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2 章 对称图形—圆
2.5 第 4 课时 切线长定理
知识点 切线长定理的应用
1.如图 2-5-32,PA,PB 分别切⊙O 于 A,B 两点.若∠P=60°,PA=2,则弦 AB 的
长为( )
A.1 B.2 C.3 D.4
图 2-5-32
图 2-5-33
.如图 2-5-33,CD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E,AC,BD 分别与⊙O 相切于点 A,B.如果 CD
=7,AC=4,那么 BD 等于( )
A.5 B.4 C.3 D.2
3.[教材习题 2.5 第 13 题变式] 如图 2-5-34,四边形 ABCD 的边 AB,BC,CD,DA 和⊙O
分别相切.若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20,则 AB+CD 等于( )
A.5 B.8 C.10 D.12
4.已知线段 PA,PB 分别切⊙O 于点 A,B,AB︵
的度数为 120°,⊙O 的半径为 4,则线段
AB 的长为( )
A.8 B.4 3 C.6 3 D.8 3
图 2-5-34
图 2-5-352
.如图 2-5-35,PA,PB 是⊙O 的切线,A,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P=40°,则∠
BAC 的度数为________.
6.如图 2-5-36,PA,PB 分别切⊙O 于点 A,B,∠AOP=50°,则∠PAB=________°,∠
OPB=________°.
图 2-5-36
图 2-5-37
7.如图 2-5-37,PA,PB,DE 分别切⊙O 于点 A,B,C,若⊙O 的半径为 5,OP=13,
则△PDE 的周长为________.
图 2-5-38
8.如图 2-5-38,P 是⊙O 的直径 AB 的延长线上一点,PC,PD 分别切⊙O 于点 C,D.
若 PA=6,⊙O 的半径为 2,则∠CPD 的度数为________.
9.如图 2-5-39,PA,PB 为⊙O 的两条切线,A,B 为切点.如果⊙O 的半径为 5,∠OPA
=30°,求两条切线的夹角∠APB 的度数及切线 PA 的长.
图 2-5-39
3
图 2-5-40
10.[2016·梁溪区一模] 如图 2-5-40,在矩形 ABCD 中,AB=4,AD=5,AD,AB,BC
分别与⊙O 相切于点 E,F,G,过点 D 作⊙O 的切线交 BC 于点 M,切点为 N,则 DM 的长为( )
A.
13
3 B.
9
2 C.
4 13
39 D.2 5
11.如图 2-5-41,PA,PB 是⊙O 的切线,A,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ACB=70
°.求∠P 的度数.
图 2-5-41
12.如图 2-5-42,△ABC 的内切圆⊙O 与 AC,AB,BC 分别相切于点 D,E,F,且 AB=
5 cm,BC=9 cm,AC=6 cm,求 AE,BF 和 CD 的长.
图 2-5-42
13.如图 2-5-43,PA,PB 为⊙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 A,B,直线 CD 切⊙O 于点
E.
(1)试探究△PCD 的周长与线段 PA 的数量关系;
(2)若∠P=α,求∠COD 的度数.4
图 2-5-43
14.如图 2-5-44,AB 是⊙O 的直径,AM,BN 分别切⊙O 于点 A,B,CD 分别交 AM,BN
于点 D,C,DO 平分∠ADC.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
(2)若 AD=4,BC=9,求⊙O 的半径 R.
图 2-5-44
15.如图 2-5-45,PA,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 A,B,点 M 在 PB 上,且 OM∥AP,MN⊥
AP,垂足为 N.
(1)求证:OM=AN;
(2)若⊙O 的半径 R=3,PB=9,求 OM 的长.
图 2-5-455
详解详析
1.B
2. C
3.C
4. B
5.20° [解析] ∵PA,PB 是⊙O 的切线,A,B 为切点,∴PA=PB,∴∠BAP=∠ABP=
1
2×(180°-40°)=70°.由 PA 是⊙O 的切线,A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得∠PAC=90°,∴
∠BAC=90°-70°=20°.
6.50 40
7.24 [解析] ∵PA,PB,DE 分别切⊙O 于 A,B,C 三点,∴AD=CD,CE=BE,PA=PB,
OA⊥PA.
在 Rt△OAP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P=12,∴△PDE 的周长为 PD+DE+PE=PD+AD+BE
+PE=2PA=24.
8.60° [解析] 连接 OC.∵PA=6,⊙O 的半径为 2,
∴OP=PA-OA=4.
∵PC,PD 分别切⊙O 于点 C,D,
∴∠OPC=∠OPD,OC⊥PC.
∵OP=2OC,∴∠OPC=30°,
∴∠CPD=60°.
