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共56套带答案)》 共有 56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 2 章 对称图形——圆 类型之一 圆的有关性质 1.[2017·宜昌] 如图 2-X-1,四边形 ABCD 内接于⊙O,AC 平分∠BAD,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 A.AB=AD B.BC=CD C.AB︵ =AD︵ D.∠BCA=∠ACD 图 2-X-1     图 2-X-2 .如图 2-X-2,OC 是⊙O 的半径,AB 是弦,且 OC⊥AB,点 P 在⊙O 上,∠APC=26°, 则∠BOC=________°. 3.如图 2-X-3,在⊙O 中,弦 AB∥CD.若∠ABC=40°,则∠BOD=(  ) A.80° B.50° C.40° D.20° 图 2-X-3     图 2-X-4 类型之二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2 4.如图 2-X-4,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D,CD 与 AB 的延长线交 于点 C,∠A=30°,给出下面 3 个结论: ①AD=CD;②BD=BC;③AB=2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5.如图 2-X-5,AB 是⊙O 的直径,点 D 在⊙O 上,∠BAD=35°,过点 D 作⊙O 的切线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C,则∠C=________°. 图 2-X-5     图 2-X-6 .如图 2-X-6,在矩形 ABCD 中,AB=8,AD=12,过 A,D 两点的⊙O 与 BC 边相切于点 E,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 7.[2017·宿迁改编] 如图 2-X-7,AB 与⊙O 相切于点 B,BC 为⊙O 的弦,OC⊥OA,OA 与 BC 相交于点 P. (1)求证:AP=AB; (2)若 OB=4,OP=2,求线段 AB 的长. 图 2-X-7 8.已知在⊙O 中,AC 为直径,MA,MB 分别切⊙O 于点 A,B. (1)如图 2-X-8①,若∠BAC=23°,求∠AMB 的度数; (2)如图 2-X-8②,过点 B 作 BD⊥AC 于点 E,交⊙O 于点 D.若 BD=MA,求∠AMB 的度 数.3 图 2-X-8 类型之三 圆中的有关计算 图 2-X-9 9.[2016·南京二模] 如图 2-X-9,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1,若圆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是(  ) A.0.1 B.0.2 C.0.3 D.0.4 10.如图 2-X-10,点 A 在以 BC 为直径的⊙O 内,且 AB=AC,以点 A 为圆心,AC 长为 半径作弧,得到扇形 ABC,剪下扇形 ABC 围成一个圆锥(AB 和 AC 重合).若∠BAC=120°,BC = 3,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是(  ) A. 1 3 B. 2 3 C. 2 D. 3 图 2-X-10     图 2-X-114 11.如图 2-X-11,⊙O 的半径为 4,△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连接 OB,OC.若∠BAC 与∠BOC 互补,则弦 BC 的长为(  ) A.3 3 B.4 3 C.5 3 D.6 3 12.[2017·莱芜] 圆锥的底面周长为 2π 3 ,母线长为 2,P 是母线 OA 的中点,一根细绳(无 弹性)从点 P 绕圆锥侧面一周回到点 P,则细绳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 13.如图 2-X-12,AB 为⊙O 的直径,AC,DC 为弦,∠ACD=60°,P 为 AB 延长线上的 点,∠APD=30°. (1)求证:DP 是⊙O 的切线; (2)若⊙O 的半径为 3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 2-X-12 类型之四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 14.