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 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1~44 页,7 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的意义,编制 7 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 7 的乘法口诀,会用 7 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4.让
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 7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师:请看屏幕——凯蒂又在跟同学们学叠纸牌呢!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
生:一共能叠多少个?
师:谁会列算式?为什么用乘法?
师:要想算出得数必须知道什么?
生:7 的乘法口诀。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7 的乘法口诀。
【评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本节课,教
师就借助教材信息窗中的内容,通过想象把它动态化,想象两人共叠多少个,3 人共叠多少个……因为有了
前面的学习基础,把这个信息也当成一个特殊的练习来列算式,一举两得。】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并解答。
师:1 个人叠 7 个纸牌(1 和 7 填入表 l 竖向第一和第三个格子里),也就是 1 个 7(将“1 个 7”填入
竖向中间的表格里)。2
师:2 个人叠几个纸牌呢?(教师边说边把数字“2”填入表格。)
生:14 个。(教师追问是怎么算的,然后引导:是几个 7 呢?根据学生回答填表。)
师:也就是说 2 个 7 是 14。
师:谁还能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如:3 人共叠多少个纸牌?4 人呢?……)
师:我们把刚才提的问题用表格的形式代替,同学们能用填表格的形式解答刚才的问题吗?(学生独
立完成表 1 剩下的内容。)
(汇报交流。)
师:1 人叠 7 个纸牌,3 人共叠几个?共多少个?你是怎么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
答,完成表格。)
(学生的方法有“7+7+7”和“14+7”两种,老师及时表扬,尤其表扬第二种方法。以此类推完成
表格的填写。)
学生齐读:1 个 7 是 7,2 个 7 是 14……7 个 7 是 49。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师:1 个 7 是 7,怎样列乘法算式呢?(课件出示表格 2,指导学生在表格里列出两道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乘法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乘法算式。)
师:根据这些算式,你能编出 7 的乘法口诀吗?
(学生先自编,然后说给同桌听,最后汇报,老师板书。)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动脑筋编的口诀居然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模一样。让我们自豪地读读这些口诀!3
生:一七得七……
师:读了这些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 1:上面的口诀都比下面的口诀少 7。
生 2:下面的口诀都比上面的口诀多 7。
生 3:我发现了它们的结果是从小到大的。
生 4:也可以说是从大到小的。
师:(指着口诀)是的,从上往下看,每句口诀结果依次多 7,而从下往上看,每句口诀的结果依次少
7。那么,口诀的前半部分呢?
生 5:都是几七、几七的。
生 6:口诀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第二个字都是“七”。
师:7 句口诀里原来有这么多的规律,现在我们把这 7 句口诀来记一记。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
师:在背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背?
生 7:“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这两句特别好背。因为这两句的得数是其中最小的。
生:还有“七七四十九”也很好记。因为前两个字都是七,而且得数最大,所以比较好记。
师:那么,哪些口诀不太好记呢?
生:我觉得“三七二十一”最难记。
师:谁有办法来记这句口诀?
生:先记“四七二十八”,再从 28 里减去 7,就是“三七二十一”了。
师:其实,“三七二十一”这句话,我们应该非常熟悉!看过《西游记》吗?
生(合):看过!
(课件配音播放《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
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在这段话中,有两句乘法口诀,是一
生(合):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
师:有同学说“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是最好记的,孙悟空经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怎样怎样”。有时
候,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俗语也能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为了今后的数学学习,不管三七二十一,我
们都要熟记这些口诀。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
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4
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
得出 7 的乘法口诀,在记忆口诀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使口诀的记
忆充满挑战和快乐。】
3.游戏巩固,主体发展。
师:大家看着气球上的数,一起说口诀。
(教师随机指屏幕上气球中的数,学生根据得数说口诀。接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学
生填写课本例题中的口诀。)
师:学习了 7 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
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l”、“7×2”……“7×6”等 13 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
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再参加一则游戏——转转盘。算对了,转盘才能转动。我们用抢答的方式:算式
出示后,算好了就站,站起来就说。
(转盘出示“7×3”、“7×4”、“7×6”……学生抢答。)
师:请大家比较刚才算过的题目,我们发现 4 个 7 比 3 个 7 多一
生:7。
师:5 个 7 比 6 个 7——
生:少 7。
【评析: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练习中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主要是对 7 的乘法口
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转盘”的游戏,对 7 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
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
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
4.巩固总缩,大胆延伸。
师:7 是个很神奇的数,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 7 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山行》)。
师:大家看到的这是唐代张继写的一首诗,与苏州有关,我们三年级即将学习。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
出这首诗共多少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 7 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屏幕出不由 5 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故事图。)
师:小朋友继续看,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故事图,这 5 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5
生:五七三十五。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 7 有关?能用 7
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采用对话、图文等形式出示下列问题。)
师:还记得 7 个小矮人吗?
(屏幕出示 7 个小矮人画面,并以游动字幕形式出示儿歌,同期配音:1 个矮人 l 张床,7 个矮人 7 张
床;1 个矮人 2 只碗,7 个矮人 14 只碗……)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读起来。
【评析: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
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拓展练习环节从内容上讲,涉及了自然、音乐、社会生活、
数学、人文等多个方面,这些匠心独运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
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及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
藏着乘法口诀。】
【总评】
7 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通过
学生合作整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来克服这一教学难点,充分放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本节课教师分几个层次进行教
学:
1.创设情境。
教师善于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数学课堂,使学生置身于生活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
生有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引用学生喜欢的活动,让学生领悟知识的内涵。
2.新课程理念。
要从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在教 7 的乘法口诀时,考虑到学生已有 2~6 的
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通过让学生猜测“7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它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联想以往的学
习经验去学习新的乘法口诀。
3.重视操作。
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操作
中发现。如:在探究 7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时,出示了 7 个小矮人的图案,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
知识,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在其后的探究阶段,学生在观察中、6
在思考中,通过图案的个数计算出 1 个 7 到 7 个 7 相加的结果,又运用已有的编乘法口诀的知识经验,分
组探讨 7 的乘法口诀,再通过观察分析每句口诀的特点与联系,编出 7 的乘法口诀。学生在大量的自主学
习的空间里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也弄清了乘法口诀的来源。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观察
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式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交流,达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又通过分析口诀来理解、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多种图案形式和诗句的练习内容,使学生
对 7 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这堂课教师的思路清晰,数学语言表达准确,提问面广,充分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为
达到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应用和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数学问题。这样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加了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