9.解:连接 OA,OB,则 OA⊥PA,OB⊥PB.
∵OA=OB,OP=OP,
∴Rt△OAP≌Rt△OBP,∴∠OPA=∠OPB,
∴∠APB=2∠OPA=60°.
在 Rt△AOP 中,
可求得 OP=2OA=10,
∴PA= OP2-OA2=5 3.
10. A [解析] 如图,连接 OE,OF,ON,OG.
在矩形 ABCD 中,∠A=∠B=90°,CD=AB=4.
∵AD,AB,BC 分别与⊙O 相切于点 E,F,G,
∴∠AEO=∠AFO=∠OFB=∠BGO=90°.
又∵OE=OF=OG,
∴四边形 AFOE,四边形 FBGO 是正方形,
∴AF=BF=AE=BG=2,
∴DE=3.
∵DM 是⊙O 的切线,
∴DN=DE=3,MN=MG,
∴CM=5-2-MG=3-MN.
在 Rt△DMC 中,DM2=CD2+CM2,
∴(3+MN)2=42+(3-MN)2,6
∴MN=
4
3,∴DM=3+
4
3=
13
3 .
故选 A.
11.解:连接 AB.
∵AC 是⊙O 的直径,
∴∠CBA=90°,
∴∠BAC=90°-∠ACB=20°.
∵PA,PB 是⊙O 的切线,
∴PA=PB,∠CAP=90°,
∴∠PAB=90°-20°=70°.
∵PA=PB,∴∠PBA=∠PAB=70°,
∴∠P=180°-∠PAB-∠PBA=40°.
12.解:∵⊙O 与△ABC 的三边都相切,
∴AE=AD,BE=BF,CD=CF.
设 AE=x cm,BF=y cm,CD=z cm,
则{x+y=5,
y+z=9,
z+x=6,
解得{x=1,
y=4,
z=5.
即 AE=1 cm,BF=4 cm,CD=5 cm.
13.解:(1)△PCD 的周长=2PA.理由如下:
∵PA,PB 分别切⊙O 于点 A,B,CD 切⊙O 于点 E,
∴PA=PB,AC=CE,BD=DE,
∴△PCD 的周长=PD+DE+PC+CE=PB+PA=2PA,即△PCD 的周长=2PA.
(2)如图,连接 OA,OE,OB.
由切线的性质,得 OA⊥PA,OB⊥PB,OE⊥CD,BD=DE,AC=CE.
∵OA=OE=OB,
易证△AOC≌△EOC,△EOD≌△BOD,
∴∠AOC=∠EOC,∠EOD=∠BOD,
∴∠COD=∠EOC+∠EOD=
1
2(∠AOE+∠BOE)=
1
2∠AOB.
∵∠P=α,OA⊥PA,OB⊥PB,
∴∠AOB=180°-α,
∴∠COD=90°-
1
2α.
14 解:(1)证明:如图,过点 O 作 OE⊥CD 于点 E.7
∵AM 切⊙O 于点 A,
∴OA⊥AD.
又∵DO 平分∠ADC,
∴OE=OA.
∵OA 为⊙O 的半径,
∴OE 是⊙O 的半径,
∴CD 是⊙O 的切线.
(2)过点 D 作 DF⊥BC 于点 F.
∵AM,BN 分别切⊙O 于点 A,B,
∴AB⊥AD,AB⊥BC,
∴四边形 ABFD 是矩形,
∴AD=BF,AB=DF.
又∵AD=4,BC=9,∴FC=9-4=5.
∵AM,BN,DC 分别切⊙O 于点 A,B,E,
∴AD=DE,BC=CE,
∴CD=DE+CE=AD+BC=4+9=13.
在 Rt△DFC 中,CD2=DF2+FC2,
∴DF= CD2-FC2=12,
∴AB=12,
∴⊙O 的半径 R 为 6.
15.解:(1)证明:如图,连接 OA,则 OA⊥PA.
∵MN⊥PA,
∴MN∥OA.
∵OM∥PA,
∴四边形 ANMO 是平行四边形.
又∵MN⊥AP,
∴▱ANMO 是矩形,
∴OM=AN.
(2)如图,连接 OB,则 OB⊥PB,
∴∠OBM=∠MNP=90°.
∵四边形 ANMO 是矩形,
∴OA=MN.
又∵OA=OB,
∴OB=MN.8
∵OM∥AP,∴∠OMB=∠MPN,
∴△OBM≌△MNP,∴OM=MP.
设 OM=x,则 MP=x,AN=x.
∵PA=PB=9,∴NP=9-x.
在 Rt△MNP 中,有 x2=32+(9-x)2,
解得 x=5,即 O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