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67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共67份)》 共有 6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共由五首短诗组成,寥寥数句,短短几行,看似简单,读来却意境深远。诗人们用 自己丰富的想象,创设了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意象,用既朴实又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倾 诉衷肠,如梦中呓语,令读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甚至产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无限美 感。   第一首《月夜》是中国新诗运动开始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篇,诗人沈尹默原本是惯常 写旧体诗的人,却毅然决然告别过往,支持和倡导新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自我否定和重 新开始!诗作一开篇就着力描写秋天的夜晚,在读者的心里,那应该是萧瑟的,甚至是有些 寒冷的,但诗人的呈现,却是生动的,甚至明媚的,“呼呼”、“明明”,这两个词,一下 子就让寂寞与冷清走开了。“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从“没有靠着” 可以看出,诗人在末尾表达了自己渴望独立自主的精神愿望,追求人格独立,不依附他人, 在今天看来,也依然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第二首《萧红墓畔口占》出自诗人戴望舒,口占意即即兴作诗,诗人用第二人称“你”, 来呼唤好友萧红,全诗读来像是诗人在自言自语,但就是这样的自说自话,却更能给人亲切 的好感。诗人与萧红是好友,是至交,他知道萧红喜欢花,是个爱花的人,他大费周章来到 墓前,为好友献上了她最喜欢的山茶花,内心或许有万千话语想要倾诉,但彼时,斯人已逝, 无从说起,诗人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深沉和寂寞。   第三首《断章》读来充满了哲理,意蕴绵长。诗人描绘了两个画面,其一,在桥上看风 景的“你”与在楼上看风景的观者,原本二者并无关联,却因为同时看风景,前者在观赏的 同时,也成为了后者观赏的风景之一,颇有几分“异度空间”的意味。其二,窗边欣赏明月 的“你”,出现在了别人的梦里。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而你也可以装饰别人的梦,这首 诗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对关联而存在的,事物相对关 联运动的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第四首《风雨吟》创作于 1941 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作者芦荻当时正 29 岁,诗人用“风雨”一词,隐晦地比喻了抗战时期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将自己比作“年轻舵2 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在那艰难的抗战时期,诗人依然坚信,祖 国能在风雨飘摇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五首《统一》是智利诗人聂鲁达的作品,也是唯一一首外国诗歌。诗人认为所有的叶 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对一本身是 对立的,诗人用“是”将它们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学情分析:   对于诗歌,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们,已经不再陌生,九年来,他们读到了不少优秀的诗歌, 但这篇课文却与往常不同,它一下子出现了五首,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广,令学生们有些 应接不暇。课文内容既兼顾国内、国外,又历史久远,有的表达思念之情,有的牵挂祖国命 运,有的富含哲理,皆短小精悍,意蕴绵长。学生们要想在短时间内读通读懂读透,尤其通 过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理解诗作的意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执教者, 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 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成任务单的形式,促进学生自学群学。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完成任务单和小组内讨论探究,从而达到群学的目的。   2.揣摩、品味关键性词语、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任务单自学、群学。   教学创意:   以完成任务单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归纳总结。   教学流程:3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文   你知道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是哪十个人么?   明确:胡适、艾青、徐志摩、海子、洛夫、易白、北岛、汪国真、舒婷(汪舒二人并列 第八)、席慕蓉和食指。   他们都曾在文坛活跃一时,并且凭借风靡海内外的代表作被读者所铭记。今天我们要学 习的这五首诗歌,虽不是出自他们的笔下,但他们也曾经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自由朗读,完成任务单一   (一)填写表格     诗 篇   我最喜欢的句子   喜欢的理由   《月夜》         《 萧红墓畔 口 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二)自由上台展示或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此处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不必做过多要 求,只要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分组朗读,完成任务单二   分小组分配任务,朗读之后,完成填写表格的任务。    诗 篇   关键性词语     关 键 性 句 子    背景 资料     我 的 理解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4   《风雨吟》               《统一》            明确:   1.《月夜》。   关键性词语:并排、立着、没有靠着。   关键性句子: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背景资料:1917 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 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 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 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 学诞生的标志。   理解: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 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2.《萧红墓畔口占》。   关键性词语:寂寞、等待、漫漫、海涛闲话   关键性句子: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背景资料:萧红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 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 和友人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 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 ‘萧红之墓’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理解:诗人用强烈对比,来表现痛失友人的伤感,等待的长夜是这样的漫长,可是逝去 的萧红却独自惬意地在听着海涛闲话。