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二期(附解析共43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二期(附解析共43套)》 共有 4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操作探究 一.选择题 1.(2018•临安•3 分.)z 如图,正方形硬纸片 ABCD 的边长是 4,点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 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 B.4 C.8 D.10 【分析】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解答】解:阴影部分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组成, 由第一个图形可知:阴影部分的两部分可构成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正方形的面积=4×4=16,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6÷4=4.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阴影部分的组成与原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z#step~.co& 2. (2018•嘉兴•3 分)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平行于 底边的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两次折叠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 展开后所得图形的顶点一定在正 方形的对角线上, 根据③的剪法,中间应该是一个正方形. 【解答】根据题意,两次折叠都是沿着正方形的对角线折叠的,根据③的剪法,展开后所得图 形的顶点一定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而且中间应该是一个正方形. 故选 A.2 【点评】关键是要理解折叠的过程,得到关键信息,如本题得到展开后的图形的顶点在正方形 的对角线上是解题的关键. 3. (2018•广西南宁•3 分)如图,矩形纸片 ABCD,AB=4,BC=3,点 P 在 BC 边上,将△CDP 沿 DP 折叠,点 C 落在点 E 处,PE.DE 分别交 AB 于点 O、F,且 OP=OF,则 cos∠ADF 的值为(  ) A. B. C. D. 【 分 析 】 根 据 折 叠 的 性 质 可 得 出 DC=DE.CP=EP , 由 ∠EOF=∠BOP 、 ∠B=∠E.OP=OF 可 得 出 △OEF≌△OBP(A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 OE=OB.EF=BP,设 EF=x,则 BP=x、 DF=4﹣x、BF=PC=3﹣x,进而可得出 AF=1+x,在 Rt△DA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x 的值,再利 用余弦的定义即可求出 cos∠ADF 的值. 【解答】解:根据折叠,可知:△DCP≌△DEP, ∴DC=DE=4,CP=EP. 在△OEF 和△OBP 中, , ∴△OEF≌△OBP(AAS), ∴OE=OB,EF=BP. 设 EF=x,则 BP=x,DF=DE﹣EF=4﹣x, 又∵BF=OB+OF=OE+OP=PE=PC,PC=BC﹣BP=3﹣x, ∴AF=AB﹣BF=1+x. 在 Rt△DAF 中,AF2+AD2=DF2,即(1+x)2+32=(4﹣x)2, 解得:x= , ∴DF=4﹣x= , ∴cos∠ADF= = . 故选:C.3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结 合 AF=1+x,求出 AF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4.(2018•海南•3 分)如图 1,分别沿长方形纸片 ABCD 和正方形纸片 EFGH 的对角线 AC,EG 剪 开,拼成如图 2 所示的▱KLMN,若中间空白部分四边形 OPQR 恰好是正方形,且▱KLMN 的面积为 50,则正方形 EFGH 的面积为(  ) A.24 B.25 C.26 D.27 【分析】如图,设 PM=PL=NR=AR=a,正方形 ORQP 的边长为 b,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设 PM=PL=NR=AR=a,正方形 ORQP 的边长为 b. 由题意:a2+b2+(a+b)(a﹣b)=50, ∴a2=25, ∴正方形 EFGH 的面积=a2=2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拼剪,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 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二.填空题 1. (2018•杭州•4 分)折叠矩形纸片 ABCD 时,发现可以进行如 下 操4 作:①把△ADE 翻折,点 A 落在 DC 边上的点 F 处,折痕为 DE,点 E 在 AB 边上;②把纸片展开 并铺平;③把△CDG 翻折,点 C 落在直线 AE 上的点 H 处,折痕为 DG ,点 G 在 BC 边上, 若 AB=AD+2 ,EH=1 ,则 AD=________。 