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67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67份)》 共有 6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孔乙己》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 二篇白话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于 1919 年 4 月《新青年》第六 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全文不到 3000 字,却意蕴丰厚,主旨深远,用精炼深刻的语 言刻画了一个封建社会末期身体上四体不勤、生活上穷困潦倒、精神上迂腐不堪、社会上备 受欺凌的读书人形象,描绘了围绕在孔乙己身边的各阶层人等麻木不仁、冷漠无情、残酷绝 情的嘴脸,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与人之间病态扭曲的人际关系,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 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小说以“咸亨酒店”为社会背景,从 12 岁的小伙计“我”的独特视角,将与孔乙己有 关的若干生活片段连缀起来,让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这样一个“社会小舞台”上集中展现 了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让人读来不胜唏嘘、心生悲凉与同情,并引人深思,表现了鲁迅先 生对“孔乙己”类人物“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此文与《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一起出现在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各有 侧重地表现了小说的文体特色和绝妙风格,为学生送上了一道“小说阅读与品鉴”的精彩盛 宴。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接触比较多,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故乡》到 《孔乙己》,学生对鲁迅文章的风格是比较熟悉的,但因为鲁迅文章意蕴特别深厚、主题非 常深刻、语言尤其耐人寻味,所以老师要运用巧妙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扎实新颖的教学环节, 才能带领学生深度走进文本,真切感受到《孔乙己》作为鲁迅最喜欢的短篇小说所具有的独 特魅力。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笔下的孔乙己是谁”这个主要问题。2   2.学习方法,了解“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去刻画”“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情节中去刻 画”“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掌 握“作者如何写孔乙己”这个语文能力。   3.读出深度,领会文章深刻主旨:了解“作者为什么写孔乙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刻画方法。   3.探究深刻主题。   4.品味精辟语言。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小组合作,智慧碰撞;对比阅读,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流程:   一、由汉字导入新课:出示“举”的篆书字形,了解“举”的含义,引出对“科举制度” 的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举”字的本义是什么吗?   明确:分析字形,得出结论:“举”的字形表示的意思是“人将房梁高高举起、架在房 柱上”的意思。   师:大家调动联想能力,猜猜看,“科举”是什么意思?   明确:科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从字面上来理解,在封建社会,一个人如果通过了科举考试,就好像被众人“高高托举” 一样,从此人生开挂,走向巅峰时刻。3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都能跻身上流社会,成为“人上人”呢?今 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看看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读书 人,拥有着怎样的命运。   (设计意图:由汉字“举”导入新课,延伸到对“科举制度”的介绍,一可以极大地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可以为探究主题搭建桥梁,可谓一箭双雕。)   一、一读《孔乙己》,初探社会环境之恶劣   (一)学生自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从文字中了解作者笔下的环境特点。   1.孔乙己生活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鲁镇的咸亨酒店。是一个封建社会末期处于鲁镇一角的小酒馆。   2.这里有些什么样的人?   明确:一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二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 要菜,慢慢地坐。三是酒店的掌柜和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我”。   3.为什么详细写喝酒人的特点?   明确:暗示孔乙己所出的社会环境是等级分明的:做工的“短衣帮”没身份没地位,只 能站着喝酒;有身份有地位的“长衫主顾”,就可以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4.