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上数学第22章相似同步练习(共27套沪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秋九上数学第22章相似同步练习(共27套沪科版)》 共有 2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2.2 第5课时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 知识点 1 斜边和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1.在△ABC和△A′B′C′中,∠C=∠C′=90°,AC=12,AB=15,A′C′=8, 则当A′B′=________时,△ABC∽△A′B′C′.‎ ‎2.如图22-2-28,∠ACB=∠ADC=90°,BC=a,AC=b,AB=c.如果△ABC∽△CAD,那么CD的长为(  )‎ A. B. C. D. ‎ 图22-2-28‎ ‎ 3.如图22-2-29,已知CD为△ABC的高,AC·CD=BC·AD.求证:∠ACB=90°.‎ 图22-2-29‎ 知识点 2 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综合 ‎4.如图22-2-30,已知△ABC与△ADE中,∠C=∠AED=90°,点E在AB上,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与△DAE相似的是(  )‎ A.∠B=∠D B. = C. AD∥BC D. = ‎ ‎ 图22-2-30‎ ‎5.现有下列说法:①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②所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相似;③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④有两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22-2-31,已知AB⊥BD于点B,ED⊥BD于点D,C是线段BD的中点,且ED 7‎ ‎=1,AC=2 ,BD=4.求证:△ABC∽△CDE.‎ 图22-2-31‎ 知识点 3 相似直角三角形在测量中的应用 ‎7.如图22-2-32,为估算某河的宽度,在河的对岸边选定一个目标点A,在近岸取点B,C,D,使得AB⊥BC,CD⊥BC,点E在BC上,并且点A,E,D在同一条直线上.若测得BE=‎20 m,EC=‎10 m,CD=‎20 m,则河的宽度AB等于(  )‎ A.‎60 m B.‎‎40 m C.‎30 m D.‎‎20 m 图22-2-32‎ ‎8.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皮尺,设计如图22-2-33所示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 m的点E处,然后观测者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 m,观测者目高CD=‎1.6 m,则树高AB约是________m(精确到‎0.1 m).   ‎ 图22-2-33‎ ‎9.如图22-2-34是一个常见铁夹的侧面示意图,铁夹的侧面是轴对称图形,OA,OB 7‎ 表示铁夹的两个边,点C在轴线上,CD⊥OA于点D,已知AD=‎15 mm,OD=‎24 mm,CD=‎10 mm,请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 图22-2-34‎ ‎10.如图22-2-35,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中,M是AD的中点,能否在边AB上找到一点N(不与点A,B重合),使得△CDM与△MAN相似?若能,找到点N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22-2-35‎ ‎11.在△ABC与△DEF中,∠C=∠E=90°,AC=5,AB=13,DF=26,要使△ABC与△DEF相似,DE的长可以是多少?‎ 7‎ ‎12.如图22-2-36①,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点A,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点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点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 解决问题:‎ ‎(1)如图①,∠A=∠B=∠DEC=45°,试判断点E是不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已知AB=2 ,BC=3,M是AD边上的一点,将矩形ABCD沿CM折叠,点D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求证:点E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 图22-2-36‎ 7‎ ‎1.10 [解析] 由=,解得A′B′=10.‎ ‎2.A [解析] 假设△ABC∽△CAD,则=,即=,解得CD=.∴如果△ABC∽△CAD,那么CD=.故选A.‎ ‎3.证明:∵AC·CD=BC·AD,‎ ‎∴=.‎ ‎∵CD为△ABC的高,‎ ‎∴∠ADC=∠CDB=90°,‎ ‎∴Rt△ACD∽Rt△CBD,‎ ‎∴∠ACD=∠B.‎ 又∵∠DCB+∠B=90°,‎ ‎∴∠DCB+∠ACD=90°,即∠ACB=90°.‎ ‎4.D [解析] D项中,一个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一个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它们不符合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5.B ‎6.[解析] 要证明△ABC与△CDE相似,通过已知并结合图形,观察可知这两个三角形已经具备一对对应角相等,即∠B=∠D=90°,那么再由已知条件求出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即可.‎ 证明:∵AB⊥BD,ED⊥BD,‎ ‎∴∠B=∠D=90°.‎ 又∵C是线段BD的中点,BD=4,‎ ‎∴BC=CD=2.‎ ‎∵AC=2 ,BC=2,‎ ‎∴AB==4,‎ ‎∴AB∶CD=BC∶DE=2∶1,‎ ‎∴△ABC∽△CDE.‎ ‎7.B ‎8.5.2  [解析] 由CD⊥BD,AB⊥BE,得∠CDE=∠ABE=90°.由光的反射原理可知∠CED=∠AEB,所以△CED∽△AEB,再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就可以求出树高AB.‎ ‎9.解:如图,连接AB,同时连接OC并延长交AB于点E.‎ ‎∵铁夹的侧面是轴对称图形,‎ ‎∴直线OE是其对称轴,‎ ‎∴OE⊥AB,AE=BE.‎ ‎∵∠COD=∠AOE,∠CDO=∠AEO=90°,‎ ‎∴Rt△OCD∽Rt△OAE,‎ ‎∴=.‎ 7‎ 又∵OC===26,‎ ‎∴=,解得AE=15(mm),‎ ‎∴AB=2AE=30 m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30 mm.‎ ‎10.解:能找到.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CDM∽△MAN,则=.‎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M是AD的中点,‎ ‎∴CD=a,DM=AM=,‎ ‎∴AN=a.‎ ‎②若△CDM∽△NAM,则=.‎ ‎∵CD=a,DM=AM=,‎ ‎∴AN=a,即点N与点B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得,能在边AB上找到一点N(不与点A,B重合),使得△CDM与△MAN相似.当AN=a时,点N的位置满足条件.‎ ‎11.解:若△ABC∽△DFE,则=,‎ 即=,解得DE=10;‎ 若△BAC∽△DFE,则=,‎ 即=,解得DE=24.‎ 综上可得,DE的长可以是10或24.‎ ‎12.解: (1)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理由如下:‎ ‎∵∠DEC=45°,‎ ‎∴∠AED+∠BEC=135°.‎ ‎∵∠A=45°,‎ ‎∴∠ADE+∠AED=135°,‎ ‎∴∠ADE=∠BEC,‎ ‎∴△ADE∽△BEC,‎ ‎∴点E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 ‎(2)证明:由题意可知DM=EM,EC=CD=AB=2 ,∠A=∠B=∠MEC=90°.‎ 由勾股定理,得 BE===.‎ 则AE=.‎ ‎∵∠A=∠B=∠MEC=90°,‎ ‎∴∠AEM+∠AME=90°,‎ 7‎ ‎∠AEM+∠BEC=90°,‎ ‎∴∠AME=∠BEC.‎ 又∵∠A=∠B,∴△AEM∽△BCE,‎ ‎∴=,即=,‎ 解得AM=1.‎ 由勾股定理,得EM=2.‎ ‎∵=,=,∴=,‎ 即=.‎ 又∵∠A=∠CEM,‎ ‎∴△AEM∽△ECM.‎ 又∵△AEM∽△BCE,‎ ‎∴△AEM∽△BCE∽△ECM,‎ ‎∴点E是四边形ABCM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 ‎ 7‎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