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一期(含解析共43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一期(含解析共43套)》 共有 4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动态问题 一、选择题 1.(2018·湖北省孝感·3 分)如图,在△ABC 中,∠B=90°,AB=3cm,BC=6cm,动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AB 向点 B 以 1cm/s 的速度移动,动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向点 C 以 2cm/s 的速 度移动,若 P,Q 两点分别从 A,B 两点同时出发,P 点到达 B 点运动停止,则△PBQ 的面积 S 随出发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出△PBQ 的面积 S 与 t 的关系式,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PB=3﹣t,BQ=2t, 则△PBQ 的面积 S= PB•BQ= (3﹣t)×2t=﹣t2+3t, 故△PBQ 的面积 S 随出发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正确得出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 2.(2018·山东潍坊·3 分)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是 4 厘米,∠B=60°,动点 P 以 1 厘 米秒的速度自 A 点出发沿 AB 方向运动至 B 点停止,动点 Q 以 2 厘米/秒的速度自 B 点出发沿 折线 BCD 运动至 D 点停止.若点 P、Q 同时出发运动了 t 秒,记△BPQ 的面积为 S 厘米 2,下 面图象中能表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2 A. B. C. D. 【分析】应根据 0≤t<2 和 2≤t<4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把 t 当作已知数值,就可以求出 S,从而得到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即可求解. 【解答】解:当 0≤t<2 时,S=2t× ×(4﹣t)=﹣ t2+4 t; 当 2≤t<4 时,S=4× ×(4﹣t)=﹣2 t+8 ; 只有选项 D 的图形符合.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利用图形的关系求函数的解析式,注意数形 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018•湖北黄石•3 分)如图,在 Rt△PMN 中,∠P=90°,PM=PN,MN=6cm,矩形 ABCD 中 AB=2cm,BC=10cm,点 C 和点 M 重合,点 B、C(M)、N 在同一直线上,令 Rt△PMN 不动,矩 形 ABCD 沿 MN 所在直线以每秒 1cm 的速度向右移动,至点 C 与点 N 重合为止,设移动 x 秒后, 矩形 ABCD 与△PMN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则 y 与 x 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在 Rt△PMN 中解题,要充分运用好垂直关系和 45 度角,因为此题也是点的移动问 题,可知矩形 ABCD 以每秒 1cm 的速度由开始向右移动到停止,和 Rt△PMN 重叠部分的形状 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1)0≤x≤2;(2)2<x≤4;(3)4<x≤6;根据重叠图形确定面 积的求法,作出判断即可. 【解答】解:∵∠P=90°,PM=PN, ∴∠PMN=∠PNM=45°, 由题意得:CM=x, 分三种情况: ①当 0≤x≤2 时,如图 1,边 CD 与 PM 交于点 E,3 ∵∠PMN=45°, ∴△M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此时矩形 ABCD 与△PMN 重叠部分是△EMC, ∴y=S△EMC= CM•CE= ; 故选项 B 和 D 不正确; ②如图 2,当 D 在边 PN 上时,过 P 作 PF⊥MN 于 F,交 AD 于 G, ∵∠N=45°,CD=2, ∴CN=CD=2, ∴CM=6﹣2=4, 即此时 x=4, 当 2<x≤4 时,如图 3,矩形 ABCD 与△PMN 重叠部分是四边形 EMCD, 过 E 作 EF⊥MN 于 F, ∴EF=MF=2, ∴ED=CF=x﹣2, ∴y=S 梯形 EMCD= CD•(DE+CM)= =2x﹣2; ③当 4<x≤6 时,如图 4,矩形 ABCD 与△PMN 重叠部分是五边形 EMCGF,过 E 作 EH⊥MN 于 H, ∴EH=MH=2,DE=CH=x﹣2, ∵MN=6,CM=x, ∴CG=CN=6﹣x, ∴DF=DG=2﹣(6﹣x)=x﹣4, ∴ y=S 梯 形 EMCD﹣S △ FDG= ﹣ = × 2 × ( x﹣2+x ) ﹣ =﹣ +10x﹣18, 故选项 A 正确; 故选:A.4 【点评】此题是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有难度,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 质的应用、动点运动问题的路程表示,注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4.(2018•河南•3 分)如图 1,点 F 从菱形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 A→D→B 以 1cm/s 的速度 匀速运到点 B.