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三首
《出塞》:
本节课教学,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秦、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久远,
创设明月这个意象,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联系“万里”这个表示空间的词语,让学生在
这种空旷苍凉的背景里进行理解“人未还”,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
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来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加入边塞诗艺术特点的赏析,由于时间关系,
没有完成。好在教学过程中有边教边赏析,只是没有归纳出来而已。
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少,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却不敢去抓住生成的
东西,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在瞬间捕捉生成的契机。《出塞》这堂课,一堵冷冰冰的墙,却
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其实,生成是智慧的积累,如果没有教学的智慧,是很难捕捉到
生成的瞬间的美丽;生成也是经验的结晶,没有教学和生活的体验,你即使有这样的生成感
悟,但是,没有教学的日积月累,你也不可能把握住。就像我教《长城和运河》一课中,学
生回答老师提出问题:“你看到长城,你想对创造长城的劳动人民说点什么?”一个学生回
答“我可怜他们的手”,这是多好的课堂生成啊,可惜,我还是将它放走了。
课堂的生成是需要我们去体验和把握,关注课堂生成,我们奉献智慧和创造关注课堂
生成,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互动和交往。
《凉州词》:
在讲解这首诗时,我是分两步走的。
首先是理解诗意。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我是分组来汇报,一组的同学认为“醉卧沙场
君莫笑”是指死在战场的意思,这理解明显是错误的,但我没有把问题揽过来,而是顺势再
抛出去:“谁还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有的孩子提出,这应该是在酒宴上喝醉了,倒在战场
上。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再次把问题提出来“两种看法,各有什么理由?”“我认
为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卧’,是睡的意思,而且前面的个‘醉’,所以我认为不是战死,而
是醉倒的意思。”“我认为在战场战死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应该是不会说‘君莫笑’的,所
以这时应该是醉倒的意思。”小小的辩论,既达到了抠词抠字的目的,又明确了诗句的意思。2
接着是体会诗人的情感。诗句意思理解了,但是诗人的情感非常复杂,对学生来说很
有些难度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前面有些东西都忽略了,如,题目“凉州词”是什么
意思?“凉州”是指哪里?我在课堂上都没有涉及到。在理解了诗句后,直奔主题。我先让
学生想象两句诗所描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分别概括这两幅画面,然后将这两幅画面放在一
起形成对比:诗人在一首诗中描述两幅气氛完全不同的画面,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这样设
计是想通过酒宴、战场两个画面的强烈对比,体会战场的残酷,再结合诗人的“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体会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本来还想通过引导,体会诗人的豪迈同
时,感受诗人对战争的无可奈何乃至厌恶。但是这种矛盾的心情学生完全无法体会,只好放
弃。对于这首诗,我想,学生能理解到哪里就到哪里吧,强加,并不等于接受。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爱
国热情,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了古诗的历史背景。上课时,先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在交流了古诗历史背景的同时再次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同意境的视频,让学生
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怀。
每节课都有遗憾,回顾整节课的教学,也有很多的不足:
1. 高估了学情,虽然课前让学生查相关资料,但孩子们的年龄太小,理解不了。
2. 孩子们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部分学生胆子太小,不敢举手发言,所以课堂的氛围
没有想象中好。
3. 在教学中,有些急躁,提出质疑后,学生在点拨后没能回答出来,就有点将自己的
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身的缺点,早日展现完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