诗人还在忍受着煎熬,逝去的友人已经解脱了。   3.《断章》。   关键性词语:看、装饰5   关键性句子: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背景资料:这首诗写于 1935 年 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 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所以才取名为 《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理解: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 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   4.《风雨吟》。   关键性词语:年轻舵手、心、海上。   关键性句子:我有年轻舵手的心,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背景资料:一九四一年,当时的中国正值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期,抗战进入了最黑暗、最 艰苦的阶段,“我”面对苦难中的祖国,就像年轻而缺乏阅历、经验的舵手一样,忧思满怀, 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感到忧虑的同时,也激发了“我” 敢于乘风破浪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理解:“我”就像是一个年轻的驾驶船舶的舵手,“我”眼见祖国的命运多舛,“我” 内心忧虑不安,但依然在风雨飘摇之时,挺身而出,“我”愿意做那个与祖国同呼吸、共命 运的人,由“我”来驾驶这艘巨轮顺利抵达彼岸。   5.《统一》。   关键性词语:所有、谎言、 一片、一朵   关键性句子: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背景资料:聂鲁达是智利著名的诗人,他 13 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 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 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 人生命运坎坷,曾三次来到中国,也曾因政治原因流亡海外,这样的颠沛流离,使得他善于 思考,善于总结,也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理想,是一种信念。你我并无不同,一个就是世界。   所有就是“一”,“一”也是所有,诗人用主观之眼,把世界统一了起来。6   (二)小组展示任务单二   1.小组围读,完成任务单三。   2.填写表格。    诗篇    诗人想要表达的情 感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明确:《月夜》——追求独立自主。   《萧红墓畔口占》——寄托对逝者的思念。   《断章》——生活中原本毫不相干的人或事,也可能被联系在一起。生活中充满了巧合 和缘分。   《风雨吟》——面对抗战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像舵手一样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   《统一》——通过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立统一的关系。   3.小组展示任务单三。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你觉得比较困惑的地方,找出来,分小组展开讨论。   《月夜》为什么开篇写霜风、月光?有什么寓意?   明确:霜风、月光点明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和环境氛围,有月亮的夜晚,也寓意黑暗的中 国,有着思想和文化的迸发。   《风雨吟》中的风雨指什么?年轻舵手的心,应该怎么理解?   明确:风雨是在抗战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挫折等,诗人将自己比作“年轻的舵手”,表 现出自己缺乏经验,在这样风云诡谲的时代,诗人对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确立人生的目标感到 茫然。7   《统一》这首诗最后一句——“整片大地是一朵花”要怎么理解?   明确:诗人把大地比作是一朵花,表现出了诗人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透过繁多的现象 看见单一的本质。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此处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学习诗歌时遇 到的困惑。教师可从中点拨、解疑答惑。如果此处学生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提出 以上问题,供学生分组探究。)   六、这五首诗都是新体诗,你能说说新体诗和旧体诗的区别么?   旧体诗:我国古代的诗歌体裁,主要指五言、七言律诗和五言、七言绝句。其名称是作 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的新诗的相对物出现的。   新体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产生 的新体诗,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   七、板书设计   短诗五首   《月夜》——独立自主 《风雨吟》——使命感和责任感   《萧红墓畔口占》——寄托思念 《统一》——对立统一   《断章》——巧合和缘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第一次使用任务单的形式来开启自读课文的授课模式,起初,很有几分忐忑, 总觉得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扔”给了学生,是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直到上课之后,我的心 里才稍稍安定了下来,让我惊喜的是,学生们的预习很充分,在完成任务单以及小组合作探 究的时候,场面并没有那么的冷清,相反,对于新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充满了兴趣和探究未 知领域的好奇。当然,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务必建立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的基础上,如果 学生提前不做准备,那这节课肯定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   在备课环节,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体 会诗人的情感,另一方面由于本课诗篇较多,内容较为复杂,对于学生而言,一首一首的常8 规式讲解难免枯燥乏味,且难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时也 是为了体现自读课文的特点,我采用了任务单的形式,充分挖掘文本,紧紧围绕诗歌中的关 键性字词,关键性句子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所有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体会 诗歌的情感上。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在小组学习中,处于劣势,他们还停留 在依赖教师逐一讲解的层面,很难跟上小组学习的步伐。小组内的 1 号、2 号学生明显能力 更强,在小组中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但 5 号、6 号就很难在这节课上有较大的收获。今 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小组内的“后进分子”,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何让他们也能 从中有所受益,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思考的话题。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