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馀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四)
思考与学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河东卫仲道 适:前往
B.没于南匈奴左贤王 没:沦没
C.重嫁于祀 重:重新,另外
D.追原祀罪 原:宽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宁于家 归宁:妇女回娘家
B.众皆为改容 改容:受感动而变脸色
C.闻夫人家先多坟籍 坟籍:古书典籍
D.流离涂炭 涂炭:遭受火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为诸君见之
②众皆为改容
B.①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②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3
C.①夫亡无子,归宁于家
②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D.①文姬诣曹请之
②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蔡文姬识见才情的一组是
① 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② 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
③ 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④ 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⑤ 夫人家先多坟籍
⑥ 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
⑦ 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
⑧ 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A.①③⑤⑦
B.②③⑥⑧
C.②④⑤⑦
D.①④⑦⑧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蔡文姬虽出身名门,可一生命运甚为坎坷。她先后嫁了三个丈夫,其中第二次婚姻是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并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B.蔡文姬曾在北地流亡十多年,后来因曹操和其父是老朋友,又十分赏识文姬的超群才情,于是用金璧把她赎回,文姬始得归汉
C.董祀犯法,是蔡文姬有胆有识,当着众多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者的面极力辩白,才洗刷了董祀的冤屈,使他得免一死
D.蔡文姬有超人的记忆力,能背诵四百余篇古诗文,经曹操派人协助抄写,这些古诗文都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答案与提示
1.A(“适”应为“女子出嫁”)
2.D(“涂炭”即“泥淖炭火”,喻极端困苦的境地)
3
3.B(“以”都是介词“用”、“拿”;A①作“给”,②作“因为”;C①为“到”,②为“对于”;D①作“它”,代指事,②是结构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D(①④⑦⑧项,从音乐、忆诵诗文、口才和书法等方面,反映了文姬的杰出才能;②③⑤⑥则无关于此)
5.A(B项,曹操赎回文姬,与“识见才情”无关;C项,为董祀求情,不是“洗刷冤屈”;D项,蔡文姬并未接受曹操派人协助抄写的建议)
译文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是同郡蔡邕之女,名琰,字文姬,学识广博,才能出众,善于论辩又精通音律。嫁给河东卫仲道。后丈夫死了,又没儿子,便回到娘家。汉献帝兴平年间,天下大乱,蔡文姬被胡人骑兵掳走,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曹操一向与蔡邕交好,为他没有留下子嗣而伤心,就派使者用金璧把文姬赎了回来,让她改嫁给董祀。
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将判死罪,蔡文姬为此面见曹操求情。这时朝堂坐满高官、名士和远方来的使者、宾客,曹操对众人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外面,今天我让她来拜见诸君。”等到文姬进了朝堂,只见她披头散发,赤足而行,叩头请罪,口才出众而充满悲伤,众人都因此而动容。曹操说:“我确实很同情你和董祀,但判决的文卷已经送出去了,怎么办呢?”文姬说“您的马厩里有好马成千上万匹,手下勇士多得数不清,为什么要吝惜一匹快马,不去救一个将死的人呢?”曹操被她的话感动,就追回成命,宽宥、赦免了董祀之罪。当时天还很冷,又赐给头巾鞋袜。曹操于是询问说:“听说夫人家中原来有许多古书典籍,还能不能把它们回忆记诵出来呢?”文姬说:“早先亡父留给我的书有四千来卷,在颠沛流离、极度困苦中,都无法保存,现在我能忆诵的,不过四百余篇罢了。”曹操说:“现在就派十名书吏给您,让他们帮助您把这些书抄写出来。”文姬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礼节不宜亲口传授。只请求您给我纸笔,让我自己把它写下来,用楷书还是用草书,只听您的吩咐。”于是就把所记诵的典籍抄写好送给曹操,文字上都没有遗漏和错误。后来感伤于自己在乱世的坎坷遭遇,追忆抒写自己的悲愤心情,又写了《悲愤诗》二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