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从而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2.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所
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解决.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构造合适的直角三角形.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教材 P125-P126 完成下列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在 Rt∆ABC 中,∠C=900
1.若∠A=600,b= ,求 a.
2.若∠B=350,c=8,用计算器求 a 的值(结果精确到 0.1)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做铺垫。
二.探究展示
(一)合作探究
某探险者某天到达点 A 处时,他准备估算出离他的目的地——海拔为 3500m 的山峰顶点 B 处
的水平距离(图见课本 125 页的图 4-15).你能帮他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吗?
探究讨论:
先把图 4-15 抽象,并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引导学生一起把实景图抽象成右图,教师点拨,
学生动手。)
如图,BD 表示点 B 的海拔,AE 表示点 A 的海拔,过点 A作 AC⊥BD 即可以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在 Rt∆ABC 中,AC 表示 A 处离 B 处的水平距离,要求 AC,只需测出仰角∠BAC 和 A.B 的相对
高度 AC 即可.
如果测得点 A 的海拔 AE=1600m,仰角∠BAC=400,求 A.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AC(结果保留
整数).
3102
学生上台展示
因此,A.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AC 约为 2264m.
(二)展示提升
(首先组内讨论,然后分组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老师适时点拨、追问,引导学
生总结解题方法).
1.在离上海东方明珠塔底部 1000m 的 A 处,用仪器测得塔顶的仰角∠BAC 为 250,仪器距地
面高 AE 为 1.7m,求上海东方明珠塔的高度 BD(结果精确到 1m).
设计意图:熟悉俯角、仰角的概念(都是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在解直角三角形题的基础
上,稍加难度,学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某厂家新开发的一种电动车的大灯 A 射出的光线 AB.AC 与地面 MN 所成的夹角∠ABN、∠
ACN 分别为 80 和 150,大灯 A 与地面的距离为 1m,求该车大灯照亮地面的宽度 BC(不考虑
其他因素,结果精确到 0.1m).
设计意图: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以不能直接求出。设计本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
会做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能通过解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通过质疑、追问,总结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一般步骤:
(1)将实物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
(2)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3)解直角三角形,求得解。
(4)总结作答。
mBAC
BCAC
AC
BCBAC,ABCRt
mAEBDBC
BACBDACmAEmBD
226440tan
1900
tan
tan
1900
,40,,1600,3500
0
0
≈=∠=
=∠∆
=−=∴
=∠⊥==
中在
3
三.知识梳理
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求某些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或距离时,可以根据实际问题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求.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题一般步骤:
(1)将实物图形转化为几何图形。
(2)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3)解直角三角形,求得解。
(4)总结作答。
四.当堂检测
1.一艘游船在离开码头 A 后,以和河岸成 300 角的方向行驶了 500m 到达 B 处,求 B 处与河
岸的距离 BC.
设计意图:这是解直角三角形的简单应用,直接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就可以求得。是展
示提升题中的第 1 题的巩固。
2.有一段斜坡 BC 长为 10m,坡角∠CBD=120,为方便残疾人的轮椅通行,现准备把坡角降为
50.
求坡高 CD(结果精确到 0.1m);
求斜坡新起点 A 与原起点 B 的距离(结果精确到 0.1m).
设计意图:这道题要在 Rt∆ACD 中求得 AD,在 Rt∆BCD 中求得 BD 的长,然后再求 AB。是展
示提升题中的第 2 题的巩固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
象.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吸
收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建模思想把现实问题通过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