【答案】 或 3 【考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当点 H 在线段 AE 上时把△ADE 翻折,点 A 落在 DC 边上的点 F 处,折痕为 DE,点 E 在 AB 边上 ∴四边形 ADFE 是正方形 ∴AD=AE ∵AH=AE-EH=AD-1 ∵把△CDG 翻折,点 C 落在直线 AE 上的点 H 处,折痕为 DG,点 G 在 BC 边上 ∴DC=DH=AB=AD+2 在 Rt△ADH 中,AD2+AH2=DH2 ∴AD2+(AD-1)2=(AD+2)2 解之:AD=3+2 ,AD=3-2 (舍去) ∴AD=3+2 当点 H 在线段 BE 上时 则 AH=AE-EH=AD+1 在 Rt△ADH 中,AD2+AH2=DH2 ∴AD2+(AD+1)2=(AD+2)2 解之:AD=3,AD=-1(舍去) 故答案为: 或 3 【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点 H 在线段 AE 上;当点 H 在线段 BE 上。根据①的折叠,可得出四边 形 ADFE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 AD=AE,从而可得出 AH=AD-1(或 AH=AD+1),再根 据②的折叠可得出 DH=AD+2,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D 的长。 2.(2018•临安•3 分.)马小虎准备制作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他先用 5 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 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实线部分),经折叠后发现还少一个面,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 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添加所有符合要 求的正方形,添加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   .5 【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 【解答】解: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展示了这样一个教学导向,教学中要让学生确实 经历活动过程,而不要将活动层次停留于记忆水平.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 不是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是给出几种结论,这样教出的学生肯定遇到动手操作题型时就束 手无策了. 3. (2018•金华、丽水•4 分)如图 2,小靓用七巧板拼成一幅装饰图,放入长方形 ABCD 内,装 饰图中的三角形顶点 E , F 分别在边 AB , BC 上,三角形①的边 GD 在边 AD 上,则 的 值是________.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 G 作 GH⊥BC 交 BC 于 H,交三角形②斜边于点 I,6 则 AB=GH=GI+HI,BC=AD=AG+GD=EI+GD。 设原来七巧板的边长为 4, 则三角形②斜边的长度=4,GI= ,三角形③斜边长 IH= , 则 AB=GI+IH= +2, 而 AG=EI=4,GD=4, 则 BC=8, ∴ 故答案为: 。 【分析】可设原来七巧板的边长为 4(或一个字母),在图 2 中,可分别求出 AB 与 BC 的长。过 G 作 BC 的垂线段,垂足为 H,则 AB=GH,而 GH 恰好是三角形②斜边上高的长度与三角形③斜边 长度的和;同样的可求出 BC 的,求比值即可。 4. (2018·湖北省恩施·3 分)在 Rt△ABC 中,AB=1,∠A=60°,∠ABC=90°,如图所示将 Rt △ABC 沿直线 l 无滑动地滚动至 Rt△DEF,则点 B 所经过的路径与直线 l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 积为  π .(结果不取近似值) 【分析】先得到∠ACB=30°,BC= ,利用旋转的性质可得到点 B 路径分部分:第一部分为以 直角三角形 30°的直角顶点为圆心, 为半径,圆心角为 150°的弧长;第二部分为以直角三 角形 60°的直角顶点为圆心,1 为半径,圆心角为 120°的弧长,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点 B 所经过的路径与直线 l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解答】解:∵Rt△ABC 中,∠A=60°,∠ABC=90°, ∴∠ACB=30°,BC= , 将 Rt△ABC 沿直线 l 无滑动地滚动至 Rt△DEF,点 B 路径分部分:第一部分为以直角三角形 30° 的直角顶点为圆心, 为半径,圆心角为 150°的弧长;第二部分为以直角三角形 60°的直角7 顶点为圆心,1 为半径,圆心角为 120°的弧长; ∴点 B 所经过的路径与直线 l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 + = . 故答案为 π. 【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利用特殊几何图形描述点运动的轨迹,然后利用几何性质计算相应 的几何量. 5.(2018•贵州贵阳•8 分)如图①,在Rt△ABC 中,以下是小亮探究 与 之间关系的方 法: ∵sinA= ,sinB= ∴c= ,c= ∴ = 根据你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在图②的锐角△ABC 中,探究 、 、 之间的关系, 并写出探究过程. 