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忌讽齐王纳谏
【基础存盘】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纳谏( ) 形貌昳丽( )
窥镜( ) 期年之后( )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B.孰视之(谁)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D.期年之后(满一年)
3.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朝服衣冠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5.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忌不自信。
A.吾孰与徐公美?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何以战?
6.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课内精读】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完成 7~10 题。2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
B.“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这句话一方面表明进谏的人数之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此之前,齐
国的朝政积弊很深。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私王”者、“畏王”者、“有求于王”者对齐王的蒙蔽。
D.文章详略得当。从全文来看,邹忌设喻讽谏写得简略,齐王纳谏除蔽写得详细。
9.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10.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拓展迁移】
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③,人民给④,官
无事⑤,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
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⑥。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
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⑦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在今山东境内。下文所说“阿”“鄄”“薛陵”均属齐国。②毁:诽谤。③辟:同
“僻”,开垦,开辟。④给:富裕。⑤事:原意是“奉承”,这里是“贿赂”的意思。⑥贫馁:贫困挨饿。馁:
饥饿。⑦耸:同“悚”,恐惧。
1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吾使人视即墨( )
(2)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
(3)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13.本文将即墨大夫与阿大夫放在一起来写,有什么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jiàn yì kuī jī3
2.B(仔细。)
3.C(正确的朗读节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D(A.美:形容词意动用法;B.服:名词用作动词;C.闻:动词的使动用法。)
5.B(例句和其他三项都是倒装句。)
6.(1)古义:土地的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2)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
方面。
7.(1)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惧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对大王您有所求。(2)命令刚刚下达
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
8.D(邹忌设喻讽谏写得详细,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简略。)
9.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
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10.示例: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得体,充分尊重被劝
说者。)
11.(1)派遣(2)赞美(3)弄虚作假
12.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以求他们帮助的缘故。
13.示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齐威王赏罚分明的行事风格。
【参考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但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
是田地开辟,人民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安宁;(我明白)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以求他们帮助的缘故!”
随即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镇守阿(城),每天都有
称赞你的话传来。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城),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以前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
取薛陵,你不知道;(我知道)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把阿地大
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都烹了。于是众大臣都吓坏了,不敢再弄虚作假,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
天下的强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