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 章 对称图形——圆
类型之一 圆的有关性质
1.[2017·宜昌] 如图 2-X-1,四边形 ABCD 内接于⊙O,AC 平分∠BAD,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
A.AB=AD B.BC=CD
C.AB︵
=AD︵
D.∠BCA=∠ACD
图 2-X-1
图 2-X-2
.如图 2-X-2,OC 是⊙O 的半径,AB 是弦,且 OC⊥AB,点 P 在⊙O 上,∠APC=26°,
则∠BOC=________°.
3.如图 2-X-3,在⊙O 中,弦 AB∥CD.若∠ABC=40°,则∠BOD=( )
A.80° B.50° C.40° D.20°
图 2-X-3
图 2-X-4
类型之二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2
4.如图 2-X-4,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D,CD 与 AB 的延长线交
于点 C,∠A=30°,给出下面 3 个结论:
①AD=CD;②BD=BC;③AB=2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5.如图 2-X-5,AB 是⊙O 的直径,点 D 在⊙O 上,∠BAD=35°,过点 D 作⊙O 的切线
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C,则∠C=________°.
图 2-X-5
图 2-X-6
.如图 2-X-6,在矩形 ABCD 中,AB=8,AD=12,过 A,D 两点的⊙O 与 BC 边相切于点
E,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
7.[2017·宿迁改编] 如图 2-X-7,AB 与⊙O 相切于点 B,BC 为⊙O 的弦,OC⊥OA,OA
与 BC 相交于点 P.
(1)求证:AP=AB;
(2)若 OB=4,OP=2,求线段 AB 的长.
图 2-X-7
8.已知在⊙O 中,AC 为直径,MA,MB 分别切⊙O 于点 A,B.
(1)如图 2-X-8①,若∠BAC=23°,求∠AMB 的度数;
(2)如图 2-X-8②,过点 B 作 BD⊥AC 于点 E,交⊙O 于点 D.若 BD=MA,求∠AMB 的度
数.3
图 2-X-8
类型之三 圆中的有关计算
图 2-X-9
9.[2016·南京二模] 如图 2-X-9,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1,若圆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相切,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是( )
A.0.1 B.0.2 C.0.3 D.0.4
10.如图 2-X-10,点 A 在以 BC 为直径的⊙O 内,且 AB=AC,以点 A 为圆心,AC 长为
半径作弧,得到扇形 ABC,剪下扇形 ABC 围成一个圆锥(AB 和 AC 重合).若∠BAC=120°,BC
= 3,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是( )
A.
1
3 B.
2
3 C. 2 D. 3
图 2-X-10
图 2-X-114
11.如图 2-X-11,⊙O 的半径为 4,△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连接 OB,OC.若∠BAC
与∠BOC 互补,则弦 BC 的长为( )
A.3 3 B.4 3 C.5 3 D.6 3
12.[2017·莱芜] 圆锥的底面周长为
2π
3 ,母线长为 2,P 是母线 OA 的中点,一根细绳(无
弹性)从点 P 绕圆锥侧面一周回到点 P,则细绳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
13.如图 2-X-12,AB 为⊙O 的直径,AC,DC 为弦,∠ACD=60°,P 为 AB 延长线上的
点,∠APD=30°.
(1)求证:DP 是⊙O 的切线;
(2)若⊙O 的半径为 3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图 2-X-12
类型之四 圆中的分类讨论题
14.若一个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为 3 cm,最大距离为 8 cm,则该圆的半径是( )
A.5 cm 或 11 cm B.2.5 cm
C.5.5 cm D.2.5 cm 或 5.5 cm
15.在半径为 1 的⊙O 中,若弦 AB,AC 的长分别是 2, 3,则∠BAC 的度数为( )
A.15° B.15°或 75°
C.75° D.15°或 65°
16.已知△ABC 内接于半径是 6 cm 的⊙O,弦 AB=6 3 cm,则弦 AB 所对的圆周角∠ACB
的度数是( )
A.30° B.60°
C.60°或 120° D.30°或 150°
类型之五 圆中的动点问题
图 2-X-13
17.如图 2-X-13,在 Rt△AOB 中,OA=OB=3 2,⊙O 的半径为 1,P 是 AB 边上的动
点,过点 P 作⊙O 的一条切线 PQ(点 Q 为切点),则线段 PQ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8.如图 2-X-14,已知⊙O 的直径 AB=12 cm,AC 是⊙O 的弦,过点 C 作⊙O 的切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P,连接 BC.
