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使用修改教师
课题 《加法的意义》 课时 可使用 1 课时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10 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学会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 10 以内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
4、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习重点 进一步巩固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和计算得数是 10 以内的加法。
学习难点 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大环节 六个步骤 学习内容及组织形式 达标策略 设计意图
反馈
(4 分钟)
反馈复习的内容:
0——5 的占格及写法 复习巩固,
对应衔接。 导
学
自学
(10 分钟)
教师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如下:(要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定)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设想学生提出的疑问如下:
自学中发现
问题,提出
解决,有目
的学习(先
学后教)
学生会的不2
生 疑
(4 分钟)
(1)第一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2)第二小组一共得到了多少个桃子?
用讲解。概
括出需要讲
解的内容进
行下面的解
惑环节。
互
动
达
解 惑
(10 分钟)
巩固或反思
教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重在于互动认知,方法指点):
师:小朋友们,我们到了!花果山好热闹呀!小朋友们快看看,都有谁来了?谁来说?
师:对呀!天空中飞来了几只小鸟,是几只呢?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不错,刚才说了这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喜欢猴子的小朋友请举手。噢,这
么多,大家都愿意与小猴子成为好朋友。那我们先来看看可爱的小猴子,好吗?(课件突出小猴子,其
他的场景淡化。)
关于小猴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所提的问题中没有涉及到数学问题。教师引
导学生,然后让学生仿照教师提出:“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教师板书)教师要重要强调所提出的问题,
并且强调一共是要用加法计算。
尝试解决,理解含义,探究算法。
师: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小朋友说出了这么多方法,其实都可以用
一个算式表示出来,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写?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吗?
师引导学习加号,领读算式。
拓展延伸,激励探索。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看着小猴子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仔细观察画面,你也能像她这样提出一个数
学问题吗?
静默反思
回顾小结
梳理收获,
培养习惯。3
标
(2 分钟)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小朋友们能列个加法算式把他们解决吗?我们又要开始小组比
赛啦!听好要求:小组长先做好分工,小朋友们接到任务后,就动脑筋列算式,然后把你列出的算式告
诉小组长,小组长把组员们解决得问题记录在这张答题卡上,还要想一想怎样说最清楚。这一次我们比
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合作解决,并进行交流汇报。在交流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候也用到了加法,比如:妈妈给你买了三个本子,爸爸又给你买了 2
个,爸爸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学生解答)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4
拓展或测验
(10 分钟)
典型训练题:
1、摆一摆,填一填。
2 和 1 合起来是(3)。
2 和 3 合起来是(5)。
2、数一数,填一填。
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3+1=4(只)5
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2+3=5(只)
板书设计
加法的意义
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3+2=5
2+3=5
教后反思
加法计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因
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 10 以内的加
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
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
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
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
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
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
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6
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以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