【分析】三式相等,理由为:过 A 作 AD⊥BC,BE⊥AC,在直角三角形 ABD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 数定义表示出 AD,在直角三角形 ADC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 AD,两者相等即可得证. 【解答】解: = = ,理由为: 过 A 作 AD⊥BC,BE⊥AC, 在 Rt△ABD 中,sinB= ,即 AD=csinB, 在 Rt△ADC 中,sinC= ,即 AD=bsinC, ∴csinB=bsinC,即 = , 同理可得 = ,8 则 = = .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2018•江苏无锡•10 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B 的坐标为(6,4). (1)请用直尺(不带刻度)和圆规作一条直线 AC,它与 x 轴和 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 A 和点 C,且使∠ABC=90°,△ABC 与△AOC 的面积相等.(作图不必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2)问:(1)中这样的直线 AC 是否唯一?若唯一,请说明理由;若不唯一,请在图中画出所 有这样的直线 AC,并写出与之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分析】(1)①作线段 OB 的垂直平分线 AC,满足条件,②作矩形 OA′BC′,直线 A′C′,满 足条件; (2)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解:如图△ABC 即为所求; (2)解:这样的直线不唯一. ①作线段 OB 的垂直平分线 AC,满足条件,此时直线的解析式为 y=﹣ x+ . ②作矩形 OA′BC′,直线 A′C′,满足条件,此时直线 A′C′的解析式为 y=﹣ x+4.9 【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待定系数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 于中考常考题型. 2.(2018•江苏徐州•7 分)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 B 的坐标为(1,0) ①画出△ABC 关于 x 轴对称的△A1B1C1; ②画出将△ABC 绕原点 O 按逆时针旋转 90°所得的△A2B2C2; ③△A1B1C1 与△A2B2C2 成轴对称图形吗?若成轴对称图形,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④△A1B1C1 与△A2B2C2 成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成中心对称图形,写出所有的对称中心的坐标. 【分析】(1)将三角形的各顶点,向 x 轴作垂线并延长相同长度得到三点的对应点,顺次连接; (2)将三角形的各顶点,绕原点 O 按逆时针旋转 90°得到三点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 △A2B2C2; (3)从图中可发现成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即连接两对应点的线段, 做它的垂直平分线; (4)成中心对称图形,画出两条对应点的连线,交点就是对称中心. 【解答】解:如下图所示:10 (3)成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对称轴即连接两对应点的线段,作它的垂直平 分线, 或连接 A1C1,A2C2 的中点的连线为对称轴. (4)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线段 BB2 的中点 P,坐标是( , ).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图形的变换,在图形的变换中,关键是找到图形的对应点. 3.(2018•山东东营市•10 分)(1)某学校“智慧方园”数学社团遇到这样一个题目: 如图 1,在△ABC 中,点 O 在线段 BC 上,∠BAO=30°,∠OAC=75°,AO= ,BO:CO=1:3, 求 AB 的长. 经过社团成员讨论发现,过点 B 作 BD∥AC,交 AO 的延长线于点 D,通过构造△ABD 就可以解决 问题(如图 2). 请回答:∠ADB= 75 °,AB= 4  . (2)请参考以上解决思路,解决问题: 如 图 3 , 在 四 边 形 ABCD 中 , 对 角 线 AC 与 BD 相 交 于 点 O , AC⊥AD , AO= , ∠ABC=∠ACB=75°,BO:OD=1:3,求 DC 的长. 【 分 析 】( 1 ) 根 据 平 行 线 的 性 质 可 得 出 ∠ADB=∠OAC=75° , 结 合 ∠BOD=∠COA 可 得 出 △BOD∽△CO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 OD 的值,进而可得出 AD 的值,由三角形内角和 定理可得出∠ABD=75°=∠ADB,由等角对等边可得出 AB=AD=4 ,此题得解;11 (2)过点 B 作 BE∥AD 交 AC 于点 E,同(1)可得出 AE=4 ,在 Rt△AEB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 求出 BE 的长度,再在 Rt△CA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 DC 的长,此题得解. 【解答】解:(1)∵BD∥AC, ∴∠ADB=∠OAC=75°. ∵∠BOD=∠COA, ∴△BOD∽△COA, ∴ = = . 又∵AO= , ∴OD= AO= , ∴AD=AO+OD=4 . ∵∠BAD=30°,∠ADB=75°, ∴∠ABD=180°﹣∠BAD﹣∠ADB=75°=∠ADB, ∴AB=AD=4 . 