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4.2 相似三角的性质(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与应用.
难点:理解性质定理的推理过程.
教学设计
一.预习导学
预习教材 P85—P86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引理是: .
2.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 是: .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2 是: .
4.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3 是: .
5.三角形相似的相似比: .
二.探究新知
教师叙述:请大家回顾一下“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其中定义的两个条件:
(1) ,
(2) .
以上就是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性质,那相似三角形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有,又有哪些
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
问题的境界,从而引入新课学习.
出示课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一)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 的学习
动脑筋
如图,已知△ABC∽△ , AH. 分别为对应边 BC, 上的高,
那么 吗?
A B C′ ′ ′ A H′ ′ B C′ ′
AH AB
A H A B
=′ ′ ′ ′2
教师指引:要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则在哪样的两个三角形中有对应线段成比例呢?应先证
三角形相似,再用相似的定义说明.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证明,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与掌握.
方法总结: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可以类似地得到:相似三角形其余两组对应边上的高的比
也等于相似比.
由此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例 1 如图,CD 是 Rt△ABC 斜边 AB 上的高, DE⊥AC ,垂足为点 E.
已知 CD=2,AB=6,AC=4,求 DE 的长.
(思路与方法:学生要非常熟练地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样就
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
设计意图:这个题的设计能很好地巩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一相似三角
形的性质.
(二)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的学习
例 2 如图,已知△ABC∽△ , AT. 分别为
对应角∠BAC,∠ 的角平分线.
求证: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既能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又能学到相似三角形
的一个新的性质,激发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方法与结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可以类似地得
到:相似三角形另外的两组角平分线的比也等于相似比.
由此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三)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的学习
议一议 已知△ABC∽△ , 若 AD. 分别为△ABC,△ 的中线,
那么 成立吗?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 B C′ ′ ′ A T′ ′
B A C′ ′ ′
AT AB
A T A B
=′ ′ ′ ′
A B C′ ′ ′ A D′ ′ A B C′ ′ ′
AD AB
A D A B
=′ ′ ′ ′3
(说明:同学们相互交流解答思路,但要独立完成,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的边上的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三.知识梳理 :
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1.本节课重点有掌握的知识是什么?
2.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困惑是什么?
3.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的地方在哪里?
(说明:学生独立总结出本节知识点,小组内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及时给与
指导,形成正确的知识归纳.)
四.当堂检测
1.已知△ABC∽△DEF, AM,DN 分别△ABC, △DEF 的一条中线,且 AM= 6cm, AB=
8cm,DE= 4cm,求 DN 的长.
2.如图,△ABC∽△ ,AD,BE 分别是△ABC 的高和中线, , 分
别是△ 的高和中线 ,且 AD = 4, = 3,BE= 6,
求 的长.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得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熟悉判定的同
时还要学生注意与性质的区分.
A B C′ ′ ′ A D′ ′ B E′ ′
A B C′ ′ ′ A D′ ′
B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