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统编教材九下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
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在诗人心中,祖国是饱经沧桑的过去、贫穷凋敝的现实与绯红黎明
希望的交织体。作为抒情主体,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融合,让物化的自我形象,汇注
于祖国的形象之中。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
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交融着
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全诗立意新颖,意象丰富,感情真挚。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
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既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又热烈奔放、一
往无前。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
献身感。
学情分析: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九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但学生对诗意
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诗的文字层面上,不能挖掘品味出诗的深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
生多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可以在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味
出诗意。诗是很情绪化的文学作品,诗人写这首诗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而学生对于
这首诗所产生的背景并不是了解的很多的,所以他们很难和作者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因此要
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这首诗必须扼要介绍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激发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
2.理解诗歌中鲜明独具特色的意象。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2
教学难点:
学会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诗歌情感。。
教学创意:
以读助教,以教带读,读教结合,教读互促。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国庆期间的热播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你们看了没有?
电影中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众多小人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爱国
的方式有很多种,为祖国写诗就是许多文人的选择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诗人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情吧。
(设计意图:由同学们感兴趣的电影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直接切入主题。)
二、初识课文,读熟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认清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2.播放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
3.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诗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朗读,翻开课文首先让
学生自由朗读,对诗歌产生总体印象,接着播放名家朗诵视频,把学生带入诗歌氛围,让学
生初步感知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齐读诗歌,这里只要求读准字音、读出
停顿和节奏,经过三遍的朗读,学生对诗歌内容应该不再陌生。)
三、把握意象,读出语气变化
回顾意象相关知识:意象是熔铸了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创作是通过创造独特意象
来体现诗人情感。
齐读诗歌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找出这两节诗歌中有哪些意象?透过这些意象你看到了
怎样的祖国?3
明确:第一节诗歌: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
驳船……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到贫穷落后、衰败、苦难重重的祖国。
第三节诗歌: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
的黎明……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看到新生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祖国。
诗歌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起什么作用?
明确:贫困、悲哀两个词对第一节诗歌的内容进行了总结;痛苦的希望、 “飞天”袖
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出了下文。这一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诗歌的前三节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语气上有什么变化?
明确:第一节的深沉、悲痛
第二节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的语气,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
望。
第三节充满着希望与信心,语气中应带着欣喜与激动。
组内互读,读出语气上的变化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还是落脚到“读”上,要求学生通过意象的变化分析出祖国
的变化,进而读出语气的变化来。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意象,意象也是学生最直观理
解诗歌的桥梁,所以本环节充分利用意象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
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也是任务之一,所以本环节的问题设计得较为浅显。)
四、赏析语句,读出诗歌情感
1.作者在第四节诗中将祖国比喻为什么?作者在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在此将祖国比喻为“伤痕累累”的母亲,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与深情。
2.怎么理解第四节诗歌中的“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这句话?4
明确:从个体上来说,“我”是中国十亿人口中的一个,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从
“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此是“九百
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3.诗中的“我”仅仅指诗人自己吗?
明确:这个“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大家一
起从苦难中走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承担起重任。
4.请分析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明确:作者在第一节中回望祖国所经受的苦难与现实的贫困,心中是痛苦的,悲伤的;
第二节承接第一节的情感,虽然痛苦,却看见了祖辈们痛苦的希望;第三节则因为看见了簇
新的理想,看到了全新的希望,作者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喜悦,是激动;第四
节激动喜悦进一步得到升华,表明了要为祖国献身一切的愿望。
5.这首诗就像是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告白,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诗歌的感情来。请读得好的
同学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
具体内涵,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进而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情感。)
五、知人论世,读出深层韵味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
展示作者:舒婷,当代著名诗人,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 年生。先后做过泥
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就是这样一位工人出生的女子写下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 1981 年全国优秀诗歌奖。这首诗发表于 1979 年 7 月,成诗却
早在 1976 年的动荡时代。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浩劫与摧残,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教育质量普遍下降、教学秩序混乱、整个中华大地黑白颠
倒、1976 年 10 月 6 日,中共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江青了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
革命”。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走向新生。5
下面,请同学们透过诗人特有的人生经历,深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其言如出于吾之口,
使其意如出于吾之心,让诗中的营养化为我们自身的血肉。在有感情朗读诗歌的基础之上,
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全班齐诵诗歌。
(设计意图: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确一位作
家选取什么样的题材,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都和他的人生观、生活经历、所处时代息息相
关。虽然没办法短时间让学生完全了解改革开放前的所有历史,但简单提及对于学生更深层
次的理解诗歌很有必要。此处要求学生联系背景及作者生平深情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
味。)
六、拓展延伸,读出诗歌乐趣
推荐学生读舒婷的《致橡树》,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歌情感,体味读诗乐趣。
七、总结归纳,梳理读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读诗的基本方法:
第一,诗歌意象有深意。
第二,反复诵读品情感。
第三,关键语句要细读。
第四,联系背景悟真谛。
第五,活学活用读诗歌。
八、板书设计6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读好这首诗上,由最初的读熟诗歌、到读出诗歌的变化,读
出诗歌的感情、最后有更高的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为“读好”诗歌
服务。层层深入、步步为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把握诗歌意象为主,从意象的把握中体会
诗歌的变化。通过关键语句的赏析,理解诗歌的情感。
由于课时有限,对整首诗歌的艺术特征未做过多分析,象征、反复、比喻等九年级学生
熟悉修辞也未单独挑出做具体解释,而是在把握意象的过程中简要提及。同时,诗歌写作背
景具有大环境,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学生了解不多,可能难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于
此两点,应做相应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