若一个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为 3 cm,最大距离为 8 cm,则该圆的半径是(  ) A.5 cm 或 11 cm B.2.5 cm C.5.5 cm D.2.5 cm 或 5.5 cm 15.在半径为 1 的⊙O 中,若弦 AB,AC 的长分别是 2, 3,则∠BAC 的度数为(  ) A.15° B.15°或 75° C.75° D.15°或 65° 16.已知△ABC 内接于半径是 6 cm 的⊙O,弦 AB=6 3 cm,则弦 AB 所对的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A.30° B.60° C.60°或 120° D.30°或 150° 类型之五 圆中的动点问题 图 2-X-13 17.如图 2-X-13,在 Rt△AOB 中,OA=OB=3 2,⊙O 的半径为 1,P 是 AB 边上的动 点,过点 P 作⊙O 的一条切线 PQ(点 Q 为切点),则线段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8.如图 2-X-14,已知⊙O 的直径 AB=12 cm,AC 是⊙O 的弦,过点 C 作⊙O 的切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P,连接 BC. (1)求证:∠PCA=∠B;5 (2)已知∠P=40°,点 Q 在优弧 ABC 上,从点 A 开始逆时针运动到点 C 停止(点 Q 与点 C 不重合),当△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时,求动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图 2-X-146 详解详析 1.B [解析] 根据弦、弧、圆周角之间的关系,由相等的圆周角得到所对的弧、弦相等, 可知选项 B 正确. 2.52 [解析] ∵OC 是⊙O 的半径,AB 是弦,且 OC⊥AB, ∴AC︵ =BC︵ , ∴∠BOC=2∠APC=2×26°=52°. 3.A [解析] ∵AB∥CD,∴∠BCD=∠ABC=40°,∴∠BOD=2∠BCD=80°.故选 A. 4.A [解析] ∵AB 是⊙O 的直径, ∴∠ADB=90°. ∵∠A=30°,∴∠ABD=60°. 连接 OD,如图,∵OD=OB, ∴△OBD 是等边三角形, ∴∠ODB=∠DOB=60°. ∵CD 是⊙O 的切线,∴OD⊥DC, ∴∠BDC=∠C=30°, ∴BD=BC,∠C=∠A, ∴AD=CD. ∵在 Rt△ADB 中,∠A=30°,∴BD= 1 2AB, 即 AB=2BD,∴AB=2BC. 因此结论①②③都正确.故选 A. 5. 20 [解析] 如图,连接 OD. ∵CD 是⊙O 的切线,∴OD⊥CD. ∵∠COD=2∠BAD=2×35°=70°, ∴∠C=90°-∠COD=20°. 6.6.25 [解析] 如图,连接 OE,并反向延长 OE 交 AD 于点 F,连接 OA. ∵BC 是⊙O 的切线, ∴OE⊥BC,∴∠OEC=90°.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7 ∴∠C=∠D=90°, ∴四边形 CDFE 是矩形, ∴EF=CD=AB=8,OF⊥AD, ∴AF= 1 2AD= 1 2×12=6. 设⊙O 的半径为 x,则 OF=EF-OE=8-x. 在 Rt△OAF 中,OF2+AF2=OA2, 则(8-x)2+36=x2, 解得 x=6.25, ∴⊙O 的半径为 6.25. 故答案为 6.25. 7.解:(1)证明:∵AB 与⊙O 相切于点 B, ∴∠ABO=90°, ∴∠ABP+∠OBC=90°. ∵OC⊥OA,∴∠OPC+∠C=90°. ∵OB=OC,∴∠OBC=∠C, ∴∠ABP=∠OPC. 又∵∠APB=∠OPC, ∴∠ABP=∠APB,∴AP=AB. (2)设 AP=AB=x,则 OA=2+x. 在 Rt△AOB 中,AB2+OB2=OA2, ∴x2+42=(x+2)2, 解得 x=3,即线段 AB 的长是 3. 8.[解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AM⊥AC,可得出∠MAC 为直角,可求∠MAB 的度数.又 由切线长定理得到 MA=MB,进而求得∠AMB 的度数; (2)连接 AB,AD,由直径 AC 垂直于弦 BD,根据垂径定理得到 A 为优弧 BAD 的中点,根据 等弧对等弦可得出 AB=AD.而 AM⊥AC,BD⊥AC,则 BD∥AM.又 BD=AM,可知四边形 ADBM 为平 行四边形,再由邻边 MA=MB,得到四边形 ADBM 为菱形.根据菱形的邻边相等可得出 BD=AD, 进而得到 AB=AD=BD,即△ABD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 为 60°,再 利用菱形的对角相等可得出∠AMB=∠D=60°. 