(1)求证:∠PCA=∠B;5
(2)已知∠P=40°,点 Q 在优弧 ABC 上,从点 A 开始逆时针运动到点 C 停止(点 Q 与点 C
不重合),当△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时,求动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图 2-X-146
详解详析
1.B [解析] 根据弦、弧、圆周角之间的关系,由相等的圆周角得到所对的弧、弦相等,
可知选项 B 正确.
2.52 [解析] ∵OC 是⊙O 的半径,AB 是弦,且 OC⊥AB,
∴AC︵
=BC︵
,
∴∠BOC=2∠APC=2×26°=52°.
3.A [解析] ∵AB∥CD,∴∠BCD=∠ABC=40°,∴∠BOD=2∠BCD=80°.故选 A.
4.A [解析] ∵AB 是⊙O 的直径,
∴∠ADB=90°.
∵∠A=30°,∴∠ABD=60°.
连接 OD,如图,∵OD=OB,
∴△OBD 是等边三角形,
∴∠ODB=∠DOB=60°.
∵CD 是⊙O 的切线,∴OD⊥DC,
∴∠BDC=∠C=30°,
∴BD=BC,∠C=∠A,
∴AD=CD.
∵在 Rt△ADB 中,∠A=30°,∴BD=
1
2AB,
即 AB=2BD,∴AB=2BC.
因此结论①②③都正确.故选 A.
5. 20 [解析] 如图,连接 OD.
∵CD 是⊙O 的切线,∴OD⊥CD.
∵∠COD=2∠BAD=2×35°=70°,
∴∠C=90°-∠COD=20°.
6.6.25 [解析] 如图,连接 OE,并反向延长 OE 交 AD 于点 F,连接 OA.
∵BC 是⊙O 的切线,
∴OE⊥BC,∴∠OEC=90°.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7
∴∠C=∠D=90°,
∴四边形 CDFE 是矩形,
∴EF=CD=AB=8,OF⊥AD,
∴AF=
1
2AD=
1
2×12=6.
设⊙O 的半径为 x,则 OF=EF-OE=8-x.
在 Rt△OAF 中,OF2+AF2=OA2,
则(8-x)2+36=x2,
解得 x=6.25,
∴⊙O 的半径为 6.25.
故答案为 6.25.
7.解:(1)证明:∵AB 与⊙O 相切于点 B,
∴∠ABO=90°,
∴∠ABP+∠OBC=90°.
∵OC⊥OA,∴∠OPC+∠C=90°.
∵OB=OC,∴∠OBC=∠C,
∴∠ABP=∠OPC.
又∵∠APB=∠OPC,
∴∠ABP=∠APB,∴AP=AB.
(2)设 AP=AB=x,则 OA=2+x.
在 Rt△AOB 中,AB2+OB2=OA2,
∴x2+42=(x+2)2,
解得 x=3,即线段 AB 的长是 3.
8.[解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AM⊥AC,可得出∠MAC 为直角,可求∠MAB 的度数.又
由切线长定理得到 MA=MB,进而求得∠AMB 的度数;
(2)连接 AB,AD,由直径 AC 垂直于弦 BD,根据垂径定理得到 A 为优弧 BAD 的中点,根据
等弧对等弦可得出 AB=AD.而 AM⊥AC,BD⊥AC,则 BD∥AM.又 BD=AM,可知四边形 ADBM 为平
行四边形,再由邻边 MA=MB,得到四边形 ADBM 为菱形.根据菱形的邻边相等可得出 BD=AD,
进而得到 AB=AD=BD,即△ABD 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 为 60°,再
利用菱形的对角相等可得出∠AMB=∠D=60°.
解:(1)∵MA 切⊙O 于点 A,
∴∠MAC=90°.
又∵∠BAC=23°,
∴∠MAB=∠MAC-∠BAC=67°.
∵MA,MB 分别切⊙O 于点 A,B,
∴MA=MB,
∴∠MBA=∠MAB=67°,
∴∠AMB=180°-(∠MAB+∠MBA)=46°.