图 2 是点 F 运动时,△FBC 的面积 y(cm2)随时间 x(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 值为( ) A. B.2 C. D.25 2 5 55 5. (2018 ·广东·3 分)如图,点 P 是菱形 ABCD 边上的一动点,它从点 A 出发沿在 A→B→C→D 路径匀速运动到点 D,设△PAD 的面积为 y,P 点的运动时间为 x,则 y 关于 x 的 函数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分析】设菱形的高为 h,即是一个定值,再分点 P 在 AB 上,在 BC 上和在 CD 上三种情况,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求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然后选择答案即可. 【解答】解:分三种情况: ①当 P 在 AB 边上时,如图 1, 设菱形的高为 h, y= AP•h, ∵AP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h 不变,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项 C 不正确; ②当 P 在边 BC 上时,如图 2, y= AD•h, AD 和 h 都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y 不变, 故选项 A 不正确; ③当 P 在边 CD 上时,如图 3, y= PD•h, ∵PD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h 不变,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P 点从点 A 出发沿在 A→B→C→D 路径匀速运动到点 D,6 ∴P 在三条线段上运动的时间相同, 故选项 D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菱形的性质,根据点 P 的位置的不同,分三段求 出△PAD 的面积的表达式是解题的关键. 6. (2018•广西桂林•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M、N、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 , 1),(3,1),(3,0),点 A 为线段 MN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C,过点 A 作 交 y 轴于 点 B,当点 A 从 M 运动到 N 时,点 B 随之运动,设点 B 的坐标为(0,b),则 b 的取值范围 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分别求出当点 A 与点 M、N 重合时直线 AC 的解析式,由 AB⊥AC 可得直线 AB 的解析式,从而求出 b 的值,最终可确定 b 的取值范围. 详解:当点 A 与点 N 重合时,MN⊥AB,7 ∴MN 是直线 AB 的一部分, ∵N(3,1) ∴此时 b=1; 当点 A 与点 M 重合时,设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k1x+m, 由于 AC 经过点 A、C 两点,故可得 ,解得:k1= , 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k2x+b, ∵AB⊥AC, ∴ , ∴k2= 故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x+b, 把( ,1)代入 y= x+b 得,b=- . ∴b 的取值范围是 . 故选 A. 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基本性质,待定系数求解析式,简单的几何关系. 二.填空题 1.(2018·浙江舟山·4 分)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4,AD=2,点 E 在 CD 上,DE=1, 点 F 是边 AB 上一动点,以 EF 为斜边作 Rt△EFP.若点 P 在矩形 ABCD 的边上,且这样的直 角三角形恰好有两个,则 AF 的值是________。 【考点】矩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学习了圆周角的推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提供解题思路,不妨以 EF 为 直径作圆,以边界值去讨论该圆与矩形 ABCD 交点的个数8 【解答】解:以 EF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P 是以 EF 为直径的圆与矩形边的交点, 取 EF 的中点 O, (1)如图 1,当圆 O 与 AD 相切于点 G 时,连结 OG,此时点 G 与点 P 重合,只有一个点,此 时 AF=OG=DE=1; (2)如图 2,当圆 O 与 BC 相切于点 G,连结 OG,EG,FG,此时有三个点 P 可以构成 Rt△ EFP, ∵OG 是圆 O 的切线, ∴OG⊥BC ∴OG//AB//CD ∵OE=OF, ∴BG=CG, ∴OG= (BF+CE), 设 AF=x,则 BF=4-x,OG= (4-x+4-1)= (7-x), 则 EF=2OG=7-x,EG2=EC2+CG2=9+1=10,FG2=BG2+BF2=1+(4-x)2 在 Rt△EFG 中,由勾股定理得 EF2=EG2+FG2 , 得(7-x)2=10+1+(4-x)2,解得 x= 所以当 1<AF< 时,以 EF 为直径的圆与矩形 ABCD 的交点(除了点 E 和 F)只有两个; (3)因为点 F 是边 AB 上一动点: 当点 F 与 A 点重合时,AF=0,此时 Rt△EFP 正好有两个符合题意; 当点 F 与 B 点重合时,AF=4,此时 Rt△EFP 正好有两个符合题意;9 故答案为 0 或 1<AF< 或 4 【点评】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决本题分关键. 