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教学
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性质;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发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的线段.
教学
难点
比例的性质、运算及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备注
活动引入
活动一:
1.请量出课桌的长与宽的长度,精
确到 1cm.
2.请写出长与宽的比.
3.请写出长与宽的比值.
4.思考:“比”与“比值”的异
同.
1.同桌合作,一人
量 数 据 , 一 人 记
录.
2.思考:“比”与
“比值”的异同.
根据小学学过的知识,再通过活
动中的观察与思考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动二:
1.请量出书本的长与宽的长度,精
确到 1cm.
2.请写出长与宽的比.
3.请写出长与宽的比值.
4.观察:课桌长与宽的比值与书本
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吗?
同桌合作,一人量
数据,一人记录.
用学生熟悉或亲身体验过的事
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用问题
的形式引导他们思考,为下面教
学内容做好衔接.2
活动三:
阅读课本 P40 的尝试与交流,回答
问题:
1.什么叫“成比例线段”?
2.两幅江苏省地图中南京与徐州,
南京与连云港的 4 条线段成比例
吗?为什么?
1.活动一、活动二中 4 条线段成比
例吗?为什么?
阅读、思考,总结
“成比例线段”的
定义.
有了前两个活动的实践基础,产
生疑问,上升到理论思考,理论
阅读,寻求答案,符合学生的学
习探索规律.
思考与探索
1.书 P40-41 的 1,2.回答问题:
你是怎么判断的?
2.思考:
(1)如果 a=1cm, b=3cm, c=
2cm,d=6cm,那么 a、b、c、d 是
成比例线段吗?
(2)如果 a=1cm, b=2cm, c=
2cm,d=4cm,那么 a、b、c、d 是
成比例线段吗?
(3)如果 a=1cm, b=6cm, c=
2cm,d=3cm,那么 a、b、c、d 是
成比例线段吗?
3.(1)a、b、c、d 成比例与 a、b、
d、c 成比例一样
吗?
(2)b 是 a、c 的比例中项,则满足
什么条件?
教师给出变式例题,
并通过问题串的方
式鼓励学生发现并
解决问题.
设计了 3 个练习主要体现在:
1.巩固成比例概念;
2.引出比例中项;
3.注意线段成比例是有顺序
的.
例题点评
P41 例 1.
解决问题的同时思
考总结方法.
1.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学习不
仅仅局限在会做题,也要会方法3
问题:(1)请解读“比例尺”的意
思.
(2)做此类题目的依据是什么?
(3)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哪些事
项?
P41 例 2.
问题:(1)此类方法还可以用在什
么类型的题目中?
(2)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题?
补充例 3.
如图: ,AD=15,AB=
40,AC=28.求 AE 的长.
总结并给予知识迁移.
2.补充比例线段在图形中
的应用,增强学生识图能力.
课堂小结
1.成比例线段、比例中项定
义.
2.怎么看待地图中的比例尺?
3.你还想了解什么?
请学生对以上
问题先思考,再交
流 , 师 生 共 同 小
结.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反思、
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收获的学
习方法是数学的应用思想与动
手操作的方法.师生互动,总结
学习成果,体验成功.
EC
AE
DB
AD =
B C
E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