(2)连接 AD,AB.
∵MA⊥AC,BD⊥AC,
∴BD∥MA.
又∵BD=MA,
∴四边形 MADB 是平行四边形.
又∵MA=MB,8
∴▱MADB 是菱形,
∴AD=BD.
∵AC 为⊙O 的直径,AC⊥BD,
∴AB︵
=AD︵
,
∴AB=AD,
∴AB=AD=BD,
∴△ABD 是等边三角形,
∴∠D=60°,
∴在菱形 MADB 中,∠AMB=∠D=60°.
9.B [解析] ∵正方形的边长为 1,圆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切,
∴S 阴影=S 正方形-S 圆=1-0.25π≈0.21.
10.A 11.B
12.1
13.解:(1)证明:连接 OD.
∵∠ACD=60°,
∴由圆周角定理,得∠AOD=2∠ACD=120°,
∴∠DOP=180°-120°=60°.
∵∠APD=30°,
∴∠ODP=180°-30°-60°=90°,
∴OD⊥DP.
∵OD 为⊙O 的半径,∴DP 是⊙O 的切线.
(2)∵∠APD=30°,∠ODP=90°,OD=3 cm,
∴OP=6 cm,由勾股定理,得 DP=3 3 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S=S△ODP-S 扇形 ODB=
1
2×3×3 3-
60π × 32
360 =(9 3
2 -
3
2π)
cm2.
14.D [解析] 当点 P 在圆内时,圆的直径是 11 cm,因而半径是 5.5 cm;
当点 P 在圆外时,圆的直径是 5 cm,因而半径是 2.5 cm.故选 D.
15.B [解析] 如图①,分别连接 OA,OB,OC.过点 O 分别作 OD⊥AB 于点 D,OE⊥AC 于
点 E.
则 AD=
2
2 ,AE=
3
2 .
∵OA=1,∴OD=
2
2 =AD,OE=
1
2,
∴∠OAD=45°,∠OAE=30°,
∴∠BAC=75°.
如图②,同理可得∠OAD=45°,∠OAE=30°,
∴∠BAC=45°-30°=15°,故选 B.9
16.C [解析] 连接OA,OB,过点 O 作 OD⊥AB 于点 D,易得 OD=3,∴∠OAB=30°,∴∠
AOD=60°,∴∠AOB=120°.
当点 C 在劣弧 AB 上时,如图①所示,∠ACB=
1
2×(360°-120°)=120°;
当点 C 在优弧 ACB 上时,如图②所示,∠ACB=
1
2∠AOB=60°.故选 C.
17.2 2 [解析] 如图,连接 OP,OQ.
∵PQ 是⊙O 的切线,
∴OQ⊥PQ.
根据勾股定理知 PQ2=OP2-OQ2.
当 OP⊥AB 时,线段 OP 最短,此时线段 PQ 最短.
∵在 Rt△AOB 中,OA=OB=3 2,
∴AB=6,∴OP=3,
∴PQ= OP2-OQ2=2 2.
18.[全品导学号:54602137]解:(1)证明:如图,连接 OC.
∵PC 是⊙O 的切线,
∴∠PCO=90°,
∴∠1+∠PCA=90°.
∵AB 是⊙O 的直径,
∴∠ACB=90°,∴∠2+∠B=90°.
∵OC=OA,∴∠1=∠2,
∴∠PCA=∠B.
(2)∵∠P=40°,∠PCO=90°,∴∠AOC=50°.
∵AB=12,∴OA=6.
当点 Q 在 AB 下方,且∠AOQ=∠AOC=50°时,△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
此时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50 × π × 6
180 =
5π
3 (cm);
当点 Q 在 AB 下方,且∠BOQ=∠AOC=50°时,△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10
此时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130 × π × 6
180 =
13π
3 (cm);
当点 Q 在 AB 上方,且∠BOQ=∠AOC=50°,即∠AOQ=230°时,△ABQ 与△ABC 的面积
相等,
此时点 Q 所经过的弧长=
230 × π × 6
180 =
23π
3 (cm).
∴当△ABQ 与△ABC 的面积相等时,动点 Q 所经过的弧长为
5π
3 cm 或
13π
3 cm 或
23π
3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