三 解答题 1. (2018•山西•13 分)综合与探究 如 图 , 抛 物 线 与 x 轴 交 于 A , B 两 点 ( 点 A 在 点 B 的左侧),与 y 轴 交 于 点 C , 连 接 AC , BC .点 P 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点 P 的 横 坐 标 为 m , 过点 P 作 PM ⊥ x 轴, 垂足 为 点 M , PM 交 BC 于 点 Q , 过 点 P 作 PE∥ AC 交 x 轴 于 点 E , 交 BC 于 点 F . (1)求 A , B , C 三 点 的 坐 标 ; (2)试 探 究 在 点 P 的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Q ,使得以 A ,C ,Q 为顶点 的三角形是 等 腰 三 角 形.若存在,请..写 出 此 时 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 理 由 ; (3)请 用 含 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QF 的 长 , 并 求 出 m 为何值时 QF 有 最 大 值. 【 考 点 】几何与二次函数综合 【 解 析 】 (1)解 :由 y = 0 , 得 解 得 x1 = −3 , x2 = 4 . ∴ 点 A , B 的 坐 标 分 别 为 A(-3,0),B(4,0) 由 x = 0 , 得 y = −4 .∴ 点 C 的坐标为 C(0,-4). (3)过 点 F 作 FG ⊥ PQ 于 点 G . 则 FG∥x 轴. 由 B(4,0),C(0,-4),得 △O B 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1 1 43 3y x x= − − 21 1 4=03 3x x− −10 ∴ ∠OBC = ∠QFG = 45° . ∴ GQ = FG = FQ . PE∥ AC , ∴ ∠1 = ∠2 . FG∥x 轴 ,∴ ∠2 = ∠3 . ∴ ∠1 = ∠3 . ∠FGP = ∠AOC = 90° , ∴ △FGP∽△AOC . 2(2018•山东滨州•14 分)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为 P(x,y)的动圆经过点 A (1,2)且与 x 轴相切于点 B. (1)当 x=2 时,求⊙P 的半径; (2)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请判断此函数图象的形状,并在图②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请类比圆的定义(图可以看成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给(2)中 所得函数图象进行定义:此函数图象可以看成是到 点 A 的距离等于到 x 轴 的距离的 所有点的集合. (4)当⊙P 的半径为 1 时,若⊙P 与以上(2)中所得函数图象相交于点 C、D,其中交点 D (m,n)在点 C 的右侧,请利用图②,求 cos∠APD 的大小. 2 211 【分析】(1)由题意得到 AP=PB,求出 y 的值,即为圆 P 的半径; (2)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根据 AP=PB,确定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图象 即可; (3)类比圆的定义描述此函数定义即可; (4)画出相应图形,求出 m 的值,进而确定出所求角的余弦值即可. 【解答】解:(1)由 x=2,得到 P(2,y), 连接 AP,PB, ∵圆 P 与 x 轴相切, ∴PB⊥x 轴,即 PB=y, 由 AP=PB,得到 =y, 解得:y= , 则圆 P 的半径为 ; (2)同(1),由 AP=PB,得到(x﹣1)2+(y﹣2)2=y2, 整理得:y= (x﹣1)2+1,即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画出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 (3)给(2)中所得函数图象进行定义:此函数图象可以看成是到点 A 的距离等于到 x 轴的 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故答案为:点 A;x 轴; (4)连接 CD,连接 AP 并延长,交 x 轴于点 F, 设 PE=a,则有 EF=a+1,ED= , ∴D 坐标为(1+ ,a+1),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a+1= (1﹣a2)+1, 解得:a=﹣2+ 或 a=﹣2﹣ (舍去),即PE=﹣2+ , 在 Rt△PED 中,PE= ﹣2,PD=1,12 则 cos∠APD= = ﹣2. 【点评】此题属于圆的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圆的性质,勾股定理,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 3(2018•江苏扬州•12 分)如图 1,四边形 OABC 是矩形,点 A 的坐标为(3,0),点 C 的坐 标为(0,6),点 P 从点 O 出发,沿 O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出发,同时点 Q 从 点 A 出发,沿 AB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B 运动,当点 P 与点 A 重合时运动停止.