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妇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逃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节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五)
思考与学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济:解救危难
B.侃率以乘城 乘:防守
C.君不在,人谁肯固? 固:死守
D.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 会:适逢,正好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徒失利,无益也
②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③ 君而逃,尚谁守
④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A.两个“徒”相同,两个“而”也相同
B.两个“徒”相同,两个“而”不同
C.两个“徒”不同,两个“而”相同
D.两上“徒”不同,两个“而”也不同
3.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烈妇激励丈夫抗敌的一组是
① 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3
② 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③ 宜相与死守
④ 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⑤ 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4.以下不属于项城得以保全原因的一项是
A.杨氏的劝谏奏效,李侃的动员工作也做得好
B.李侃能带着箭伤,坚持登城作战
C.项城守卫部队人数虽不多,但训练有素
D.敌人虽多,但有傲慢心理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强敌压境,县令李侃打算逃走。杨氏晓以大义,劝勉丈夫忠于职守,抗击叛军,以保全县城百姓
B.面对兵少财乏的困境,杨氏建议打开府库,出重赏动员吏民拼命守城
C.李侃受伤回家,在杨氏激励下,带伤重新登城,带领吏民共同抗敌
D.敌人不听劝告,杨氏派人射杀贼将,贼众逃散,项城得以保全
答案与提示
1.B(乘:登上)
2.C(①“徒”是“白白地”,②“徒”是“同类的人”;③④两个“而”都作“如果”讲)
3.C(排除③④。③是激励吏民的话;④是向敌人挑战的话)
4.C(文中并未提及士兵训练有素)
5.D(文中未提“杨氏派人射杀贼将”)
译文
3
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企图袭击陈州。李侃担任项城县令,李希烈分兵数千攻打各县,李侃因为城小敌众,想弃城逃走,妻子说:“敌寇来了应当坚守,力量不足,死而后已。您逃走了,还有谁来守城呢?”李侃说:“兵力少财力又不足,怎么办呢?”妻子说:“县城如失守,土地成为贼人的土地,仓库府库都成了他们的积储,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国家还有什么呢?请重赏招募敢死之士,还可有望成功。”李侃就召集官吏百姓到院子里说:“县令固然是你们的主心骨,但任期一满就走了,不像你们就生长在此地,祖先坟墓尚存,应互相勉励共守城池,你们难道忍心沦落面北去侍奉贼人吗?”众人感动落泪,答应守城。于是李侃当众宣布说:“凡用石头瓦块击中敌人的,赏钱一千文;用刀箭杀伤敌人的,赏钱一万文。”当时就有几百人主动报名守城。李侃率领他们登城守卫,杨氏亲自做饭慰劳众人。李侃告诉敌人说:“项城父老坚守节义不会投敌,攻下我们的城池不足以显示威风,应该赶快离开,不然白白失败,没有益处。”贼人大笑。李侃中了流箭,回到家里,妻子责备他说:“您不在城上,那别人谁肯固守呀?战死在外面,胜过在床上把病养好。”李侃马上登城。正好贼人将领中箭而死,贼人退走,县城最终保全。皇帝下诏升李侃为太平县令。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