这里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有压迫感——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   令人不快——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单调无聊——我从此便整天地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 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总之,这里的环境是压抑、灰暗、单调、无聊、阴沉的。4   (二)花这么长的篇幅写“咸亨酒店”,作者有什么特殊用意吗?   明确:一是为孔乙己的出场设置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 孔乙己是主角,在这里展演了一出人生的悲剧;同时,也有许多配角粉墨登场,为孔乙己的 人生悲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是用第一人称“我”——12 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使全文显得真实可信,产生强 烈的感染力量。一个 12 岁的小伙计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人和事,没有偏见,没有顾忌,因而 行文比较自由,便于表达作者冷峻而深沉的思想感情。“我”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从 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孔乙己是一个丢人取乐的“喜剧”人物,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以 喜写悲,使悲更悲。   三是从“我”的角度初写酒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酒店掌柜要羼水;短衣帮防羼水;我 在掌柜的要求与短衣帮的监督下下欲羼水却不可得……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不信任、 互相设防、互相算计的。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的 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作者设立“咸亨酒店”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 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做了有力的铺垫。   (设计意图:第 1-3 段似乎与孔乙己关系不大,如果不引领同学走进文字,探究作者的 深意,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段的学习。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于看似平淡的叙述 中深藏着智慧:孔乙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由此已可见一斑了。)   二、二读《孔乙己》,细品主要人物形象之可悲   (一)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找出文中概括介绍他的一句话。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二)细品这句话的三个关键短语,思考: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他与前面提到的短衣帮一样,身份低微,没有钱也没有地位; “穿长衫”又表明他是有“读书人”的身份的,联想到前面的叙述,应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论:孔乙己是一个可以“踱进店来,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的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读书人; “唯一”表明像他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个体:拥有读书人的身份,所以身穿象征读书人身份的5 长衫,却只能像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这样拥有矛盾身份和尴尬地位的人有且仅有他一个 ——仅仅 13 个字的评价,就将孔乙己的难堪境地和尴尬处境和盘托出,不得不令人为鲁迅 精湛凝练的语言功夫拍案叫绝。   (三)评价之后,作者对他进行了细腻形象的描写和详尽的介绍,请从“表达方式”的 角度赏析表达方式的不同及其作用,根据要求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用表格的形式,能帮助学尽快梳理信息、提炼信息,并尽快掌 握作者直接刻画孔乙己的方法。)   三、三读《孔乙己》,分析背景人物形象之可怕   过渡:本文刻画孔乙己这个典型形象,并不是把他放在一个独立封闭的时空,而是把他 放在“咸亨酒店”这个“社会一角”,把他放在聚光灯下,把他放在“一群人”中间,让他 在与别人发生交集的过程中被展示、被扭曲、被倾轧、被摧残、被吞噬……6   (一)请同学们默读文段,思考,在咸亨酒店,发生了与孔乙己相关的哪些事情?请用 一句话简单概括。   明确:1.孔乙己在酒店被短衣帮嘲笑因为偷书挨了打,并因为没有考中秀才而受到奚落。   2.孔乙己在咸亨酒店教“我”写“茴香豆”的“茴”字。   3.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吃。   4.孔乙己因为到丁举人家偷东西而被丁举人吊着打并打折了腿。   5.孔乙己拖着被打断的腿到咸亨酒店要酒吃,受到掌柜的嘲笑。   (二)写事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写人,在这些情节当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明确:探究作者安排这些情节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把主要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示 独有的性格特征、精神特质与悲剧命运。