处是说“壁画和陶俑”,所以应用“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对点精练一 标点与词语分开练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囚徒困境”的特定假设是把参与者结构化假设“利己”、“理性”代表了一种标准彭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寻求最短刑期为唯一的利己目的。‎ B.制度和那些复杂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需要结合行为当事人的情况具体分析,很难给出单一、明确的答案。‎ C.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重视“礼乐”。一方面建立如“礼”这样的制度,另一方面也采取像“乐”这样的措施来教化人心。‎ D.2007年12月,《读书》编辑部与何香凝美术馆当代艺术中心共同举办了《视觉遗产:政 35‎ 治学还是艺术史?》为主题的座谈会。‎ 答案 C 解析 A项“利己”与“理性”之间的顿号应去掉。B项根据“需要结合行为当事人……”句可知,“制度和那些复杂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是设问句,只作“需要结合行为当事人……”的主语,故问号应去掉,或改为逗号。D项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2.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许多东西不经意间就丢了,并且丢了还往往不知。[甲]加之这个世界像决了堤的围堰,沉渣泛起,鱼龙混杂,想保住些好的有用的没那么容易。我们处于社会裂变的节点上,好坏优劣善恶往往都是共同而生,保持住好的不容易,增加些恶习稍不留神就既成事实。古人说,积善似垒土,纵恶如弯弓。积累善行如用锹垒土,一点一滴进行,形成的大山才会日久天长;而纵容恶行如同弦上之箭,思想稍稍放松一下,恶就是离弦之箭,一发不可收拾。[乙]所以规矩得老,这“老”是时间的检验,这“老”是文化的磨合,这“老”是自然法则淘汰留下的结果。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民族过去的规矩一定很老,老到无从追根溯源。[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告诫说。即使鲁班那样的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关键还在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 A.甲B.乙C.丙 答案 C 解析 引号内的引用为完整引用,且语句到此结束,“方圆”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3.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古人说:“一生一死,乃见交情。”这话不错,患难之交最珍贵。[甲]可凡事都有悖论:瓷器越华贵,越经不起碰摔;交情越深厚,越经不起伤害。楚汉之际,张耳与陈余结为刎颈之交,后来只因一次误会,竟水火不容,刀戈相见。‎ ‎[乙]有一首诗写得好,说朋友是“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可是,我们无须背诵华丽的辞藻,不必探寻朋友的哲理内涵。[丙]人之交友出于天性,“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为的是人生路上能有几位同行的伙伴,走得不寂寞。‎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 “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不能与前面几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相并列,这个分句前的顿号应改为逗号,改后的句子为“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但作为诗句,且为了强调语意,最好改为“雪夜的火炉,雨中的红伞,无言的牵挂,彼此的忧欢,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人的胸膛……”。‎ 35‎ ‎4.下面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甲]朱光潜在《论悲剧》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摆脱不开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乙]在对“得”、“达”、“成功”的追求中也同样如此。如果我们太执着、太固执地追求它时,它往往最难获得。这当然不是命运在开玩笑,而是因为过于固执地追求“得”时,我们会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境和冲动所攫取,这种心境和冲动又总是要阻碍我们获得成功。我们愈是得不到,便愈是想得到。于是焦躁、烦闷、不安、憎恨不时地侵蚀我们的心灵,人生在这里便陷入一种痛苦的折磨之中。[丙]因此,要不受“得”之累,就必须放弃对“失”的恐惧,既执着于此中,又超然于此外。我们在生存的过程中,想得透才不致肤浅,想得开方不致狭隘。‎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纪晓岚不是现代科学家或民俗学家,他尚古考据,更愿意将所见所闻与古人记载相对照,进而获得与古人穿越时空的晤对,其趣味性远大于科学性。‎ B.每回搬家换居所,我都要先决定谛听音乐的角落,再以其为中心发想、布置。哪怕再便宜的音响,我也能将之放在效果最佳的位置,让它物超所值。‎ C.面对高官及其周围爪牙的不情之请,为什么下面的一些官员就可以罔顾原则和法律,不惜放弃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做人底线,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 D.把过错往文化人身上一推了事,这是统治者的惯用伎俩,但是遇到倚老卖老的康有为,横竖不吃这一套,北洋军阀拿他老人家也没办法。‎ 答案 D 解析 A项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此处没有进一步的意思,应改为“从而”。“从而”是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B项谛听:仔细地听。后面通常不带宾语,如“屏息谛听”。这里应该是用“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C项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不合语境。D项横竖不吃这一套:不管怎样都不起作用,没有效果。使用正确。‎ ‎6.下面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雷军做事很谨慎。据说马云刚开始找他融资的时候,他觉得:“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传销?”“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所以,当时虽然马云说得天花乱坠,他还是拒绝了。雷军说,他做投资的原则很鲜明,就是他只投熟人。