解:(1)∵MA 切⊙O 于点 A, ∴∠MAC=90°. 又∵∠BAC=23°, ∴∠MAB=∠MAC-∠BAC=67°. ∵MA,MB 分别切⊙O 于点 A,B, ∴MA=MB, ∴∠MBA=∠MAB=67°, ∴∠AMB=180°-(∠MAB+∠MBA)=46°. (2)连接 AD,AB. ∵MA⊥AC,BD⊥AC, ∴BD∥MA. 又∵BD=MA, ∴四边形 MADB 是平行四边形. 又∵MA=MB,8 ∴▱MADB 是菱形, ∴AD=BD. ∵AC 为⊙O 的直径,AC⊥BD, ∴AB︵ =AD︵ , ∴AB=AD, ∴AB=AD=BD, ∴△ABD 是等边三角形, ∴∠D=60°, ∴在菱形 MADB 中,∠AMB=∠D=60°. 9.B [解析] ∵正方形的边长为 1,圆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切, ∴S 阴影=S 正方形-S 圆=1-0.25π≈0.21. 10.A 11.B 12.1 13.解:(1)证明:连接 OD. ∵∠ACD=60°, ∴由圆周角定理,得∠AOD=2∠ACD=120°, ∴∠DOP=180°-120°=60°. ∵∠APD=30°, ∴∠ODP=180°-30°-60°=90°, ∴OD⊥DP. ∵OD 为⊙O 的半径,∴DP 是⊙O 的切线. (2)∵∠APD=30°,∠ODP=90°,OD=3 cm, ∴OP=6 cm,由勾股定理,得 DP=3 3 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S=S△ODP-S 扇形 ODB= 1 2×3×3 3- 60π × 32 360 =(9 3 2 - 3 2π) cm2. 14.D [解析] 当点 P 在圆内时,圆的直径是 11 cm,因而半径是 5.5 cm; 当点 P 在圆外时,圆的直径是 5 cm,因而半径是 2.5 cm.故选 D. 15.B [解析] 如图①,分别连接 OA,OB,OC.过点 O 分别作 OD⊥AB 于点 D,OE⊥AC 于 点 E. 则 AD= 2 2 ,AE= 3 2 . ∵OA=1,∴OD= 2 2 =AD,OE= 1 2, ∴∠OAD=45°,∠OAE=30°, ∴∠BAC=75°. 如图②,同理可得∠OAD=45°,∠OAE=30°, ∴∠BAC=45°-30°=15°,故选 B.9 16.C [解析] 连接OA,OB,过点 O 作 OD⊥AB 于点 D,易得 OD=3,∴∠OAB=30°,∴∠ AOD=60°,∴∠AOB=120°. 当点 C 在劣弧 AB 上时,如图①所示,∠ACB= 1 2×(360°-120°)=120°; 当点 C 在优弧 ACB 上时,如图②所示,∠ACB= 1 2∠AOB=60°.故选 C. 17.2 2 [解析] 如图,连接 OP,OQ. ∵PQ 是⊙O 的切线, ∴OQ⊥PQ. 根据勾股定理知 PQ2=OP2-OQ2. 当 OP⊥AB 时,线段 OP 最短,此时线段 PQ 最短. ∵在 Rt△AOB 中,OA=OB=3 2, ∴AB=6,∴OP=3, ∴PQ= OP2-OQ2=2 2. 18.[全品导学号:54602137]解:(1)证明:如图,连接 OC. ∵PC 是⊙O 的切线, ∴∠PCO=90°, ∴∠1+∠PCA=90°. ∵AB 是⊙O 的直径, ∴∠ACB=90°,∴∠2+∠B=90°. ∵OC=OA,∴∠1=∠2, ∴∠PCA=∠B. (2)∵∠P=40°,∠PCO=90°,∴∠AOC=50°. ∵AB=12,∴OA=6. 当点 Q 在 AB 下方,且∠AOQ=∠AOC=50°时,△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 此时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50 × π × 6 180 = 5π 3 (cm); 当点 Q 在 AB 下方,且∠BOQ=∠AOC=50°时,△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10 此时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130 × π × 6 180 = 13π 3 (cm); 当点 Q 在 AB 上方,且∠BOQ=∠AOC=50°,即∠AOQ=230°时,△ABQ 与△ABC 的面积 相等, 此时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230 × π × 6 180 = 23π 3 (cm). ∴当△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时,动点 Q 所经过的弧长为 5π 3 cm 或 13π 3 cm 或 23π 3 cm.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