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诗五首》统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一、作者简介:
巴勃罗·聂鲁达(1904 年 7 月 12 日-1973 年 9 月 23 日),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923 年发表
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 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
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聂鲁
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
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与中国的渊源: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 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
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
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
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
大海的声音。”
社会评价:
聂鲁达一生有三个主题:爱情、诗歌和革命。聂鲁达把这三个主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推向
堪与马丘•比丘高峰试比高的高度。他的
爱情是与他的爱情诗互为一体的。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我的船长》、
《爱情十四行诗一百首》,都是爱之绝唱,在全世界引起长久的回声。
二、阅读体会诗歌
1.朗读诗歌,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
“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
“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2
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
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
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
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
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
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
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
存在的认知规律。
三、.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哲理。
2.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
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3. 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明确 :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
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
本质都是统一的。
4.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
认识,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
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中的“来”“海”“怀”等。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霜风呼呼的吹着”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3
【艺术特色】
从这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
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
四、
总结:《统一》——推理: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