如果有像当年马化腾让他购买QQ(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通信软件)的情况,他也不会投资。因为首先他和马化腾不熟悉,不知道是不是来圈他的钱;其二,他对当时的QQ的前景堪忧。当然 35‎ 也有雷军舍得投钱的。比如,雷军于2005年4月给予YY(一款语音软件)创始人李学凌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他用了三年时间观察李学凌的为人,才肯把这笔钱投给他。‎ A.獐头鼠目 B.天花乱坠 C.堪忧 D.为人 答案 C 解析 “堪忧”是令人担忧的意思,与“对……的前景”不搭配,此处可用“感到忧虑”。‎ ‎7.下面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分为8个部分: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双方积极行动、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共创美好未来。然而,美国总统却在国会的国情咨文里,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同时大事渲染希腊、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严重威胁,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给予所谓“援助”。‎ A.评头论足 B.截至 C.大事 D.给予 答案 A 解析 “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不合语境。‎ 对点精练二 标点与词语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甲]朱湘先生在《书》一文中是这样与历代的藏书家和文人不期而遇的: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我们这里说的读书见人,目的与传统解释学不同。[乙]传统解释学研究作者,是为了通过了解作者其人、得知作者之意,再推知文本之意。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解读路径。就像直奔证据的逼供信,非得从作者那儿得到个“意”不可。[丙]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存在论阅读,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测、感悟、洞悉作者的言语动机。通过文字的甲胄,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的脉息,感悟其汹涌起伏的言说悸动和激情,体察其览尽世态炎凉的狂喜或悲泣,以获得对言语生命、言语人生的觉悟,为自己的言语生命注入动力。‎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期而遇 B.名倾一世 C.通过 D.悸动 35‎ 答案 C 解析 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不合语境。‎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 顿号应改为逗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甲]《自然的启示》被中国科学家推介为20世纪的科普佳作之一,曾获“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书荣。王先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撰写了这本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乙]针对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似乎“高深、枯燥”的科学内容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科学不再那么神秘、拒人千里。同时,这本书也告诉我们:现在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科研产品,很多是借鉴了自然的启示而研究出来的。对普及仿生学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丙]《自然的启示》全书共分九章,包括生物的时钟和罗盘、模仿眼睛的仪器、检测气味的电子鼻、生物定位和通信、生物化工、新的能源、神经和计算机等。‎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介 B.司空见惯 C.喜闻乐见 D.和 答案 C 解析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不合“书本语言”这一使用对象。‎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奖项的名称,应用引号引起来,而“一等奖”和“三等奖”均应置于引号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今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于11日9时10分在福建连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甲]受台风影响,福建东部地区、浙江沿海地区暴雨如注,多地发生海水倒灌、房屋受损等险情。浙江省军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出动近千名官兵在温州、台州等地开展抗击台风工作。[乙]8时40分许,玉环市芦蒲镇分水码头附近120多米海堤发生海水倒灌险情,人武部紧急出动60多名民兵奔赴现场,装填泥土,扛沙包,堵决口。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险情得到处置。‎ 一般台风的寿命是2到7天,大约125个小时,这么算来,“玛莉亚”要走了,她于一周前形成,到此时已经时日无多,就算加上她的“女汉子”属性,也会在这两天内就垮掉。[丙]‎ 35‎ 台风消亡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因在陆地受到摩擦,能量慢慢地会供应不过来,最终消亡,不过残留的卷云还会带来后续的降雨。第二种是继续北上前往日本,变成温带气旋,然后缓慢地消失。很显然,这次台风“玛莉亚”会在陆地因阻碍而渐渐消散。由于登陆后“玛莉亚”被切断了海水潜热能源供应,加上我国东南繁华的城市建筑,会形成各种阻力,相信没多久“玛莉亚”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终于消失不见,或许最后没风了,独留几片残云给庄稼们贡献一点雨水。‎ ‎5.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启动 B.处置 C.时日无多 D.终于 答案 D 解析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合语境。‎ ‎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C 解析 “第二种是……”前面的句号应改为分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现代的理性概念强调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假设表面上是理性的,但其中的利益概念却是非理性的,结果严重误导了理性。