如,运用“孔乙己在酒店因为偷书挨了打被短衣帮 嘲笑,并因为没有考中秀才而受到奚落”的情节,表现了孔乙己被短衣帮的语言暴力围攻、 嘲弄、戏耍、抽打而窘迫、而无奈、而卑微、而痛苦的种种心态,非常真实地表明孔乙己的 精神世界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摧毁。在这些情节当中,读者可以看到“受人嘲笑、受人欺凌却 又自欺欺人、兀自挣扎;善良友好、迂腐不堪却又受人冷落、无足轻重;与人无害、求生艰 难却又备受摧残、命运凄惨”的孔乙己,事件集中,认知立体,因而感受也就格外真实。   (三)在这些情节当中,有许多背景人物都与孔乙己发生了交集,请找出来   明确:短衣帮,“我”;掌柜的;丁举人。   (四)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些人和孔乙己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对话表现出来的,他 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请按小组分角色朗读   1.第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孔乙己和短衣帮之间的对话,赏析短衣帮与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并了解短衣帮与孔乙己之间的关系。   明确:(分角色朗读)   生 1:“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生 2:孔乙己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7   生 3: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生 2: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生 4:“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生 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 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全班齐读: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 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生 5: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 认识字么?”   生 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生 7: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生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 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全班齐读: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明确 1:赏析短衣帮的形象。   一看短衣帮的语言用词:极尽恶毒挖苦之能事。如“又”,直言孔乙己又挨打了,暗示 他是经常挨打的,深怕别人不知道孔乙己是经常被虐打之人;“亲眼看见”,让孔乙己对自 己的偷盗行为无法争辩、无处遁形。   二看“短衣帮”说话的腔调:“又故意的高声嚷道”,说话的声音唯恐别人听不到,还 要“故意”加大音量,把孔乙己可怜的自尊剥开,晒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众人哂笑取乐:他 们将自己的欢乐完全建立在了孔乙己的难堪与痛苦之上。   三看短衣帮说话的语气:多用问句,语气凌厉逼人。比如“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8   四看短衣帮说话的内容:一次比一次更加尖酸刻薄,更加戳中孔乙己的心脏。由最开始 的嘲笑孔乙己偷东西被打,到嘲笑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没有考取秀才,一次比一次残忍地 戳中孔乙己的痛处,一次比一次肆意地剜割他的心脏:这些人麻木不仁、冷漠无聊,完全把 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   由此可见,短衣帮是一群自己身份低微的人,却对比自己处境更为悲惨的孔乙己表现出 极大的嘲讽与蹂躏,表明短衣帮是一群麻木不仁、冷漠无情、毫无人性的看客。   作者写这些人还有没有别的深意?作者借这些人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整个社会的麻木、 病态、毫无人性、毫无活力;也表现了鲁迅对这些人“愚蠢而不觉其愚蠢”、“无聊而不觉 其无聊”行为的鄙视与痛恨。   孔乙己与短衣帮的关系:嘲笑与被嘲笑;愚弄与被愚弄;伤害与被伤害。   明确 2:赏析孔乙己的形象。   (1)外貌描写以形传神。孔乙己在小说中亮相的两个细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 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 两处描写文字至简,而含义极丰。“站着喝酒”表明这个科举场中的失败者从社会地位、经 济状况看已经跌落到“短衫帮”的下层社会;长衬的脏破,又显示穷苦不堪和懒惰至极;然 而他还是宁肯穿长衫,则表明他别无所有,只能靠这件又破又脏的长衫来保住一点“读书人” 的“体面”。一两句肖像细节就勾勒出了一个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又死要面子、不肯放下读 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力透纸背、入本三分,做到了“廖廖几笔,而神情毕肖”。如果鲁迅 先生只写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写其穿着长衫,就很难简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识和其所处 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更难奇峰般地凸现他迂腐寒酸、好逸恶劳的性格。   (2)神态描写极为传神:“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这些神 态非常逼真地再现了孔乙己被揭了“偷书”的疮疤后十分尴尬、极力掩饰的窘态;“立刻显 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写他被短衣帮戳到“没有考中秀才”的致命痛苦之 后,心灵受到巨大打击、灵魂受到极大重创之后痛不欲生、生无可恋的悲哀,非常形象地刻 画了一个备受欺凌且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得心灵极度扭曲、折磨得毫无谋生能力的旧知识分 子形象,令人悲哀,又惹人同情。9   (3)语言描写富有个性:“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 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 之类……这些语言非孔乙己莫属,非常典型地写出了孔乙己虽然贫困潦倒、难以生存,依然 以读书人的身份自居的自欺欺人的特点,在令人发笑之余更让人叹息。   (4)精彩细节前后映衬。鲁迅是一位精湛的写意大师,《孔乙己》的细节描写也具有 这种写意性,即不用繁文缛节,不求纤毫毕现,仅用极精炼、极俭省的笔墨去摹写人物的特 质气韵,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孔乙己先前在酒店被人嘲笑时,他不回答,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此时“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既对 酒店表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显示自己是用钱买酒的,并不是“乞丐”一族,对 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弱弱的抗议。与之相映衬的是,被打折腿以后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 “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状况已濒临绝境, 同时也表明了孔乙己沮丧绝望的内心世界。一前一后,一“排”一“摸”,表现了孔乙己被 毒害被折磨后由兀自挣扎到最终被吞噬的微妙变化过程。   2.第二小组,分角色朗读孔乙己和“我”之间的对话,并赏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以及与 “我”之间的关系。   明确:孔乙己是善良友好的,同时也是迂腐愚昧的,居然教“我”写“茴”字的四种写 法——他所看重的知识,是僵死的、无用的、流于表象的,而他将无用的知识却看得视若珍 宝,可见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所受到的毒害与愚弄是很深的。   与我的关系:孔乙己是友好的,“我”是不友好的;孔乙己是耐心的,“我”是不耐烦 的。在十二岁的小伙计眼里,孔乙己也是一个令人生厌的无足轻重的多余人。   3.第三小组,用情景剧的形式表演第 9 段,小组展示探讨结果:从这段表演中,我们看 到了一个怎样的丁举人?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明确:丁举人的形象没有直接出现在课文中,而是通过别人的转述来呈现的——同为读 书人,因为考中了举人,就可以为所欲为,草菅人命,只因为孔乙己偷了自家的书,就把他 吊起来打,还打了半夜,最后还打折了腿,完全不顾孔乙己的死活,可见他是一个凶残冷酷、 心狠手辣、毫无人性、为富不仁的读书人。10   孔乙己的形象:被摧残、被毒打、被蹂躏、被吞噬,毫无抵抗力,只能被残酷的丁举人 毒打致残,最后走向必然的死亡。   丁举人与孔乙己的关系:都是读书人,却同类不同命,一个考中了举人,成为高高在上 的施暴者;一个没有考取,就成了匍匐在地的受虐者。   2.第 4 小组分角色朗读 11 段,小组探讨:掌柜的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此时的孔乙己 与前面被短衣帮嘲笑时的表现有哪些不同?   明确:掌柜的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漠不关心的,唯一一直记得的,是孔乙己还欠自己十九 文的酒钱——无论是中秋节,还是年关,还是来年的端午节,掌柜的永远只会说一句话“孔 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在他心里,孔乙己是死是活,无关紧要,一个生命,在掌柜的眼 里仅仅物化成了区区“十九文钱”。   当孔乙己最后一次来到咸亨酒店的时候,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脸上黑而且瘦,已 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掌柜的见 了,毫无怜悯之心,却依然只是取笑:“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取笑?要是不偷, 怎么会打断腿?”——人心的冷漠、寒冷、无情,已经达到了极致。   此时的孔乙己与先前被嘲笑时的极力掩饰窘态、极力维护自尊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他 只是无力地解释“跌断,跌,跌……”;只是用语言和眼神央求:不要取笑,不要取笑……   从这里我们看到的孔乙己已经完全被吃人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给吞噬了,他毫无招架 之力,只能束手殒命,走向生命的末路。   孔乙己的命运到底怎样?作者用一句非常凝练的话给予了高度总结:“我到现在终于没 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精准:因为没有得到孔乙己是否 死去的确凿消息,所以只能用“大约”表示推断;因为在那样寒冷冰凉、制度腐朽、人性毁 灭的社会,孔乙己只能走向死亡,所以用“的确”表示是必然的定论。   3.总结:作者在实现对孔乙己的形象刻画时用了那些独特的方法?   