设 运动时间为 t 秒. (1)当 t=2 时,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 ( ,2) ; (2)当△CBQ 与△PAQ 相似时,求 t 的值; (3)当 t=1 时,抛物线 y=x2+bx+c 经过 P,Q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M,抛物线的顶点为 K, 如图 2 所示,问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D,使∠MQD= ∠MKQ?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 的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先根据时间 t=2,和速度可得动点 P 和 Q 的路程 OP 和 AQ 的长,再根据中点坐 标公式可得结论; (2)根据矩形的性质得:∠B=∠PAQ=90°,所以当△CBQ 与△PAQ 相似时,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PAQ∽△QBC 时, ,②当△PAQ∽△CBQ 时, ,分别列方程可得 t 的值; (3)根据 t=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根据 Q(3,2),M(0,2),可得 MQ∥x 轴,∴KM=KQ,KE ⊥MQ,画出符合条件的点 D,证明△KEQ∽△QMH,列比例式可得点 D 的坐标,同理根据对称13 可得另一个点 D. 【解答】解:(1)如图 1,∵点 A 的坐标为(3,0), ∴OA=3, 当 t=2 时,OP=t=2,AQ=2t=4, ∴P(2,0),Q(3,4), ∴线段 PQ 的中点坐标为:( , ),即( ,2); 故答案为:( ,2); (2)如图 1,∵当点 P 与点 A 重合时运动停止,且△PAQ 可以构成三角形, ∴0<t<3, ∵四边形 OABC 是矩形, ∴∠B=∠PAQ=90° ∴当△CBQ 与△PAQ 相似时,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PAQ∽△QBC 时, , ∴ , 4t2﹣15t+9=0, (t﹣3)(t﹣ )=0, t1=3(舍),t2= , ②当△PAQ∽△CBQ 时, , ∴ , t2﹣9t+9=0, t= , ∵ >7, ∴x= 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CBQ 与△PAQ 相似时,t 的值是 或 ; (3)当 t=1 时,P(1,0),Q(3,2), 把 P(1,0),Q(3,2)代入抛物线 y=x2+bx+c 中得:14 ,解得: , ∴抛物线:y=x2﹣3x+2=(x﹣ )2﹣ , ∴顶点 k( ,﹣ ), ∵Q(3,2),M(0,2), ∴MQ∥x 轴, 作抛物线对称轴,交 MQ 于 E, ∴KM=KQ,KE⊥MQ, ∴∠MKE=∠QKE= ∠MKQ, 如图 2,∠MQD= ∠MKQ=∠QKE, 设 DQ 交 y 轴于 H, ∵∠HMQ=∠QEK=90°, ∴△KEQ∽△QMH, ∴ , ∴ , ∴MH=2, ∴H(0,4), 易得 HQ 的解析式为:y=﹣ x+4, 则 , x2﹣3x+2=﹣ x+4, 解得:x1=3(舍),x2=﹣ , ∴D(﹣ , ); 同理,在 M 的下方,y 轴上存在点 H,如图 3,使∠HQM= ∠MKQ=∠QKE, 由对称性得:H(0,0),15 易得 OQ 的解析式:y= x, 则 , x2﹣3x+2= x, 解得:x1=3(舍),x2= , ∴D( , ); 综上所述,点 D 的坐标为:D(﹣ , )或( , ).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相似的综合问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综 合应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应用,函数的交点等知识,本题比 较复杂,注意用 t 表示出线段长度,再利用相似即可找到线段之间的关系,代入可解决问 题.   4(2018•山东菏泽•10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ax2+bx﹣5 交 y 轴于点 A, 交 x 轴于点 B(﹣5,0)和点 C(1,0),过点 A 作 AD∥x 轴交抛物线于点 D.16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 E 是抛物线上一点,且点 E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在直线 AD 上,求△EAD 的面积; (3)若点 P 是直线 AB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点 P 运动到某一位置时,△ABP 的面积最 大,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和△ABP 的最大面积. 