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4 平行线的性质
第 1 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一)
知识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 此性质的前提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特别要注意“平行”二字不能缺,
如果丢掉“平行”,就变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显然是错误的.
如图 1-4-1,已知 a∥b,∠2=130°,则∠1=________°.
图 1-4-1
探究 一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计算角的度数
教材补充题如图 1-4-2 所示,AB∥CD,直线 EF 分别交 AB,CD 于点 G,H,直线 MN
过点 G,且垂直于 AB,交 CD 于点 P,∠CHG=124°,求:
(1)∠GPH 的度数;
(2)∠BGE 的度数.
图 1-4-2
[归纳总结] (1)仔细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找出各个量之间的关系;(2)将平行线
的性质作为主要依据;(3)说理过程要做到每一步有理有据.
探究 二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材例 2 的补充题如图 1-4-3 所示,已知∠1+∠2=180°,试说明:∠3=
∠4.
图 1-4-32
[归纳总结] 本题既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又用到了平行线的判定,要明确应用的判定方
法,才能准确解题.
[反思] 判断:两条直线被另外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一定相等.( )3
一、选择题
1.2016·重庆 B 卷如图 1-4-4,直线 a,b 被直线 c 所截,且 a∥b,若∠1=55°,则
∠2 等于( )
A.35° B.45° C.55° D.125°
图 1-4-4
2.2015·宁波如图 1-4-5,直线 a∥b,直线 c 分别与 a,b 相交,∠1=50°,则∠2
的度数为( )
图 1-4-5
A.150° B.130° C.100° D.50°
3.如图 1-4-6,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当∠2=38°时,∠1 的
度数为( )
A.52° B.38°
C.42° D.60°
图 1-4-6
4.如图 1-4-7 所示,AB∥CD,AF 分别交 AB,CD 于点 A,C,CE 平分∠DCF,∠1=100
°,则∠2 的度数为( )
图 1-4-7
A.40° B.50°
C.60° D.70°
5.2015·佛山如图 1-4-8,在△ABC 中,D,E,F 分别是三条边上的点,EF∥AC,DF∥
AB,∠B=45°,∠C=60°,则∠EFD 的度数为( )4
图 1-4-8
A.80° B.75° C.70° D.65°
二、填空题
6.如图 1-4-9,直线 a∥b,直线 a,b 被直线 c 所截,∠1=37°,则∠2=
________.
图 1-4-9
7.用吸管喝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如图 1-4-10,∠1=110°,则∠2=________度.(易
拉罐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
图 1-4-10
8.如图 1-4-11 所示,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成 8 个角,若a∥b,那么这 8 个角中与∠1
相等的角共有________个.
图 1-4-11
9.如图 1-4-12 所示,已知 AB∥DE,EF∥BC,∠B=60°,求∠E 的度数.
图 1-4-12
解:∵AB∥DE(已知),
∴∠B=∠COE( ).
∵EF∥BC(已知),
∴∠BOD=∠E( ).5
又∵∠BOD=∠COE( ),
∴∠E=∠B=60°.
10.完成下列推理:
如图 1-4-13 所示,已知∠AFE=36°,∠C=74°,∠B=36°,求∠AEF 的度数.
解:因为∠AFE=________=36°,
所以________∥________(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AEF=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图 1-4-13
三、解答题
11.如图 1-4-14 所示,已知点 D,E,F 分别在 AB,AC,BC 上,DE∥BC,EF∥AB,∠1
与∠2 相等吗?为什么?
图 1-4-14
12.如图 1-4-15,AB∥CD,AE 交 CD 于点 C,DE⊥AE,垂足为 E,∠A=37°,求∠D
的度数.
图 1-4-15
13.如图 1-4-16 所示,已知∠1=∠2,∠3=90°,求∠4 的度数.6
图 1-4-16
14.如图 1-4-17 所示,平行线 AB,CD 被 EF 所截,MN 平分∠EMB,PQ 平分∠EPD,试
说明:MN∥PQ.
图 1-4-17
15.2015·益阳如图 1-4-18,直线 AB∥CD,BC 平分∠ABD,∠1=65°,求∠2 的度
数.