明确:   (1)运用了精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 态等外部特征非常鲜活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11   (2)把人物放到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匠心独具的情节中:如,运用“孔乙己在酒店因为 偷书挨了打被短衣帮嘲笑,并因为没有考中秀才而受到奚落”的情节,表现了孔乙己被短衣 帮的语言暴力围攻、嘲弄、戏耍、抽打而窘迫、而无奈、而卑微、而痛苦的种种心态,非常 真实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摧毁。   (3)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让人物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展示当时的社会环境 是什么样的?作者的表达是含蓄而又智慧的。   首先,作者匠心别具地安排了与孔乙己发生显性交集或隐性交集的几类人:代表平民阶 层的短衣帮;代表商人阶层的“掌柜的”;代表权贵阶层的丁举人;代表官僚士绅阶层的 “长衫主顾”……这些人构成了孔乙己生活中的“看客”,也构成了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透过这些看客,我们看到了社会中人们心灵被荼毒的程度,也更加能感受到孔乙己所处环境 的孤独、寒冷。   其次,周围人物的语言折射出了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生动、立体、真实、丰富:一是 表现在对话中的用词像尖刀一样锋利且冷气逼人,直接击中孔乙己心灵的最痛处,如副词的 运用,“又”强调孔乙己因为多次偷盗而多次挨打;二是语气很凌厉,多次用到问句的形式, 如“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三是这些人说话的内容多变,但都表现了冷漠无情的 嘴脸:“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后来怎么样?”“打折了怎样呢?” “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第三,多次出现的笑声也折射了社会环境的病态与扭曲。每当孔乙己出场时,环绕着整 个咸亨酒店的,是一次又一次欢乐无比的笑声。这笑声,是变态的笑,是残忍的笑,是愚昧 的笑,更是夺人性命的笑。这笑声,非常艺术地表现了孔乙己所处的社会背景: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是那么的自私、冷漠、令人窒息。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引领学生深度走进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咀嚼、用心揣 摩,掌握本文的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的学习以文本为依据、以方法为依托。)   二、四读《孔乙己》,探究本文深刻主题   比较阅读《范进中举》之喜极而疯的情节,分析“范进”形象,助力主题探究。   (一)学以致用——人物描写之方法鉴赏12   阅读《范进中举》第 5 自然段,找出描写范进发疯的关键语句,赏析描写方法之巧妙。   原文材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 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 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多年,指导 64 岁 的时候才忽然考中了举人,一旦考中,邻居送鸡蛋;张乡绅送房子;胡屠户态度 180 度大转 弯……范进从人人唾弃的最没有脸面的人突然变成了“人上人”,他的心理收到巨大冲击, 难以自持,所以喜极而疯——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绑架、控制与毒害多么巨大。   明确:1.动作描写极为传神,动词运用极为讲究。“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 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范进看到中举的皇榜后不 敢相信、喜悦至极的样子,一字千钧,言简意赅。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 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范进中举 后喜极发疯、丑态百出、狼狈不堪的丑样,真是令人读后喷饭,效果之后,又替范进感到深 深的悲哀。   2.语言描写以一当十。“噫!好了!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了两次,简单的语句 下面藏着的却谁深刻的潜台词:噫!,好了,我中了,我再也不用收到胡屠户的唾骂了;我 再也不用看中令居的脸色了;我再也不会过苦日子了;我也成为了人上人……一句话,赤裸 裸地写出范进中举后的心理活动。   (二)个性思考——人物性格之成因探秘   范进为何会发疯?   明确: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因为他参加科举考试多年,到五十几岁才忽然考中了举人, 一旦考中,邻居送鸡蛋、张乡绅送房子、胡屠户态度 180 度大转弯……范进从人人唾弃的最 没有脸面的人突然变成了众人仰视的“人上人”,他的心理受到巨大冲击,精神难以自持,13 所以喜极而疯——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控制、绑架与毒害多么巨大,让人由内而外、由 身体到精神都被侵蚀、被扭曲了。   (三)思维拓展——人物命运之异同比较   比较“范进”和“孔乙己”两个人物的不同遭遇,思考:两人有什么异同之处?   明确: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是不会 营生的牺牲品。两个人有很多不同之处:孔乙己清高,范进卑微;孔乙己迂腐,范进圆滑; 孔乙己善良,范进虚伪;孔乙己终身不第,范进老年中举……范进中举,境况大变,鸡犬升 天;孔乙己,因为一生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中,就始终被嘲笑、被蹂躏、被毒打、被摧残、被 戕害、被毁灭……这两个人命运看似不同,但殊途同归,都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范进和孔乙己实际上都失去了起码的谋生的能力;都失去了做人的基本人格;都只能在“醉 心科举”的道路上走向深渊……一个“疯”,一个“死”,表现形式不一样,但使他们精神 变态、灵魂萎缩、身体病态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背 景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寒凉冷漠。   (四)主题归纳——鲁迅思想之深度揭秘   鲁迅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主题深刻,如果没有归纳出本文的主题,那么这节课就只实现 了浅阅读。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以及对《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水到 渠成地提炼出本文的主题,那就是: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的苦人和弱者,始终处于众人的哄笑嘲 讽和丁举人之流人物的虐待之中,更增添了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 效果。环绕在孔乙己身边的哄笑是麻木的笑、病态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 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 和取乐,这是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 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强烈了。   封建秩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同情 心都被扼杀,变得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样在封建秩序中处于 倍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 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在他们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这是最大的悲哀。14   《孔乙己》是鲁迅的小说巨著,非常经典地表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丰富性、尖锐性。 长期以来,多数评论认为《孔乙己》的主题只是“控诉科举制度的罪恶”,这种评价显然和 作品实际想表达的思想不尽相符:孔乙己无疑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一味追求功名,只会 “之乎者也”,不懂任何营生,屡试不第,生活无着,形同乞丐,最后终于在众人的嘲笑漠视、 生活的严酷逼迫、丁举人之流穷凶极恶的摧残下悲惨死去,深刻揭露了整个社会“对于苦人 的凉薄”——这当然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揭露和谴责, 但这只是《孔乙己》思想意义的一 部分。从小说的实质看,主要是通过人物在封建统治下的不幸遭遇和真实常见的生活画面,暴 露孔乙己本人及周围各色人等冷漠麻木、思想昏沉、愚昧而不觉悟的精神状态——这恰恰是 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的社会现状,也是最可悲最亟待改变的社会现状,可见,《孔乙己》所 要表达的主题,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制度的揭露批判,更表现了 先生对中国民众的迫切疗救和对中国社会的真诚唤醒。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在类文阅读中探究人物形象之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并挖掘本文的深刻主题,使学生的感悟更深刻、提炼更准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立上,紧扣人物形象,以人物所处的特定 环境为背景,从孔乙己的社会背景、孔乙己的自身形象和孔乙己身边人的形象三个角度,多 维度多层次地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探究文章主题——封建科举制度和冷漠自私的社会环境 对于人,尤其是封建知识分子的迫害,从而领悟到鲁迅对于拯救社会的迫切希望。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突出小说人物形象赏析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以学生 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文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构建,并且让学生参与课堂 互动,以分角色朗读和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形成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过 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并且选取合适的 文本材料进行对比阅读,深化了学生对于主题的多元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鲁迅文章的深度学习之旅,理解了编者文本、 吃透了作者文本、慧悟了教者文本,激活了学者文本,实现了编者文本、作者文本、教者文 本、学者文本的四维互动,实现了鲁迅小说文本价值的深度探究,体味了作者“疗救社会”15 和“唤醒民众”的伟大情怀。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鉴赏分析、归纳提炼能力也得到了较 为全面的提升。   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于:学生的深度阅读意识有待于培养;深度阅读方法有待加强 引导。只有让学生有深度解读文本的意识,并教给学生方法的杖藜,才会让学生充分利用精 彩如鲁迅文章的文本,直抵深度理解、丰沛解读的金色彼岸。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