[甲]他们所理解的“利益”一般指个人可以独占的利益,往往没有把对个人甚至更有利的共享利益计算在内,或者至少默认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是一种自绝于他人的非理性。[乙]较大利益优于较小利益,这个判断是理性的;可是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个判断就不是理性的了。事实上每个人可指望获得的大多数最大利益,都属于只能存在于相互关系之中的共享利益。[丙]一旦试图独占,那些利益就涣然冰释了,例如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等: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可见,利益不能理解为“独占利益”而应该理解为“可及利益”;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应该重新定义为追求自己可及的最大利益,这才是符合理性精神的选择。‎ ‎7.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导 B.至少 C.自绝于 D.涣然冰释 答案 D 解析 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用错对象。‎ ‎8.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C 35‎ 解析 “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中间用顿号即可;“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前面应用逗号,因为它不是整个句子的总括性语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简笔是淡妆的少妇,繁笔是浓妆的少女。虽然两种风格迥异,但都有一种夺人神魄的魅力。[甲]简笔那浅淡的装束中分明隐藏了一份精致与考究,繁笔虽是浓重的扮相,却没有雕琢的痕迹。‎ 简笔又像是一幅粗线条勾勒出来的意象画,寥寥数笔却给人无限开阔的空间,即使是那么简单的一两笔,人的思维也会鬼使神差般地一直铺展下去。[乙]简笔的魅力就在于以有限的语言传达无限的韵味,把人带入一个无边无际的世界,就像这样很简单的一句,“那一年,他没有走完秋天”,不多的几个字,其意蕴却无限丰富,其中的悲痛、无奈与感悟,使每一位读者的心都不能阻止地醉在那汪微妙的忧伤与痛苦的水中了。‎ ‎[丙]繁笔呢,似乎有些不喜宁静,总爱把什么东西都大力渲染一番,好像是活力无限的少女,大有要炫耀一番的派头。似乎那种无尽的热情与活力不经释放会把人憋出病来,让人体味到一种直接生动的痛快淋漓。‎ ‎9.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 B.鬼使神差 C.感悟 D.体味 答案 C 解析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不合语境,应为“喟叹”。‎ ‎10.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考究”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甲]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沽名钓誉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乙]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丙]《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35‎ ‎1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合 B.自诩 C.沽名钓誉 D.风气 答案 C 解析 沽名钓誉:故意矫情做作或使用某些手段骗取名声和荣誉。不合语境。‎ ‎1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 “审美趣味”与“伦理道德意识”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汉末魏晋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两类人物:英雄和名士。[甲]前者以曹操、刘备、祖逖、桓温为代表,后者的典型则有孔融、阮籍和嵇康。‎ 他们截然不同,但也不乏相通之处。名士们纵然放浪形骸,不拘礼节,英雄们又何尝把礼教和舆论放在眼里?桓温读《高士传》,看到某“道德楷模”的故事,竟厌恶得把书都扔了。‎ ‎[乙]在英雄看来,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不过囊中取物。因此他们大多豪气干云,充满自信,不惮把自己的本色甚至野心展露出来,此之谓“英雄气”。而名士却多半只有派头,因为他们并不能创造历史。于是名士的骄傲和自信,就只能表现为个人风采和人生态度。比方说,风流倜傥,恃才傲物,卓尔不群。‎ ‎[丙]也许,这就是区别:英雄气,名士派;英雄本色,名士风流。‎ ‎1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 B.纵然 C.展露 D.恃才傲物 答案 B 解析 “纵然”表假设,根据语境,应用“固然”之类表已然之词。‎ ‎1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 “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不过囊中取物”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并列成分当主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卓尔不群,自然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甲]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 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是很信任也很愿意重用贾谊的,他究竟 35‎ 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初出茅庐的后生。[乙]两边既已势不两立,剑拔弩张,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不是文帝个人品性所能挽救的。[丙]于是,贾谊也就只能满怀失意和挫折感,还有满怀的委屈和孤独感,满怀的不平与轻蔑,一步一步地向长沙踟蹰而来。‎ ‎15.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尔不群 B.平心而论 C.究竟 D.踟蹰 答案 C 解析 应改为“毕竟”。“究竟”表示追根究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16.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 第一个分号应改为冒号,后面是提示内容。‎ 3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