图 1-4-18
如图 1-4-19 所示,水渠的两岸互相平行,修渠时要求拐弯处∠1=110°,那么∠2 应
等于多少度?7
图 1-4-19
详解详析
教材的地位
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是在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后,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主要解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定理的推理过程和应用.学习本
节课时应注意和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对比和综合
知识
与技
能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会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并学会表述
过程
与方
法
经历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
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
学
目
标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难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推理过程教学
重点
难点 易错
点
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忽略“平行”两字,
从而导致误判同位角相等
【预习效果检测】
[答案] 50
[解析] 如图,∵a∥b,
∴∠1=∠3.8
∵∠3=180°-∠2=180°-130°=50°,
∴∠1=∠3=50°.
【重难互动探究】
例 1 [解析] 根据题意易知 MN⊥CD,而∠BGE 的度数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
解:(1)因为 AB∥CD,
所以∠AGM=∠GPH(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 MN⊥AB,
所以∠AGM=90°,
所以∠GPH=90°.
(2)因为 AB∥CD,
所以∠BGE=∠PHG(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CHG+∠PHG=180°,
所以∠PHG=180°-∠CHG=180°-124°=56°,
所以∠BGE=∠PHG=56°.
例 2 [解析] 由图可知∠1+∠5=180°,结合已知可得∠2=∠5,利用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可得 AB∥CD,通过平行可得∠3=∠6,易求∠3=∠4.
解:因为∠1+∠2=180°(已知),
∠1+∠5=180°(邻补角定义),
所以∠2=∠5(同角的补角相等),
所以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3=∠6(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4=∠6(对顶角相等),
所以∠3=∠4(等量代换).
【课堂总结反思】
[反思] 错.因为只有当被截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时,所形成的同位角才相等.
【作业高效训练】
[课堂达标]
1.C 2.B 3.A
4.[解析]B 由 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CF=∠1=100°.因为
CE 平分∠DCF,所以∠2=
1
2∠DCF=
1
2×100°=50°.故选 B.
5.[解析] B 因为 DF∥AB,所以∠DFC=∠B=45°.因为 EF∥AC,所以∠EFB=∠C=60
°,所以∠EFD=180°-45°-60°=75°.故选 B.
6.[答案] 143°
[解析] 先由 a∥b,得∠1 的同位角为 37°,然后根据互补的性质,可得∠2=180°-379
°=143°.
7.[答案] 70
8.[答案] 3
[解析] 由 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知∠2=∠1,∠2 与∠3 是对顶角,∠
4 与∠1 是对顶角,所以∠3=∠1,∠4=∠1,共 3 个.
9.[答案]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10.∠B EF BC ∠C 74°
11.[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由 DE∥BC,EF∥AB,分别得到∠1
=∠B,∠2=∠B,从而得到∠1=∠2.
解:∠1=∠2.理由如下:
因为 DE∥BC,
所以∠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 EF∥AB,
所以∠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1=∠2.
12.解:∵AB∥CD,∠A=37°,
∴∠ECD=∠A=37°.
∵DE⊥AE,
∴∠D=180°-90°-∠ECD=90°-37°=53°.
13.解:∵∠1=∠2,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90°,
∴∠4=90°.
14.[解析]如图,联想平行的条件,要使 MN∥PQ,需要有∠1=∠2,再从已知条件入手,
说明∠1=∠2 即可.
解:如图,因为 AB∥CD,
所以∠EMB=∠EP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 MN 平分∠EMB,PQ 平分∠EPD,
所以∠1=
1
2∠EMB,∠2=
1
2∠EPD(角平分线定义),
所以∠1=∠2(等量代换),
所以 MN∥P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5.解:∵AB∥CD,∴∠ABC=∠1=65°.
∵BC 平分∠ABD,∴∠ABD=2∠ABC=130°,∴∠3=180°-∠ABD=50°,∴∠2=∠3
=50°.10
[数学活动]
[解析] 通过添加辅助线,来构造“三线八角”,两次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
求得∠2=∠1=110°.
解:延长 DE 交 BC 于点 G.因为 AB∥DG,
所以∠1=∠CG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 EF∥BC,
所以∠CGD=∠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