故答案为:75;4 . (2)过点 B 作 BE∥AD 交 AC 于点 E,如图所示. ∵AC⊥AD,BE∥AD, ∴∠DAC=∠BEA=90°. ∵∠AOD=∠EOB, ∴△AOD∽△EOB, ∴ = = . ∵BO:OD=1:3, ∴ = = . ∵AO=3 , ∴EO= , ∴AE=4 . ∵∠ABC=∠ACB=75°, ∴∠BAC=30°,AB=AC, ∴AB=2BE. 在 Rt△AEB 中,BE2+AE2=AB2,即(4 )2+BE2=(2BE)2, 解得:BE=4, ∴AB=AC=8,AD=12.12 在 Rt△CAD 中,AC2+AD2=CD2,即 82+122=CD2, 解得:CD=4 .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 质,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OD 的值;(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E.CD 的长度.   4.(2018•山东济宁市•7 分)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某数学小组探究求环形花坛(如图所示) 面积的方法,现有以下工具;①卷尺;②直棒 EF;③T 型尺(CD 所在的直线垂 直平分线段 AB (1)在图 1 中,请你画出用 T 形尺找大圆圆心的示意图(保留画图痕迹,不写 画法; (2)如图2,小华说:“我只用一根直棒和一个卷尺就可以求出环形花坛的面积, 具体做法如下: 将直棒放置到与小圆相切用卷尺量出此时直棒与大圆两交点MN 之间的距离, 就可求出环形花 坛的面积”如果测得MN=10m,请你求出这个环形花坛的面积.13 【解答】解(1)如图点 O 即为所求; (2)设切点为 C,连接OM,OC. ∵MN 是切线, ∴OC⊥MN, ∴CM=CN=5, ∴OM2﹣OC2=CM2=25, ∴S 圆环=π•OM2﹣π•OC2=25π. 5.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 1,点 P 是正方形 ABCD 内一点,PA=1, PB=2,PC=3.你能求出∠APB 的度数吗? 小明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形成了如下思路: 思路一:将△BP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BP′A,连接 PP′,求出∠APB 的度数; 思路二:将△APB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CP'B,连接 PP′,求出∠APB 的度数.14 请参考小明的思路,任选一种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类比探究】 如图 2,若点 P 是正方形 ABCD 外一点,PA=3,PB=1,PC= ,求∠APB 的度数. 【分析】(1)思路一、先利用旋转求出∠PBP'=90°,BP'=BP=2,AP'=CP=3,利用勾股定理 求出 PP',进而判断出△APP'是直角三角形,得出∠APP'=90°,即可得出结论; 思路二、同思路一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2)同(1)的思路一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思路一、如图 1, 将△BP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BP′A,连接 PP′, ∴△ABP'≌△CBP, ∴∠PBP'=90°,BP'=BP=2,AP'=CP=3, 在 Rt△PBP'中,BP=BP'=2, ∴∠BPP'=45°,根据勾股定理得,PP'= BP=2 , ∵AP=1, ∴AP2+PP'2=1+8=9, ∵AP'2=32=9, ∴AP2+PP'2=AP'2, ∴△APP'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 ∴∠APB=∠APP'+∠BPP'=90°+45°=135°; 思路二、同思路一的方法; (2)如图 2, 将△BP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90°,得到△BP′A,连接 PP′, ∴△ABP'≌△CBP, ∴∠PBP'=90°,BP'=BP=1,AP'=CP= , 在 Rt△PBP'中,BP=BP'=1, ∴∠BPP'=45°,根据勾股定理得,PP'= BP= ,15 ∵AP=3, ∴AP2+PP'2=9+2=11, ∵AP'2=( )2=11, ∴AP2+PP'2=AP'2, ∴△APP'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 ∴∠APB=∠APP'﹣∠BPP'=90°﹣45°=45°. 【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勾股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 6. (2018•金华、丽水•8 分)如图,在 6×6 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点 A 在 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各网格中画出顶点在格点上,面积为 6,且符合相应条件 的 图 形. 【解析】【分析】根据每个图形的面积公式配凑即可:三角形的面积是“ ”,即 “底×高=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即底×高=6,根据底和高的积配凑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即16 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