【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求得 a、b 的值,从而可以求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2)根据题意可以求得 AD 的长和点 E 到 AD 的距离,从而可以求得△EAD 的面积; (3)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再根据题意可以求得△ABP 的面积,然后根 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1)∵抛物线 y=ax2+bx﹣5 交 y 轴于点 A,交 x 轴于点 B(﹣5,0)和点 C (1,0), ∴ ,得 , ∴此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y=x2+4x﹣5; (2)∵抛物线 y=x2+4x﹣5 交 y 轴于点 A, ∴点 A 的坐标为(0,﹣5), ∵AD∥x 轴,点 E 是抛物线上一点,且点 E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在直线 AD 上, ∴点 E 的纵坐标是 5,点 E 到 AD 的距离是 10, 当 y=﹣5 时,﹣5=x2+4x﹣5,得 x=0 或 x=﹣4, ∴点 D 的坐标为(﹣4,﹣5), ∴AD=4, ∴△EAD 的面积是: =20; (3)设点 P 的坐标为(p,p2+4p﹣5),如右图所示, 设过点 A(0,﹣5),点 B(﹣5,0)的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为 y=mx+n, ,得 , 即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为 y=﹣x﹣5, 当 x=p 时,y=﹣p﹣5,17 ∵OB=5, ∴△ABP 的面积是:S= = , ∵点 P 是直线 AB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 ∴﹣5<p<0, ∴当 p=﹣ 时,S 取得最大值,此时 S= ,点 p 的坐标是( ,﹣ ), 即点 p 的坐标是( ,﹣ )时,△ABP 的面积最大,此时△ABP 的面积是 .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   5 (2018•江西•9 分)在菱形 中, ,点 是射线 上一动点,以 为边 向右侧作等边 ,点 的位置随点 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1)如图 1,当点 在菱形 内部或边上时,连接 , 与 的数量 关系是 , 与 的位置关系是 ; (2)当点 在菱形 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 成立, 请说明理由(选择图 2,图 3 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或说理). (3) 如图 4,当点 在线段 的延长线上时,连接 ,若 , ,求四 边形 的面积. 18 【解析】 (1)① BP=CE 理由如下: 连接 AC ∵菱形 ABCD,∠ABC=6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AC ∠BAC=60° ∵△APE 是等边三角形 ∴AP=AE ∠PAE=60° ∴∠BAP=∠CAE ∴△ABP≌△ACE ∴BP=CE ★★ ② CE⊥AD ∵菱形对角线平分对角 ∴ ∵△ABP≌△ACE ∴ ∵ ∴ ∴ ∴ ∴CF⊥AD 即 CE⊥AD ★★ (2)(1)中的结论:BP=CE , CE⊥AD 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连接 AC ∵菱形 ABCD,∠ABC=60° ∴△ABC 和△ACD 都是等边三角形 图1 图2 图3 图4 H E C A D E C A D E C A DE C A D BBBB P P P P E C A DB P F E C A DB P H E C A DB P19 ∴AB=AC ∠BAD=120° ∠BAP=120°+∠DAP ∵△APE 是等边三角形 ∴AP=AE ∠PAE=60° ∴∠CAE=60°+60°+∠DAP=120°+∠DAP ∴∠BAP=∠CAE ∴△ABP≌△ACE ∴BP=CE ∴∠DCE=30° ∵∠ADC=60° ∴∠DCE+∠ADC=90° ∴∠CHD=90° ∴CE⊥AD ∴(1)中的结论:BP=CE , CE⊥AD 仍然成立. ★★★ (3) 连接 AC 交 BD 于点 O , CE, 作 EH⊥AP 于 H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AC⊥BD BD 平分∠ABC ∵∠ABC=60°, ∴∠ABO=30° ∴ BO=DO=3 ∴BD=6 由(2)知 CE⊥AD ∵AD∥BC ∴CE⊥BC ∵ ∴ 由(2)知 BP=CE=8 ∴DP=2 ∴OP=5 ∴ ∵△APE 是等边三角形, ∴ ∵ ∴ ∴四边形 ADPE 的面积是 . H O E C A DB P20 6 (2018•江苏盐城•10 分)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抛物线 经过点 、 两点,且与 轴交于点 .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如图②,用宽为 4 个单位长度的直尺垂直于 轴,并沿 轴左右平移,直尺的左右两 边所在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 、 两点(点 在点 的左侧),连接 ,在线段 上方抛物线上有一动点 ,连接 、 .(Ⅰ)若点 的横坐标为 ,求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点 的坐标; (Ⅱ)直尺在平移过程中, 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面积的最大值;若没有, 请说明理由. 21 【 答 案 】( 1 ) 解 : ∵ 抛 物 线 经 过 点 、 两 点 , ∴ 解得 ∴抛物线 (2)解:(I)∵点 P 的横坐标是 ,当 x= 时, ,则点 P( , ), ∵直尺的宽度为 4 个单位长度, ∴点 Q 的横坐标为 +4= ,则当 x= 时,y= , ∴点 Q( , ), 设直线 PQ 的表达式为:y=kx+c,由 P( , ),Q( , ),可得 解得 ,则直线 PQ 的表达式为:y=-x+ , 如图②,过点 D 作直线 DE 垂直于 x 轴,交 PQ 于点 E,设 D(m, ),则 E (m,-m+ ), 则 S△PQD=S△PDE+S△QDE= = =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