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共34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共34份)》 共有 34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7.5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两锐角互余),边与边(勾股定理)、边与角 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使学生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 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讨论,以及对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经历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3. 疑点:学生可能不理解在已知的两个元素中,为什么至少有一个是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刻度尺,计算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回顾】 1、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90°,a、b、c、∠A、∠B 这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1)三边之间 关系:勾股定理_______; (2)锐角之间关系:________。(3)边角之间关系: sinA= ;cosA= ; tanA= . 2、在 Rt△ABC 中,∠C=90°,已知 c=15,∠B=60°,求 a. 3、在 Rt△ABC 中,∠C=90°,已知∠A=45°,b=3,求 c. 你有哪些疑问?小组交流讨论。 生甲:如果不是特殊值,怎样求角的度数呢? 生乙:我想知道已知哪些条件能解出直角三角形? ◆师:你有什么看法? 生乙:从课前预习看,知道了特殊的一边一角也能解,那么两边呢?两角呢?还有三边、三角呢?2 ◆ 师:好!这位同学不但提的问题非常好,而且具有非凡的观察力,那么他的意见对不对?这正是这一节 我们要来探究和解决的:怎样解直角三角形以及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条件。 ◆ 师:把握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各种关系,我们就能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了,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同学们的疑问。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的,知识回顾能让学生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很好的铺垫和自然的过渡。带着 他们的疑问来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去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激发了他们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激情。 【探究新知】 例 1、在 Rt△ABC 中,∠C=90°,由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已知 a=5, b= . ◆师:(1)题目中已知哪些条件,还要求哪些条件? (2)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自己解决。 (3)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解题思路,在班内交流展示。 ▲解(1)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得 c 值.由 a= c,可得∠A=30°,∠B=60°。 (2)由勾股定理求得 c 后,可利用三角函数 tanB= = ,求得∠B=60°,两锐角互余得∠A=30°。 (3)由于知道了两条直角边,可直接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得到∠B,再通过函数值求 c 。 ◆师:通过上面的例子,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吗? 学生讨论得出“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课件展示):“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 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学生讨论过程中需使其理解三角形中“元素”的内涵,即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步骤及解题过程。通过展示他们的思路让他们更好的体 会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能解出直角三角形。 ◆ 师:上面的例子是给了两条边,我们求出了其他元素,解决了同学们的一个疑问。 那么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和一个角,这个角不是特殊值能不能解出直角三角形呢?以及学习了解直 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 带着这些疑问结合实际问题我们来学习例 2:(课件展示例 2 涉及的场景--虎门炮台图,让同学们欣赏 并思考问题)学习了之后,你就会有很深的体会。3 学习例 2:(课件展示涉及的场景--虎门炮台图) 例 2:如图,在虎门有东西两炮台 A、B 相距 2000 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 C,炮台 A 测得敌舰 C 在它的南偏东 40°的方向,炮台 B 测得敌舰 C 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精确到 1 米)。 总结:(1)由∠DAC=40°得∠BAC=50°,用∠BAC 的三角函数求得 BC≈238 米,AC≈3111 米。 (2)由∠BAC 的三角函数求得 BC≈2384 米,再由勾股定理求得 AC≈3112 米。 学生讨论得出各法,分析比较(课件展示),得出——使用题目中原有的条件,可使结果更精确。 设计意图:(1)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解决. (2)巩固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目标,初步体会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勾股定 理、两锐角互余、锐角三角函数)使学生体会到“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元素(至 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的 3 个元素”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师:通过对上面例题的学习,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你会给题目几个条件?如果 只给两个角,可以吗?(几个学生展示)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师: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学习,你们知道解直角三角形有几种情况吗? 学生交流讨论归纳(课件展示讨论的条件) 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中至少有一边) (1) 已知两条边(一直角边一斜边;两直角边) (2) 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一直边一锐角;一斜边一锐角) 设计意图:这是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归纳和讨论,能让他们深刻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几种情况,必须 满足什么条件能解出直角三角形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信心。 【知识应用,及时反馈】 4 1、在 Rt△ABC 中,∠C=90°, 已知 AB=2,∠A=45°,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先画图,后计算) 2、海船以 30 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 A 处看灯塔 Q 在海船的北偏东 30°处,半小时后航行到 B 处,发现此时灯塔 Q 与海船的距离最短,求:(1)从 A 处到 B 处的距离(2)灯塔 Q 到 B 处的距离。(画 出图形后计算,用根号表示) 设计意图:使学生巩固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转化的数学 思想在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时反馈矫 正。 【总结提升】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纠正(课件展示)。 1、“解直角三角形”是由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且至少需要一边,即已知两边或已知一边一锐角。 3、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或已知一边且另两边存在一定关系)时,用勾股定理(后一种需设未知数,根据 勾股定理列方程); (2)已知或求解中有斜边时,用正弦、余弦;无斜边时,用正切、余切; (3)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用两锐角互余。 选用关系式归纳为: 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 已知直边求直边,正切余切理当然; 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 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选好; 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要记好; 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5 计算方法要选择,能用乘法不用除。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本堂课的收获,体会如何从条件出发,正确选用适当的边角关系解题。 【达标测试:】 1、在 Rt△ABC 中,∠C=90°,∠A=60°,BC=1,则 AB=_____. 2、等腰三角形中,腰长为 5cm,底边长 8cm,则它的底角的正切值是 . 3、 在正方形网格中, 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 的值为__________. 设计意图:(1)是基本应用.(2)是在三角形中的灵活应用.(3)是变形训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 应用程度。 【课后延伸】 必做题: 1、在 中, , , ,则 __________. 2、如图,在 中, 是斜边 上的高,已知 , ,则 的值是_______. 选做题:一艘船向东航行,上午 8 时到达 B 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北偏东 60°,距离为 72 海里的 A 处;6 上午 10 时到达 C 处,看到灯塔在它的正北方向.求这艘船航行的速度。(用根号表示)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提高与 发展,体现课标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宗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